至于两大都护府的人选,李瑄准备改变一下用人方式。
    大草原中,大小部落星罗棋布,部落与部落之间,矛盾重重。
    叶护太子被李瑄立为靖文可汗,但他永远也不会再回到草原。
    大都护实际上接管瀚海都护府和草原都护府的政务。
    李瑄怕普通文官震慑不住刚驯服的草原诸部。
    准备将两名将军,转为文官。
    李瑄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文武双全的段秀实。
    他是李瑄预定的下一届兵部尚书。
    但段秀实军功卓著,为大唐少有的大将军,位比从一品。
    而大都护仅仅是正二品,比巡抚高一级。
    不过李瑄相信段秀实能理解他的用意。
    并且会保留段秀实的军衔,只是不再有军权。
    最富庶的瀚海都护府,由段秀实出任大都护,授开府仪同三司。
    原本的青海都督,则由尉迟胜接任。
    另外的草原都护府,李瑄调任河东都督李广琛担任。
    李广琛也精通文事,可任草原大都护。
    由灵武副都督荔非元礼接替李广琛任河东都督。
    原本的北庭都督府,驻扎在瀚海都护府中。
    以单于城为驻地。
    天山省的防卫,将由敦煌军代替。
    开疆扩土后,没必要再增加兵马。
    原本的灵武都督府,驻扎在天可汗城,负责草原都护府的驻军。
    另外,太原军中一部分会驻扎在俱沦泊、英烈城。
    帮助灵武军分担压力。
    至此,大唐十都护府的格局形成。
    将大唐周围完全包裹。
    也使大唐在今后的一段路程中,确定向南发展。
    那里有大海等待着大唐。
    十一月中旬,李晟开始率领轻骑向北海进军。
    对不臣服大唐的地方进行征伐。
    李瑄在草原安排好一切。
    也开始班师回朝。
    他不可能等待段秀实和李广琛上任。
    不过李瑄会留下一万天策卫由车光倩率领,再从白亭海调遣一万神策卫,由浑瑊率领。
    分别驻扎在郁督军山以西和单于城,稳定大局。
    敦煌军也会等到明年秋天再撤退。
    待全部完成调防后,裴璎再率领禁军回长安。
    张兴和十几名兵部官吏、文官留在单于城,处理后续政务,安排俘虏筑城。
    单于城和诸部酋长献上的金银珠宝,一车车往长安运输,连带着叶护太子的家人、一众回纥贵族一起送往长安。
    回纥汗国只是名义上的存在,不再能调动任何一个部落。
    李瑄则率领剩下的天策卫,先行一步,南下白亭海。
    在白亭海带着神策卫、飞龙禁军、龙武军,南下武威。
    甘肃一带,临冬大雪纷飞。
    李瑄在凉州城休息十几天后,天气转暖,积雪融化,才告别万人空巷送行的百姓,起程回归长安。
    他没有向西继续巡视。
    从长安传来消息,李隆基已经油尽灯枯,随时都会驾崩。
    李瑄想了想,还是回去的好。
    他又得知秘书监王维卧病不起,向李瑄提出辞去秘书监的职位。
    一代大才子,也至暮年。
    这使李瑄陡然想到,李白与王维是相继去世的。
    这一年的新年,李瑄在新泉军渡过。
    大年初二,就继续上路。
    月底的时候,终于到达长安。
    这次御驾亲征,用了将近一年多时间。
    天子回归长安,普天同庆。
    李瑄下令不让大臣们迎接,除了一部分兵马在城外,他率领远征的文武官吏、禁军,从明德门进入。
    朱雀大街的水泥路,已经完工。
    城中的水泥路宛如一条宽阔的银灰色巨龙,平坦而笔直地延伸向皇城的朱雀门。
    两侧的行人道路,中间的马道,车道。旁边还专门种植有牡丹。
    另外,每隔一段距离,还有可供穿梭的人行道。
    “拜见至尊!”
    “恭祝至尊凯旋……”
    在李瑄进城的时候,百姓站立两旁,向李瑄拜道。
    战功早已传至长安。
    至尊亲征,在草原上建立两个大都护府,为大唐开疆扩土。
    每一个唐人,都与有荣焉。
    在朝廷的宣传下,越来越多百姓心有国家的概念。
    他们坚信国家越强大,自己生活得越好。
    前无古人的李瑄,为国家带来信念。
    从平民百姓,到文人士子。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奉献自己的力量。
    李瑄挥手示意两旁百姓不必多礼,在万众欢呼中,李瑄进入朱雀门,太极宫中。
    李瑄刚到后宫见妻子和儿女们,屁股还未坐热,一名女官就入殿向他禀告道:“启奏至尊,太上皇病危!”
    若非此事,没有人敢来打搅李瑄。
    “朕立刻更衣前去。”
    李瑄明白,李隆基强撑到他出征回来不容易。
    估计是得知他回到长安的消息后,再也顶不住。
    既然李隆基被他封为圣文神武太上皇,于情于理他都要去看一看。
    换好衣服后,李瑄带着裴灵溪,从太极宫的夹城至兴庆宫。
    跃龙殿外,李隆基的儿孙俱至。
    不少公主在抽泣,伤心不已。
    有些皇子公主则是担心李隆基死后,李瑄不念及旧情,他们的爵位无法保住。
    “至尊驾到……”
    “皇后娘娘驾到……”
    监礼官的声音从殿外传来,皇子公主赶紧收起神色,在殿前迎接。
    “拜见至尊……”
    “拜见皇后娘娘……”
    “不必多礼!”
    李瑄在女官的带领下,径直进入内殿之中。
    其实李瑄也挺意外的,他以为在他出征的时候,李隆基会病逝。
    他还想着让李适之操办李隆基后事呢。
    没想到李隆基又在床上躺了这么长时间。
    再见李隆基的时候,他形容枯槁,气虚到极点。
    从表情上能看出,他某个地方很疼痛。
    他的身上有一种死气沉沉。眼皮子都似乎难以睁开。
    御医说李隆基肝脏有问题,李瑄觉得他很像后世的癌症。
    非常痛苦。
    但一时半会却无法长眠。
    “太上皇……”
    李瑄到榻前,向李隆基轻呼一声。
    李隆基眼皮子一颤,微微睁开一点。
    “七郎刚走,怎又回来了?”
    李隆基断断续续地说道。
    近一年时间,他都在浑浑噩噩间渡过。
    基本上都躺在床上睡觉,只能喂一些米粥。
    一年对普通人来说很长,但对李隆基来说,根本没察觉到时间流逝。
    他天天在病痛之中轮回。
    “我已打败回纥,班师归来。”
    李瑄向李隆基回答道。
    “七郎又打胜仗了,我的地图呢,快让我看看….…”
    这一刻,李隆基以为自己还是君临天下的皇帝,李瑄还是他麾下的节度使。
    每一次大战后,他都令虞部重新修订地图,看看他统治下的国土。“来人,取地图来。”
    李瑄没有计较,令人去取一幅地图。
    不一会儿,宦官拿着一幅地图进殿,双手奉上。
    期间,李隆基半闭着眼,一句话也不说。
    “这是国家的地图。”
    李瑄靠近李隆基面前,将地图缓缓打开。
    这地图虽是老版的,但张开以后,能看出大唐幅员辽阔。
    此时的李隆基根本看不清楚。
    甚至已分不清他在的长安在哪!
    疼痛无时无刻的摧残着他的身躯。
    在李瑄进入跃龙殿的时候,李隆基呻吟哀嚎。
    无错版本在6x9x书x吧读!6x9书一吧首一发一本小说。读
    御医检查的时候,摇了摇头。宣示着李隆基已经坚持不下去。
    “开拓哪里?”
    李隆基又缓缓说出这四个字。
    李瑄指了指地图上回纥王庭的位置。
    “有此图在,大唐千秋万代,永世不会衰败。”
    李隆基用尽力气,回想他意气风发的时候。
    骊山演武,开元盛世,巡视东都,泰山封禅……
    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劲。
    一个身穿霓裳羽衣的女子,闯入他的脑海中。
    享受上天送给他的礼物,江山美人皆得。
    从此以后,日日笙歌。
    他再也不出长安,兴庆宫、大明宫、华清宫,轮流游乐。
    一万年如此,就是天上的神仙。
    耳朵被遮住,眼睛被蒙住,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百姓,早已忘记!
    好像又是马蹄声,踏碎幻境中的乐曲。
    天地一片肃杀之气。
    李瑄一袭龙袍,骑着汗血宝马,进入他的视线中。
    这一刻,李隆基才回想起来,他已经不是皇帝。
    有此想法后,李隆基的目光变得清明。
    兴衰由人不由天。
    他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是他的骄奢淫逸,使天下苍生受苦受难。
    天宝的国力到达顶峰,是因为有李七郎的存在。
    成也此,败也此!
    “七郎,他们若不犯错,不要杀他们…”
    李隆基微微抬手,指着一众儿女向李瑄恳求道。
    这是他最后的心愿。
    或许他临终前,可以使杨玉环来见一面,但他没脸再见杨玉环。
    “我会的。”
    李瑄向李隆基回答道。
    李隆基的子嗣只要不上蹿下跳,李瑄不会为难。
    等李隆基死后,李瑄就可以让他们搬出兴庆宫,各回各家。
    时间进入乾元六载,李瑄权势稳固。
    没有谁会再去支持李隆基的直系后代。
    也不可能成功。
    除贱为良,让李瑄在民间获得前所未有的威望。
    皇权不下乡的情况已不存在。
    上至古稀老人,下至垂髫儿郎,都知道李七郎。
    孩童背诵李七郎的诗词,蔚然成风。
    李白、王维的诗词虽然传播很广,但跟天命加持的李瑄相比,小巫见大巫。
    李瑄的《西游记》,一直在连载中。
    通过这种雅俗共赏的小说,增加李瑄在民间的影响力。
    “国家在你,我不如也……”
    李隆基没有力气说多余的话,现在李隆基的状态,是回光返照,说完这句话后,李隆基一阵困意袭来,缓缓闭上眼睛……
    人死如灯灭。
    李隆基撑到现在,或许还是想再见李瑄一面。
    这个夺走他江山的男子,在生命最后一刻,将他征服!
    “太医!”
    李瑄叫太医上去看能否再抢救一下。
    “回至尊,先帝已驾崩!”
    太医一把脉,向李瑄回答道。
    “呜呜……”
    太医的这句话,点燃跃龙殿。
    李隆基的子女嚎啕大哭。
    高力士直接扑在李隆基榻前,他是真的肝肠寸断,老泪纵横。
    闻者伤心,听者落泪。
    “长安的大唐玄龙旗降下一半。通知文武百官,明日在京九品以上官吏大朝,商议太上皇丧葬之事。并告诉百姓!”
    李瑄向韦应物吩咐道。
    “臣遵旨!”
    韦应物领命后离去。
    “高翁……”
    李瑄准备让高力士保管好李隆基遗体,他会商议国葬之事。
    包括陵墓、选谥等工作都要完成。
    “噗嗤……”
    谁知,李瑄刚叫一声高力士,他一口老血喷出。
    “至尊,我陪太上皇去了……”
    高力士说完这句话后,直接倒在榻前。
    作为李隆基最忠实的仆人,无法接受李隆基死亡的现实,高力士急火攻心。
    他与李隆基年纪相仿,都是行将就木的年纪。
    李隆基卧病在床这一年来,高力士茶不思饭不想,晚上无心睡眠,身体早就跨了。
    高力士突然倒下,让李隆基的儿女们停止哭泣。
    太医立刻上前,他们发现高力士已经奄奄一息,无力回天,遂将此汇报给李瑄。
    “唉!”
    李瑄叹一口气,带着裴灵溪转身离开。
    哀莫大于心死。
    届时允许高力士陪葬李隆基的陵墓。
    李隆基驾崩时已经临近黄昏。
    在没有宵禁的长安,此消息很快就传遍每一个角落,并向城外扩散。
    好歹是统治大唐近五十载的皇帝。
    特别是长安,老人们本对李隆基有怨言,但在李隆基死的那一刻,有一种莫名的情绪。
    只有年轻的人觉得无所谓。他们没体会到开元盛世。
    他们只知道以前过得很苦,全是李隆基宠信李林甫、杨国忠之流,纵容杨氏所致。
    李瑄创造的乾元盛世,让他们看到国家的欣欣向荣,看到至尊的英明神武。
    文武百官,则神态各异。
    李隆基的驾崩,能让朝廷更加稳定。
    谁都知道,李隆基是善终的。
    李瑄也没有用非常手段对付李隆基。
    那些对李隆基愚忠的人,会彻底死心。
    一朝天子一朝臣。
    李隆基已是历史,他们的使命是辅佐李瑄,完成李瑄制定的第二个五年计划。
    翌日,太极殿,早朝。
    “昨日朕刚回长安,就得知先帝病危。见先帝被病痛折磨,朕心甚痛。先帝向朕托付一番后,溘然长逝。天地同悲……”
    “商部尚书兼任治丧使,为先帝修建陵墓,操办丧事……”
    一开朝,李瑄就向文武百官叙述李隆基驾崩的消息,表现地异常悲痛,并任命刘单为治丧使。
    他会暗自吩咐刘单修建陵墓时从简。
    李隆基的一生,大誉大毁,李瑄若给李隆基修建昭陵规模的陵墓,又不太合适。
    虽是国葬,但还是要低调一点。
    现在李瑄头疼的是李隆基的庙号和谥号。
    是个历史上一样,还是重新选择?
    (本章完)

章节目录

大唐天将军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落叶凋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落叶凋谢并收藏大唐天将军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