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多管齐下
    让紫月人亲眼看着魔眼国度被覆灭,是李青松留着这些紫月人性命,未直接杀死他们的最重要理由。
    你们魔眼生物不是甘愿为高级别魔眼奉献出一切么?不是为了高级别魔眼可以承受任何痛苦么?不是宁愿己方全死,都要保证高级别魔眼的利益么?
    那我就让你们亲眼看着魔眼国度被灭掉!
    区区肉体刑罚,哪怕再痛苦,也出不了我心中那口恶气!不仅肉体,我还要从精神上给你们最大的折磨!
    等着吧,等着吧……
    李青松的视线投向了那颗半径已经高达5000万公里,已经极度膨胀的巨大恒星。
    在那恒星之上,属于电磁生命们的战斗已经结束。
    那些如同红色光球一般的生命体已经离开恒星,来到了李青松的主舰队之中。
    “元首阁下,我们已经将我们那些先辈们……全部杀死了。他们都已经解脱,不必再承受那些折磨了。”
    电灾的话语之中满是悲痛与伤感。
    李青松叹了口气,道:“这里的事情已经结束。电灾,你们是否还愿意跟着我?
    如果你们想要离开,自由自在的在这宇宙之中生活,那么,我可以放你们走。”
    时至今日,恒星大炮这种战略级武器对于李青松来说都极为重要。甚至,哪怕日后晋升为引力文明,这种武器都同样威力巨大,同样可以称之为战略性武器。
    但同样的,李青松不愿意勉强对自己没有威胁的任何人,或者任何存在。
    对于诸如紫月人这种与自己有着深仇大恨的存在,李青松可以毫不犹豫的用最为残酷的刑罚,从肉体到精神全都施以最残忍的折磨。对于电灾这种存在,则从不吝啬善意。
    唯有继续践行人类文明所遗留下来的价值和道德观念,李青松才能感觉到自己始终是一名人类。
    面对李青松的询问,电灾默然良久,才做出了回复:“这浩瀚宇宙……我们又有哪里能去呢?
    我们这种存在,本身就是罪孽啊。
    我希望能继续跟随着您,竭尽我们所能为您的文明发展贡献力量。至少跟随着您,我们不必担心那些发生在我们先辈身上的事情再发生在我们身上。”
    “也好。”
    李青松慢慢点头:“从今以后,你们就是人类文明一员,如维勒族、蓝图族、红耳族他们一样,你们是,电磁族!电灾,你就是电磁族的族长。”
    “遵命,元首阁下。”
    “现在,先回你们的飞船休息吧,稍后还有任务需要你们去执行。”
    “是。”
    解决完了电磁生命相关的事情,李青松真正将自己,以及麾下众多智慧生命们的工业力量投入到了引爆超新星这一任务上。
    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很简单。
    推动那颗距离恒星最近的行星,撞到恒星上面去!
    一个很显然的事情是,这颗恒星越膨胀,体积越大,对于外围恒星物质的引力掌控度便越低,那颗白矮星俘获恒星物质的难度便越低,速度便越快。
    如何让恒星进一步膨胀?
    很简单,推动一颗行星撞上去,便可以达成目的。
    虽然相比起这颗恒星,那颗行星极为渺小。无论体积还是质量都算不得什么。
    但这种量级的撞击,已经完全足以搅动整颗恒星结构,破坏其内部分层,让其恒星活动剧烈数倍,更加重其膨胀速率。
    就像当初在太阳系之中,苏梅克列维彗星撞击木星那样。
    在第一次撞击中,仅仅一片四公里尺寸的彗星碎块——相比起半径高达数万公里的木星来说完全不值一提,其撞击到木星上,便在木星上造就出了一片尺寸比地球还大的阴霾区,将木星气候搅的天翻地覆。
    此刻,这一颗行星的撞击,也将会起到类似的效果。
    只是……
    李青松以往最大只推动过半径在几百公里的矮行星而已。如同面前这颗半径在3600公里,比火星还要大一些的大行星,则从未推动过。
    其工程难度也不可同日而语。
    如此庞大的行星,从本质上已经可以将其当一颗“水球”看待了。
    在行星层面,哪怕坚韧的岩石层也会如同流体一般流动,固体和液体之间的分界线其实并不明显。
    这便导致行星推进器的功率一旦足够大,就必定会钻入到行星内部。而功率不够大的话,又完全不可能推动这颗行星。
    幸好,早在到达这个恒星系之前,李青松便已经找到了从工程上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
    从行星层面来看的话,行星其实不存在固态地表?没关系,那我就人工造一个固态地表出来!
    此刻解决了紫月文明,星系内部再也没有威胁,李青松立刻在总计五颗大行星上同时展开了规模庞大的工业建设。
    一座座工厂,一座座电厂、矿场、造船厂、机械厂等等等等,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出现。
    仅仅一年时间而已,足足万亿台以上的通用型机器人和众多智能机械便降临到了g76a行星之上。
    依照这颗行星的地形,一座又一座大坑迅速开挖。
    这种大坑,每一个都有至少1万米以上的深度,面积有1平方公里以上。
    在挖掘到底部后,李青松还会分层向四周延伸,至少延伸到100平方公里的面积才会停下。
    每挖一个这种大坑,李青松需要移动的土方量便有10立方公里,约260亿吨以上。
    据李青松估算,地球上鼎鼎有名的泰山,其总质量也仅有约2700亿吨左右。此刻,每挖一个这种大坑,李青松便等同于移动了十分之一座泰山的质量!
    但此刻,李青松在这颗星球上所挖掘的大坑,数量足足有200万个以上!
    大坑挖掘完毕之后,生产自其余星球和这颗星球本土的众多类似水泥的特种加固材料便灌注了进去,将所有空腔区域填满。
    这些材料很快便会凝固,具备极高的强度,并最终形成一个“底座”。
    便在这底座之上,李青松开始了行星推进器的建设。
    一座又一座如同擎天利剑一般,高度有一万米以上,半径在5公里以上的巨型行星推进器逐一建成,密密麻麻,让这颗行星如同变成了一只刺猬。
    这一项工程是如此之浩大,就算以李青松的工业实力,也足足忙碌了十几年的时间才完成。
    之后,这所有的行星推进器在李青松的命令之下统一启动。
    来自众多聚变电站的能量汹涌而来,将之前挖掘大坑挖出来的那些土方破碎之后的粉末,通过电磁加速机制加速到了每秒钟数万公里的速度,然后向着太空之中剧烈喷出。
    数百万座巨型行星发动机同时启动,同时喷射,下一刻,在这颗行星之上便出现了一条巨大的慧尾,向着太空深处快速延伸。
    粗粗计算,李青松便得知,这颗星球自转的总动能大约在2.38*10^28焦耳。
    这股能量是如此之巨大,假设有某种方法可以将其全部转移走,拿到地球上用于煮沸海水的话,那么,它可以将地球上的所有海水全部煮至完全汽化足足六次!
    而李青松现在所需要做的,便是将这些能量完全抵消掉,让它不再自转。
    伴随着行星发动机的启动,伴随着汹涌的能量澎湃而来,对这颗星球地表展开挤压,这颗星球上立刻开始出现剧烈的地震,一次又一次,连绵不绝。
    火山也开始喷发,无穷的烟尘滚滚而来。同时,高山崩塌,峡谷填平,天翻地覆。
    最终,在这巨大的反作用力之下,这颗行星的自转被慢慢的刹停,开始以一面始终面对着恒星,另一面始终背对着恒星。而这颗星球地表已经几乎全部被熔岩所覆盖。
    因为它自转的能量与行星推进器的能量相互抵消,已经转化为了热能。于是这颗星球的地表便被全部融化了。
    幸好李青松的行星推进器足够坚固,性能足够好,才能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工作下去。
    刹停了这颗行星的自转,下一步要做的便是挤压它的轨道。
    通常来说,更为经济的方式应该是减慢它的公转速度,这样一来,它便会在恒星引力的作用之下慢慢下坠。
    这种方案虽然简单经济,但有一个问题,那便是太慢了。
    李青松没有那么多的时间。
    那就采取更为快捷直接的方式。
    直接挤压它的轨道,直接把它压到恒星里面去!
    200万台行星推进器再次全体启动,向着恒星的方向全力推动。
    这一次,因为与恒星光压、辐射压方向相同的缘故,200万台行星推进器喷射的尾焰未被恒星吹散,而是仍旧维持着较为笔直的状态。
    于是,从这颗行星上延伸出来的巨大“慧尾”,便像是一柄利剑一般,直直延伸出了几十亿公里的距离,甚至于将其余的几颗大行星都笼罩在内,纵然间隔万亿公里远,都能清晰看到。
    就像是飞行在空中的弓箭被狠狠砸了一下一般,这颗星球的公转轨道骤然降低。基于恒星引力,它的公转速度便开始提升。
    它的环绕轨道逐渐从之前接近标准圆形的椭圆,变得越来越扁。
    它的近日点距离恒星越来越近,远日点则越来越远。
    最终,它的近日点缩短到了距离恒星仅有几十万公里的距离。
    这颗恒星的半径此刻已经膨胀到了约5000万公里。如果将其缩小到地球大小,那么这颗行星的近日点换算过来,距离星球表面就仅仅只有50公里左右!
    而恒星与星际空间之间其实是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分界线的,李青松仅仅是将这颗恒星大气层之中,恒星物质密度达到某个标准的地方当做了分界线。
    在这个分界线之外同样也有恒星物质。
    此刻,既可以说这颗行星距离恒星还有几十万公里,但也同样可以说这颗行星已经进入到了恒星的大气层之中。
    于是这颗行星便和恒星外层的稀薄物质展开了剧烈的摩擦。
    它的表面温度再一次开始剧烈提升,甚至于升高到了6000摄氏度以上。在它后方拖出了长长的尾焰,让它看起来像是一颗大号流星一样。
    李青松所建造的200万座行星推进器,在这一刻同时亮起了淡蓝色的能量护罩,将所有部件全部保护在内,将所有恒星物质全部隔绝在外,以避免它们对自身造成损害。
    猛烈的飞行,猛烈的摩擦之中,这颗行星快速逃离了恒星大气层。
    但这一次,它的远日点相比起上一次却足足缩短了数千万公里。
    原因很简单,在和恒星大气层的剧烈摩擦之中,它的公转速度被极度削弱了。
    据李青松计算,下一次它再到达近日点的时候,便会被一头扎到恒星里面去!
    这一刻并未让李青松等太久。仅仅十几天时间后,它便到达远日点,然后再度向恒星靠近。
    趁着这最后的工作时间,200万台行星推进器仍旧在猛烈的推动着。
    伴随着与恒星之间距离的缩短,它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越来越快。
    与恒星物质的摩擦再次开始。但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的摩擦更为剧烈,减速效果更好,星球表面温度更高!
    这一次,就算是李青松的能量护罩,也挡不住如此剧烈的能量侵袭了。
    那如同高山一般耸立在星球地表的巨型发动机,这一刻如同遭受到了打磨机的打磨一般,一点一点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矮,最终完全消失不见。
    李青松与这颗星球彻底断联,仅能通过外部观测来获取它的实时位置和动向。
    最终,这颗星球彻底消失,再也看不到了。
    李青松默默的等待着,等了约几个小时时间,李青松看到整颗庞大的恒星骤然变亮。
    它就像是一头被惹怒了的巨兽一般,以超出之前数倍的速度,将那些构成自身的物质猛烈的抛洒了出来,像是要毁灭自己身边的一切有形无形的存在。
    李青松知道,那颗行星已经真正撞击到了它身上,且撞击影响已经蔓延到了整颗恒星。
    这一刻,在这暴怒的恒星面前,那颗白矮星愈发显得渺小。但李青松却清晰看到,伴随着巨量恒星物质的抛出,那颗白矮星周边高速旋转的吸积盘几乎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更加厚重,因为摩擦过于剧烈的缘故,温度更高,更亮。
    同时白矮星两极的喷流也骤然粗壮了许多,足足向太空之中延伸出了数千万公里距离。
    喷流喷出去的物质越多,白矮星吸积恒星物质的速度便越快!
    据李青松估计,原本这颗白矮星自然吸积到足以引发超新星爆炸的时间约在10万年左右。这一下,仅仅一颗行星的撞击而已,便直接将这个时间缩短了八成,现在只需要差不多两万年时间便能吸积到足够的物质!
    原本的吸积速率是平均每年约0.3颗地球,现在则提升到了每年约1.5颗!
    但这很显然还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更多的动作,再次将这一进程加快才是。
    在之前进行行星推进器建设的时候,李青松也同时在进行着其余工程的准备工作。
    而现在,其余那些工程已经全部完成,可以进入到执行阶段了。
    “电灾,出动!”
    “是!”
    一团又一团淡红色的光影离开李青松专门为它们准备的飞船,飘荡着飞向了那颗处于暴怒状态的恒星,融入到了恒星大气层之中消失不见。
    按照李青松为它们提供的“技术方案”,数量已经增加到数百万个的电磁生命相互配合着,利用自身能力操控着来源于恒星的庞大能量。
    弱化版恒星大炮已经准备完毕。
    这种较弱级别的恒星大炮并不会为电磁生命们带来死伤,甚至不会让它们虚弱太久,仅仅休息片刻便能缓过来。
    当然,其威力比起正规的恒星大炮也远远不如就是了。
    “发动!”
    下一刻,恒星表层约百亿平方公里的面积便陡然间暗了下去,无论热辐射还是电磁辐射、重离子辐射俱都极度减弱,像是忽然间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恒星黑子。
    便在这恒星黑子附近,一座雄伟到看不到山巅的恒星“高山”巍然耸立。
    白矮星的引力实在太过巨大,作用在恒星表面,便硬生生的将这些恒星物质拉了起来,让它们形成了一座高山。
    这座高山的高度足足有上千万公里,一直从恒星表面延伸到白矮星吸积盘,如同一座桥梁一般,将这两颗星球连接在一起。
    而在那一片区域暗下去的同时,这座“高山”的山脚,则瞬间明亮了起来。
    没错,这一次恒星大炮的发射目标,不是恒星之外的那些行星,而是恒星本身!
    在来自于其余部位的巨大能量的灌注之下,这座高山山脚处的恒星物质愈发沸腾,其能量极度升高,动能便也越高,便能以更快的速率挣脱恒星引力,被白矮星的引力吸引过去。
    于是下一刻,这座原本就已经雄伟到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巨大高山愈发膨胀,就像是水管之中水的流速被骤然加快了一般,猛烈的向着白矮星涌去。
    但这仍旧不是李青松超新星工程的全部。
    察觉到电磁生命们已经进入工作状态后,李青松再度下达命令。
    “罗盐族长,到你们了!”
    “元首阁下,请您放心。”
    “青松哥哥,看我的!”
    一团又一团淡绿色的光影同样向着恒星冲了过去,最终驻扎在那座高山山脚的另一个方向,与电磁生命们隔“山”相望。
    在这个区域,来源于恒星的巨大引力似乎瞬间失去了对于自身物质的束缚,这些物质便在自身的光压、对流、磁场作用之下,瞬间翻腾而起,翻滚着汇聚在了那座高山之上。
    不仅仅是这一片区域的恒星物质失去了重力束缚。在那座连接了两颗星球的“桥梁”方向,还有另一批重力生物驻扎。在那里,它们同样利用自身的能力营造出了更大的重力。
    一边重力消失,一边重力增大,会出现什么效果?
    很显然,这无穷无尽的恒星物质会以更快的速率汇聚到这座桥梁之上。
    电磁生命与重力生命俱都上场后,便终于迎来了李青松的登场。
    在之前那段时间中,李青松同样掌握了空间级魔眼交给紫月文明的那些重力操控装置的制造与使用方法。
    于是,一艘又一艘重力飞船进入到了恒星大气层之中,忍受着这里高达两三千摄氏度的高温,组合成了一个又一个巨大的重力装置,与那些重力生命们一样,有的负责抵消恒星自身引力,有的负责增加远离恒星方向的引力,还有的重力飞船负责收拢散逸到其余方向的恒星物质,三者结合,共同增加着这座桥梁的物质转运速度。
    在这之外,李青松还源源不断的制造出一艘又一艘重型氢弹飞船。
    这种氢弹飞船,一艘便有千万吨以上的质量,内部装载的氢弹总当量加起来更是有千万亿吨tnt以上。
    这些氢弹飞船不断的被李青松扔到恒星里面,并在合适的地方引爆。于是它们便起到了类似之前那颗行星撞击的作用,让恒星活动愈发狂暴剧烈,喷洒出来更多的恒星物质。
    此刻,参与此次工程的重力生命与电磁生命的数量足足有300万名以上。
    而李青松制造的参与此项工程的各种飞船,总数量则高达10亿艘以上!
    李青松已经拼尽全力,用出了全部工程力量。
    那颗白矮星的吸积盘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亮,吸积速率越来越高,其喷流也愈发粗壮。
    粗粗计算一下,李青松便发现,此刻这颗白矮星的吸积速率已经攀升到了平均每年约120颗地球!
    并且,这120颗地球的质量其中约有15%,汇入到白矮星吸积盘的路径是经过特意计算和操控的。
    它们的撞击,会缓慢改变白矮星的两极朝向,最终让它指向自己想要的方向。
    以当前工程进度计算,李青松有充足的把握在赤星联盟所交代的时间范围之内,完成此次引爆超新星的任务!
    (本章完)

章节目录

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彩虹之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彩虹之门并收藏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