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2章 失眠和高血压(月票加更)
方言听到这个事儿,眼睛一亮:“带了治愈患者来?这可是好事!中医下瘀血汤治狂犬病,有张福这个病例还是有点少,现在再加上一个浙江的治愈患者的亲身经历,那推广起来更有说服力了。”
廖主任点点头说道:
“这个沈占尧还是挺会考虑的,之前下通知的时候也没这么告诉他,他自己就把人给带来了。”
方言也点点头。
两个病例对比着看,能更清楚下瘀血汤在不同阶段的调整思路,比如患者体质不同,剂量怎么加减,出现并发症时该怎么配伍。
以后其他医生遇到类似病例,也能有更具体的参考。
廖主任看了看桌子上的菜,对着方言说道:
“行了,咱们也别聊了,你家里还等着你吃饭呢,就先回去吧。”
方言闻言站起身,说道:
“好,那我就回去了。”
廖主任站起身要去送方言出去,方言连忙让他坐下。
也没几步路,送来送去的太客气了。
不过廖主任还是让高寒去送了一下方言。
这边方言回到家里后,就开始吃起了晚饭,同时方言还把沈占尧已经到京城的消息告诉了师父陆东华。
当然了,沈占尧带着患者一起来的消息,方言也一同告诉了他。
陆东华听到后,夸奖这个沈占尧想的周到,然后询问方言:
“那你们的那个讲座是打算什么时候开?”
“是明天就开,还是等到张福彻底好了再开?”
方言想了想说到:“还是等张福彻底好了再说吧,明天沈占尧到带着他那个患者到协和来报道,我正好也能和他商量下讲座的事儿,他治愈的病人更多,有更多的医案病例做支撑,我想让他在讲座上多讲一些内容,我主要就张福这么一个病人,最好也是做到他痊愈后,并且通过西医免疫检查了再说,要不然我的医案病例就不完整,到时候还受人家的质疑。”
陆东华听到后说道:
“嗯,这样也好,反正你们手里已经有足够说服人的医案病例,倒是不用慌。”
方言说道:
“是这个道理,而且我不光需要和沈占尧沟通,还需要对参加讲座的一些教授们事先沟通好了,先给他们把医案都看看,让他们心里也有底。”
“讲座嘛,最主要其实还是宣传给西医,咱们自己的中医就先要有底气才行,他们好多人现在都还没看到治愈全程,我得把整个过程给他们展示清楚。”
陆东华点了点头,方言这样是确保张福的医案完整可信,加上沈占尧也能整合更多的权威病例,同时沟通好统一中医内部的认知,针对性的说服西医群体。
本来这个讲座是带着点打脸西医的性质,但是方言这么一说后,老爷子顿时觉得整个讲座的立意拔高了。
吃完晚饭后,方言还给西城区那边的卫生部打了个电话过去,给他们交接了下明天沈占尧住宿的事儿,现在沈占尧在他们那边的招待所住,明天他过来后,方言打算让沈占尧还有他带来的患者,直接交接在协和这边的,免得他们到时候来回跑。
这边交接完毕后,明天沈占尧和那个患者一起过来,也就直接把行李什么的全带上,然后方言直接就在这边给他们安排好住宿就行了。
……
时间来到了十月三号,国庆节的假期结束。
方言今天中午本来有研究生班的一堂课,但是他还有事儿,只能请假了。
他不光是要请假,下午的时候还要把沈占尧带到学校里去,先给学校的教授们上一趟课。
主要就是让沈占尧亲口讲述下瘀血汤的医案。
他的医案可没有方言写的那么详细,里面好多细节只是看医案是不知道的。
还是让他自己讲讲最好。
也就相当于是先做一个讲座的预演。
今天一大早查房,张福的情况已经接近正常了,方言都不得不佩服这个下瘀血汤功效真是牛批。
至于其他病人,今天情况明天都在好转。
那个被家里人整疯的卫先生今天早上醒过来的时候,还有发病陷入一种痴呆状态,后来喝了药,他立马又回过神来了,反复对着方言和周围医护人员确认自己目前所在的位置,同时询问他家属是不是真的没在。
确认后,卫先生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开始陷入某种极端的松弛中,让方言有种看到《肖申克救赎》主角在越狱后那种精神状态的即视感。
不过方言也没空和他聊了。
赶紧查完了房,他就立马去门诊大楼了。
这会儿虽然才七点四十,但是周老已经带着她爱人在等着了。
方言赶紧和他们打招呼:
“不好意思,久等了!”
甭管他们是不是提前了,客气就行了,老干部最吃这套。
周老连忙摆手,笑着说:“不耽误不耽误,是我们来早了,想着早点看完不耽误你后面的事。这是我爱人……她姓刘。”
“刘阿姨!我这么叫行不?”方言一边开自己诊室的门,一边询问。
对方笑着答应道:
“行行行,怎么不行!”
方言推开诊室门,侧身让周老和刘阿姨先进来,顺手把窗户开了条缝。
清晨的风带着凉意,能让诊室里的空气更清新些。
他指着桌前的椅子:“您二位坐,我先给刘阿姨把个脉,您慢慢说情况就行,不用急。”
刘阿姨刚坐下,就忍不住叹了口气:
“方大夫,我这失眠真是熬人,每天晚上躺到两三点还没睡意,好不容易睡着了,外面有点动静就醒,醒了就再也睡不着,白天头也昏沉沉的,饭也没胃口,整的我最近都吃安眠药了,结果还是作用不大。”
方言伸出手搭在她的寸关尺上,说道:
“很常见,之前我家里父母还有老丈人丈母娘都有这些问题,而且这方面的病人也接触了不少,无非就是那几样,开点药吃个一两副,自然就睡得着了。”
“来,张开嘴,我看看舌头。”
说完,刘阿姨张开嘴,方言看到她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薄白,且润。
方言对着刘阿姨说道:
“嗯,好了,你这个应该是有点虚火,这东西就算是吃安眠药也不管用。”
刘阿姨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方言这会儿摸了左手又开始摸右手脉搏,摸了一会儿他就确定自己判断是对的。
他说道:
“嗯,行了,不是啥大问题。”
“您这脉沉缓,舌体胖大有齿痕,是典型的‘心脾两虚、湿浊内停’证。之前您说心烦、失眠,看着像有火,其实是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浊困脾反过来影响心神,属于‘虚火’,不是实火,所以吃安眠药不管用,安眠药只强制抑制神经,没解决脾不养心、湿浊扰神的根儿。”
周老听到后说道:
“之前也有中医给她看过,说的都差不多,说她脾虚,开了健脾的药,吃了也没见好。”
方言一怔,他们这个级别能给他们开药的中医,应该是手段不差的,怎么可能没开对呢?
方言问道:
“是不是吃中药的时候,还吃了别的西药?”
周老听到方言的问题微微一怔,看向自己妻子,刘阿姨说道:
“有的有的,之前怕中药起效慢,每天早上吃降压药的时候,还会顺便吃片维生素 c,我女儿说是能增强抵抗力……是不是这俩药起冲突了?”
听到这里方言就了然了。
他说道:
“一般来说,吃药的时候都不要迭在一起,因为功效会互相影响。”
“您是湿浊内停的体质,就像家里地面返潮,得先开窗通风散湿,再拖地才管用。酸性的维生素c就像往返潮的地面泼醋,不仅散不了湿,还会让湿气黏在脾胃里,之前的健脾药相当于‘拖地’,没解决‘通风’的问题,药效自然被抵消了。”
顿了顿,方言对着她说道:
“我给你开个方子,不过您吃的时候先停一停西药,看看会不会好睡一些。”
说完方言就开始开起了方子,介于要审查,所以方言他用的是一个经方。
也就是归脾汤。
不过稍微做了一些加减。
“方大夫,这药得吃多久啊?停了维生素 c,降压药能正常吃吗?”刘阿姨对着方言问道。
方言皱起眉头问道:
“您血压很高吗?”
“现在不怎么高了,但是一直都在吃药。”刘阿姨说道。
这会儿周老说道:
“干脆让方大夫给你看看高血压这个病吧,一块儿给治了。”
方言说道:
“中医里没有‘高血压’这个词,因为我们不盯着‘血压值’这个数字,而是看这个数字背后的‘病根’。就像您家水管压力大,可能是水管堵了,也可能是水泵功率太猛,得先找原因,不是单纯装个减压阀就行。”
“刘阿姨您现在脉沉缓,舌体胖大,之前还说腿沉、没胃口,这说明您的‘血压高’,根源是‘脾虚湿浊’脾胃运化不好,湿气堵在体内,就像河道淤塞导致上游压力大,血压只是‘上游压力’的一个表现,不是病本身。”
周老皱着眉问:“那之前西医说她血压高,让长期吃药,难道不对吗?”
“西医吃药是‘控压’,就像给水管装减压阀,能暂时降压力,但没清淤塞,”方言举着例子说,“中医是‘通淤’,比如您现在用归脾汤调心脾,加陈皮、炒莱菔子散湿浊,等脾胃运化好了,湿气散了,‘河道’通了,血压自然会慢慢降下来。这不是‘治高血压’,是‘治导致血压高的脾虚湿浊’。”
刘阿姨似懂非懂的说道:
“那意思是,我吃了这个药后,高血压就会好了?”
方言没有直接点头,而是拿起笔在处方笺上画了个简单的“河道图”,耐心的指着上面解释:
“不能说‘治好高血压’,而是帮您把‘导致血压高的根儿’调好。您看,湿气就像河道里的淤泥,淤泥堵得越多,上游压力越大,这压力就是血压高。现在用归脾汤补心脾,加陈皮、炒莱菔子散湿气,就像一点点清淤泥,等淤泥少了,河道通了,上游压力自然会降下来,血压也就跟着稳了。”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
“而且您的血压现在已经不高了,一直在吃的降压药,更像是‘维持现状’的保障。”
“咱们可以这样,先按方子吃中药,每周测两次血压,要是血压一直稳定,我看就可以停了。”
刘阿姨还是有点担心:“那要是减了药,血压又上去了咋办?”
方言笑着说:
“等您的脾胃运化好了,能自己散湿气了,就算没有了降压药,身体也能自己稳住血压。就像河道清干净了,就算上游来水多一点,也不容易堵,压力自然不会突然升高。”
“您想下您本来正常状态就是不吃药,也是正常的血压,调理好了身体,怎么会高血压呢?”
“如果突然血压上去了,那就说明我还没把你身体调理好。”
“而且您现在还在调失眠,睡眠好了,情绪不烦躁,对稳血压也有帮助。等失眠好了,湿气散了,咱们再看血压情况。”
这时候周老也说道:
“方言的医术你还信不过?”
听到这话,刘阿姨想了想方言的战绩,心想也对。
方言可是看了好多领导还有侨商的病的。
接着她接过处方小心收好:“那我就按方言说的来,先吃中药试试。”
接着方言就送走老周夫妇,他们不会在这里捡药,还得回去审了方子才行。
等人走了后,方言看了看手表,刚八点。
比预想中的还要快。
这时候,外边的护士进来,对着方言说道:
“方主任,有人找。”
方言抬起头,问道:
“谁?”
刚说完护士后面出现两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其中一个戴着眼镜的男人对着方言说道:
“方主任,我是浙江来的沈占尧,今天过来找您报道。”
ps:4000字大章更新完毕,更完这章还欠大家四万九千字。
今天冇了,明天请早。
(本章完)
方言听到这个事儿,眼睛一亮:“带了治愈患者来?这可是好事!中医下瘀血汤治狂犬病,有张福这个病例还是有点少,现在再加上一个浙江的治愈患者的亲身经历,那推广起来更有说服力了。”
廖主任点点头说道:
“这个沈占尧还是挺会考虑的,之前下通知的时候也没这么告诉他,他自己就把人给带来了。”
方言也点点头。
两个病例对比着看,能更清楚下瘀血汤在不同阶段的调整思路,比如患者体质不同,剂量怎么加减,出现并发症时该怎么配伍。
以后其他医生遇到类似病例,也能有更具体的参考。
廖主任看了看桌子上的菜,对着方言说道:
“行了,咱们也别聊了,你家里还等着你吃饭呢,就先回去吧。”
方言闻言站起身,说道:
“好,那我就回去了。”
廖主任站起身要去送方言出去,方言连忙让他坐下。
也没几步路,送来送去的太客气了。
不过廖主任还是让高寒去送了一下方言。
这边方言回到家里后,就开始吃起了晚饭,同时方言还把沈占尧已经到京城的消息告诉了师父陆东华。
当然了,沈占尧带着患者一起来的消息,方言也一同告诉了他。
陆东华听到后,夸奖这个沈占尧想的周到,然后询问方言:
“那你们的那个讲座是打算什么时候开?”
“是明天就开,还是等到张福彻底好了再开?”
方言想了想说到:“还是等张福彻底好了再说吧,明天沈占尧到带着他那个患者到协和来报道,我正好也能和他商量下讲座的事儿,他治愈的病人更多,有更多的医案病例做支撑,我想让他在讲座上多讲一些内容,我主要就张福这么一个病人,最好也是做到他痊愈后,并且通过西医免疫检查了再说,要不然我的医案病例就不完整,到时候还受人家的质疑。”
陆东华听到后说道:
“嗯,这样也好,反正你们手里已经有足够说服人的医案病例,倒是不用慌。”
方言说道:
“是这个道理,而且我不光需要和沈占尧沟通,还需要对参加讲座的一些教授们事先沟通好了,先给他们把医案都看看,让他们心里也有底。”
“讲座嘛,最主要其实还是宣传给西医,咱们自己的中医就先要有底气才行,他们好多人现在都还没看到治愈全程,我得把整个过程给他们展示清楚。”
陆东华点了点头,方言这样是确保张福的医案完整可信,加上沈占尧也能整合更多的权威病例,同时沟通好统一中医内部的认知,针对性的说服西医群体。
本来这个讲座是带着点打脸西医的性质,但是方言这么一说后,老爷子顿时觉得整个讲座的立意拔高了。
吃完晚饭后,方言还给西城区那边的卫生部打了个电话过去,给他们交接了下明天沈占尧住宿的事儿,现在沈占尧在他们那边的招待所住,明天他过来后,方言打算让沈占尧还有他带来的患者,直接交接在协和这边的,免得他们到时候来回跑。
这边交接完毕后,明天沈占尧和那个患者一起过来,也就直接把行李什么的全带上,然后方言直接就在这边给他们安排好住宿就行了。
……
时间来到了十月三号,国庆节的假期结束。
方言今天中午本来有研究生班的一堂课,但是他还有事儿,只能请假了。
他不光是要请假,下午的时候还要把沈占尧带到学校里去,先给学校的教授们上一趟课。
主要就是让沈占尧亲口讲述下瘀血汤的医案。
他的医案可没有方言写的那么详细,里面好多细节只是看医案是不知道的。
还是让他自己讲讲最好。
也就相当于是先做一个讲座的预演。
今天一大早查房,张福的情况已经接近正常了,方言都不得不佩服这个下瘀血汤功效真是牛批。
至于其他病人,今天情况明天都在好转。
那个被家里人整疯的卫先生今天早上醒过来的时候,还有发病陷入一种痴呆状态,后来喝了药,他立马又回过神来了,反复对着方言和周围医护人员确认自己目前所在的位置,同时询问他家属是不是真的没在。
确认后,卫先生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开始陷入某种极端的松弛中,让方言有种看到《肖申克救赎》主角在越狱后那种精神状态的即视感。
不过方言也没空和他聊了。
赶紧查完了房,他就立马去门诊大楼了。
这会儿虽然才七点四十,但是周老已经带着她爱人在等着了。
方言赶紧和他们打招呼:
“不好意思,久等了!”
甭管他们是不是提前了,客气就行了,老干部最吃这套。
周老连忙摆手,笑着说:“不耽误不耽误,是我们来早了,想着早点看完不耽误你后面的事。这是我爱人……她姓刘。”
“刘阿姨!我这么叫行不?”方言一边开自己诊室的门,一边询问。
对方笑着答应道:
“行行行,怎么不行!”
方言推开诊室门,侧身让周老和刘阿姨先进来,顺手把窗户开了条缝。
清晨的风带着凉意,能让诊室里的空气更清新些。
他指着桌前的椅子:“您二位坐,我先给刘阿姨把个脉,您慢慢说情况就行,不用急。”
刘阿姨刚坐下,就忍不住叹了口气:
“方大夫,我这失眠真是熬人,每天晚上躺到两三点还没睡意,好不容易睡着了,外面有点动静就醒,醒了就再也睡不着,白天头也昏沉沉的,饭也没胃口,整的我最近都吃安眠药了,结果还是作用不大。”
方言伸出手搭在她的寸关尺上,说道:
“很常见,之前我家里父母还有老丈人丈母娘都有这些问题,而且这方面的病人也接触了不少,无非就是那几样,开点药吃个一两副,自然就睡得着了。”
“来,张开嘴,我看看舌头。”
说完,刘阿姨张开嘴,方言看到她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薄白,且润。
方言对着刘阿姨说道:
“嗯,好了,你这个应该是有点虚火,这东西就算是吃安眠药也不管用。”
刘阿姨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方言这会儿摸了左手又开始摸右手脉搏,摸了一会儿他就确定自己判断是对的。
他说道:
“嗯,行了,不是啥大问题。”
“您这脉沉缓,舌体胖大有齿痕,是典型的‘心脾两虚、湿浊内停’证。之前您说心烦、失眠,看着像有火,其实是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浊困脾反过来影响心神,属于‘虚火’,不是实火,所以吃安眠药不管用,安眠药只强制抑制神经,没解决脾不养心、湿浊扰神的根儿。”
周老听到后说道:
“之前也有中医给她看过,说的都差不多,说她脾虚,开了健脾的药,吃了也没见好。”
方言一怔,他们这个级别能给他们开药的中医,应该是手段不差的,怎么可能没开对呢?
方言问道:
“是不是吃中药的时候,还吃了别的西药?”
周老听到方言的问题微微一怔,看向自己妻子,刘阿姨说道:
“有的有的,之前怕中药起效慢,每天早上吃降压药的时候,还会顺便吃片维生素 c,我女儿说是能增强抵抗力……是不是这俩药起冲突了?”
听到这里方言就了然了。
他说道:
“一般来说,吃药的时候都不要迭在一起,因为功效会互相影响。”
“您是湿浊内停的体质,就像家里地面返潮,得先开窗通风散湿,再拖地才管用。酸性的维生素c就像往返潮的地面泼醋,不仅散不了湿,还会让湿气黏在脾胃里,之前的健脾药相当于‘拖地’,没解决‘通风’的问题,药效自然被抵消了。”
顿了顿,方言对着她说道:
“我给你开个方子,不过您吃的时候先停一停西药,看看会不会好睡一些。”
说完方言就开始开起了方子,介于要审查,所以方言他用的是一个经方。
也就是归脾汤。
不过稍微做了一些加减。
“方大夫,这药得吃多久啊?停了维生素 c,降压药能正常吃吗?”刘阿姨对着方言问道。
方言皱起眉头问道:
“您血压很高吗?”
“现在不怎么高了,但是一直都在吃药。”刘阿姨说道。
这会儿周老说道:
“干脆让方大夫给你看看高血压这个病吧,一块儿给治了。”
方言说道:
“中医里没有‘高血压’这个词,因为我们不盯着‘血压值’这个数字,而是看这个数字背后的‘病根’。就像您家水管压力大,可能是水管堵了,也可能是水泵功率太猛,得先找原因,不是单纯装个减压阀就行。”
“刘阿姨您现在脉沉缓,舌体胖大,之前还说腿沉、没胃口,这说明您的‘血压高’,根源是‘脾虚湿浊’脾胃运化不好,湿气堵在体内,就像河道淤塞导致上游压力大,血压只是‘上游压力’的一个表现,不是病本身。”
周老皱着眉问:“那之前西医说她血压高,让长期吃药,难道不对吗?”
“西医吃药是‘控压’,就像给水管装减压阀,能暂时降压力,但没清淤塞,”方言举着例子说,“中医是‘通淤’,比如您现在用归脾汤调心脾,加陈皮、炒莱菔子散湿浊,等脾胃运化好了,湿气散了,‘河道’通了,血压自然会慢慢降下来。这不是‘治高血压’,是‘治导致血压高的脾虚湿浊’。”
刘阿姨似懂非懂的说道:
“那意思是,我吃了这个药后,高血压就会好了?”
方言没有直接点头,而是拿起笔在处方笺上画了个简单的“河道图”,耐心的指着上面解释:
“不能说‘治好高血压’,而是帮您把‘导致血压高的根儿’调好。您看,湿气就像河道里的淤泥,淤泥堵得越多,上游压力越大,这压力就是血压高。现在用归脾汤补心脾,加陈皮、炒莱菔子散湿气,就像一点点清淤泥,等淤泥少了,河道通了,上游压力自然会降下来,血压也就跟着稳了。”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
“而且您的血压现在已经不高了,一直在吃的降压药,更像是‘维持现状’的保障。”
“咱们可以这样,先按方子吃中药,每周测两次血压,要是血压一直稳定,我看就可以停了。”
刘阿姨还是有点担心:“那要是减了药,血压又上去了咋办?”
方言笑着说:
“等您的脾胃运化好了,能自己散湿气了,就算没有了降压药,身体也能自己稳住血压。就像河道清干净了,就算上游来水多一点,也不容易堵,压力自然不会突然升高。”
“您想下您本来正常状态就是不吃药,也是正常的血压,调理好了身体,怎么会高血压呢?”
“如果突然血压上去了,那就说明我还没把你身体调理好。”
“而且您现在还在调失眠,睡眠好了,情绪不烦躁,对稳血压也有帮助。等失眠好了,湿气散了,咱们再看血压情况。”
这时候周老也说道:
“方言的医术你还信不过?”
听到这话,刘阿姨想了想方言的战绩,心想也对。
方言可是看了好多领导还有侨商的病的。
接着她接过处方小心收好:“那我就按方言说的来,先吃中药试试。”
接着方言就送走老周夫妇,他们不会在这里捡药,还得回去审了方子才行。
等人走了后,方言看了看手表,刚八点。
比预想中的还要快。
这时候,外边的护士进来,对着方言说道:
“方主任,有人找。”
方言抬起头,问道:
“谁?”
刚说完护士后面出现两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其中一个戴着眼镜的男人对着方言说道:
“方主任,我是浙江来的沈占尧,今天过来找您报道。”
ps:4000字大章更新完毕,更完这章还欠大家四万九千字。
今天冇了,明天请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