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抱大腿,工作和生活
一周后。
马教授和林教授突然来到了县里,搞得方唯还有点纳闷。
双方之间的合作其实和别人想象的不太一样,与其说是合作不如说是接力赛。
马教授和林教授完成了初步的海水稻研究,方唯随后把项目接过来,独自完成了后续的所有研究,并取得了成功。
利益上三七分配,马教授和林教授一共占30%的收益,方唯占70%的收益。
“方支书,你不够意思啊。去大西北承包一万亩盐碱地的事情都不吱声,你倒是拉上我们呀,我们可以出三成的投资款。”
二人走进了方唯的办公室,马教授刚坐下就笑着来了这么一句。
事实上,方唯在大西北建立盐碱地种植基地的事情,和他们并没有关系。
双方的合作仅限于海水稻后续的研究,位于深城的海水稻试验田,马教授和林教授共同出资出了30%的资金。
这笔资金本来不在合作范围之内,但二人非要这么做,方唯也就勉为其难的接受了。
合作的利益分配比例并未改变。
“哦?二位教授也对这个项目感兴趣?”
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人家这是上赶着来送钱的,而且对方在行业里人脉关系非同小可,他也不会一口拒绝。
但有些情况还是要问清楚。
“方式书,我们的手上都有一些闲钱,而且我们对于改良盐碱地都很有兴趣,要么算我们一份怎么样?还是老规矩,我们投入30%的资金,占三成的股分。”
马教授哈哈一笑,说他和林教授这么多年也一直在研究盐碱地的改良。
两人十几年如一日的研究海水稻,虽然没有成功,但却研究成功了其他几种耐盐作物。耐盐的临界值不高,只达到了0.3%,但也让他们积累了不菲的财富。
两人不缺钱,现在更多是想追求学术上的进步。
当初他们在海水稻的研究上陷入了瓶颈,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上了方唯,结果人家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大获成功。
海水稻项目通过了评审,如今马上又要进入二次评审,马教授和林教授也因为这个项目名声大噪。
尝到了甜头之后,二人自然要和方唯搞好关系,就算投入的这些钱打了水漂也无所谓。
“二位还真是看得起我,你们想投资这个项目就投吧,我没意见。”
方唯觉得他俩也是妙人,抱大腿的心态丝毫不加掩饰。
实际上他在海水稻项目上的成功,也是站在人家的肩膀上取得的成果,对于两人的眼光和学识,他同样很欣赏。
像这种既有经济价值又有社会效益的项目,深入参与下去必定有所收获。
“老林,你看,我就说方支书是一个大气的人吧?”
马教授闻言不禁大喜,然后扭头冲着林教授说了一句。
“多谢方支书,以后有什么需要我们效劳的地方,尽管开口。”
林教授的性格比较沉闷,但并不是不会说话,所以马上向方唯表示了感谢。
“都是自己人,不必客气。我倒是对二位研究的其他耐盐作物很感兴趣,能详细说说吗?”
双方达成了协议,办公室的气氛越发的热烈起来。
马教授说了自己两人的研究成果,包括耐盐油葵、甜玉米、苜蓿草等,基本上耐盐临界值都在0.3%的样子。
想要在盐碱化程度比较高的土地种植作物,只能通过物理手段改良土壤,还不一定能成功。
而方唯培育出来的【海稻012】,耐盐临界值已经达到了3%,兼有土壤改良的作用,它们的研究成果完全没法比。
三个人讨论了一上午的技术问题,不知不觉就到了午饭时间。
方唯请二人去县里吃一顿饭,下午带着二人去参观了育种研究所,回来后就把新的合作协议签了。
这份协议是针对夏楚县的盐碱地种植项目,项目总投资为500万元,由方唯个人投入350万元,马教授和林教授二人一起投入150万元。
方唯占项目股份70%,马教授和林教授占项目股份30%。
“方支书,我们就不打扰了,等明年春天我们再去夏楚县看看。”
签完协议,马教授和林教授便离开了新林县,直奔省城。
方唯有这么两个合作伙伴也挺好,二人的能量不小,未来或许能在一些事情上帮上忙。
临近年底。
方唯和杨峰去了销售公司视察工作,盘莲和阿姐便跟随他一起去了羊城。
大家已经商量过了,准备在羊城过春节,所以从年底一直到来年的春节,一家子都会呆在这边。
“支书,你可算愿意在集团公司坐镇了啊。”
视察完销售公司,方唯便在集团公司坐镇。
胡林伟来向他汇报工作,忍不住还感叹了一句,因为对方一年到头呆在集团公司的时间屈指可数。
“公司有你们我很放心,你才是公司的ceo,而我仅仅是董事长罢了。”
方唯这个董事长很难得,首先是愿意放权,要不然他也不可能这么自由。
胡林伟不禁苦笑了一下,公司大多数的工作都需要他负责,整天忙的脚不沾地,但又乐此不疲。
“支书,你可是把我们拿捏的死死的。”
两人扯了几句闲话,胡林伟便开始进行工作汇报。
方唯听得很仔细,有时候还会打断对方追问一下细节问题。
两个小时之后,胡林伟做完了汇报,便告辞离去。
这一年,瑶岭集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首先是打赢了是食用油之战,这场胜利的意义怎么夸赞都不为过。
其次是扩大了水稻种植面积,大幅增加了油菜的产量,并形成了一流的食用油生产能力。
在育种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相对来说由于以前的成绩太耀眼,这两年反而显得比较低调。
集团公司旗下的各企业都有不俗的表现,方唯感到很欣慰,毕竟对集团公司的利润贡献还是很可观的。
总结下来就一句话,公司已经进入了平稳发展期。
“董事长还是太谦虚了,别的不说,就说瑶岭房产,这两年的发展简直是异军突起。公司的房地产业务不仅稳固了深城和羊城市场,如今在魔都、京城、金陵、杭城等地都打开了局面。”
杜秘书负责记录,杨峰在事后负责分析。
对于胡林伟的工作汇报二人都很重视,很快就形成了文字报告。
方唯提出了自己的论断,杨峰却觉得对方过于谦虚了。
这个事情怎么说呢,在方唯的心里只有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属于主业,其他的都属于副业。所以他的论断只要从主业的角度来阐述,而杨峰说的是整体态势。
二人其实都没说错。
“不谈这个,房地产行业周期性很强,到了一定阶段必须要做减法,绝不能盲目扩张和负债。”
方唯笑着摆了摆手,结束了这次谈话。
下午。
方唯召开了会议,主要议题是年终工作总结以及利润分配方案。
工作总结这一块主要是胡林伟在讲,内容基本上就是他向方唯汇报的那些,但更偏重于数据化一些。
接下来,由方唯提出了利润分配方案。
这一年公司的经营业绩不错,历年积累也越发的雄厚,所以方唯决定拿出几个亿的资金给合作社分红。
扣除合作的提留,社员的分红标准为每人一万元。
大家没什么意见,因为公司分红始终控制在一个较小的比例,丝毫没有影响企业的发展。用方唯的话来说这就叫细水长流,不能太抠门也不能把大家的胃口养的太刁。
“既然都没有意见,今年的分红方案就这么决定吧。等回头公司完成了年终决算,就把分红款下发下去。”
方唯随即起身离开了会议室,接下来还要再开几天的会议。
比如像明天的会议就是讨论来年的生产计划,后天的会议将讨论几项人事任免决定。
他不在羊城的时候,很多会议也是照常进行的。他有时候会参加电视电话会议,有时候干脆不参加,只是在形成了会议决议之后,行使一票否决权或者签字同意。
几天的会议下来让他感到很疲惫,忍不住暗暗的感叹,自己果然不是当企业家的材料。
但既然人在公司他就不能偷懒,每天必须面对文山会海,即便是有杨峰和杜婉怡替他分担了大部分的事务性工作,他也整天忙个不停。
这个状态一直持续到新年来临之际。
“莲,跨年夜家里人出去吃顿饭吧,我在德胜楼订好了包间,明天下午六点半在那边集合。”
方唯作为一家之主,安排跨年活动很正常。
斌斌现在没有一天是清闲的,人家是996,而却一周七天从不休息。只不过每天的开诊和下班时间是固定的,严格限定在八小时之内。
刘雪梅倒是有休息的时候,所以利用休息日带着儿子去外面玩,几乎就成了她的事儿。
方唯觉得这样不行,哪有为了事业连家庭建设都不搞的?时间长了还不得闹矛盾啊。
所以,他打算趁着跨年夜的机会,和斌斌好好谈一谈。(本章完)
马教授和林教授突然来到了县里,搞得方唯还有点纳闷。
双方之间的合作其实和别人想象的不太一样,与其说是合作不如说是接力赛。
马教授和林教授完成了初步的海水稻研究,方唯随后把项目接过来,独自完成了后续的所有研究,并取得了成功。
利益上三七分配,马教授和林教授一共占30%的收益,方唯占70%的收益。
“方支书,你不够意思啊。去大西北承包一万亩盐碱地的事情都不吱声,你倒是拉上我们呀,我们可以出三成的投资款。”
二人走进了方唯的办公室,马教授刚坐下就笑着来了这么一句。
事实上,方唯在大西北建立盐碱地种植基地的事情,和他们并没有关系。
双方的合作仅限于海水稻后续的研究,位于深城的海水稻试验田,马教授和林教授共同出资出了30%的资金。
这笔资金本来不在合作范围之内,但二人非要这么做,方唯也就勉为其难的接受了。
合作的利益分配比例并未改变。
“哦?二位教授也对这个项目感兴趣?”
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人家这是上赶着来送钱的,而且对方在行业里人脉关系非同小可,他也不会一口拒绝。
但有些情况还是要问清楚。
“方式书,我们的手上都有一些闲钱,而且我们对于改良盐碱地都很有兴趣,要么算我们一份怎么样?还是老规矩,我们投入30%的资金,占三成的股分。”
马教授哈哈一笑,说他和林教授这么多年也一直在研究盐碱地的改良。
两人十几年如一日的研究海水稻,虽然没有成功,但却研究成功了其他几种耐盐作物。耐盐的临界值不高,只达到了0.3%,但也让他们积累了不菲的财富。
两人不缺钱,现在更多是想追求学术上的进步。
当初他们在海水稻的研究上陷入了瓶颈,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上了方唯,结果人家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大获成功。
海水稻项目通过了评审,如今马上又要进入二次评审,马教授和林教授也因为这个项目名声大噪。
尝到了甜头之后,二人自然要和方唯搞好关系,就算投入的这些钱打了水漂也无所谓。
“二位还真是看得起我,你们想投资这个项目就投吧,我没意见。”
方唯觉得他俩也是妙人,抱大腿的心态丝毫不加掩饰。
实际上他在海水稻项目上的成功,也是站在人家的肩膀上取得的成果,对于两人的眼光和学识,他同样很欣赏。
像这种既有经济价值又有社会效益的项目,深入参与下去必定有所收获。
“老林,你看,我就说方支书是一个大气的人吧?”
马教授闻言不禁大喜,然后扭头冲着林教授说了一句。
“多谢方支书,以后有什么需要我们效劳的地方,尽管开口。”
林教授的性格比较沉闷,但并不是不会说话,所以马上向方唯表示了感谢。
“都是自己人,不必客气。我倒是对二位研究的其他耐盐作物很感兴趣,能详细说说吗?”
双方达成了协议,办公室的气氛越发的热烈起来。
马教授说了自己两人的研究成果,包括耐盐油葵、甜玉米、苜蓿草等,基本上耐盐临界值都在0.3%的样子。
想要在盐碱化程度比较高的土地种植作物,只能通过物理手段改良土壤,还不一定能成功。
而方唯培育出来的【海稻012】,耐盐临界值已经达到了3%,兼有土壤改良的作用,它们的研究成果完全没法比。
三个人讨论了一上午的技术问题,不知不觉就到了午饭时间。
方唯请二人去县里吃一顿饭,下午带着二人去参观了育种研究所,回来后就把新的合作协议签了。
这份协议是针对夏楚县的盐碱地种植项目,项目总投资为500万元,由方唯个人投入350万元,马教授和林教授二人一起投入150万元。
方唯占项目股份70%,马教授和林教授占项目股份30%。
“方支书,我们就不打扰了,等明年春天我们再去夏楚县看看。”
签完协议,马教授和林教授便离开了新林县,直奔省城。
方唯有这么两个合作伙伴也挺好,二人的能量不小,未来或许能在一些事情上帮上忙。
临近年底。
方唯和杨峰去了销售公司视察工作,盘莲和阿姐便跟随他一起去了羊城。
大家已经商量过了,准备在羊城过春节,所以从年底一直到来年的春节,一家子都会呆在这边。
“支书,你可算愿意在集团公司坐镇了啊。”
视察完销售公司,方唯便在集团公司坐镇。
胡林伟来向他汇报工作,忍不住还感叹了一句,因为对方一年到头呆在集团公司的时间屈指可数。
“公司有你们我很放心,你才是公司的ceo,而我仅仅是董事长罢了。”
方唯这个董事长很难得,首先是愿意放权,要不然他也不可能这么自由。
胡林伟不禁苦笑了一下,公司大多数的工作都需要他负责,整天忙的脚不沾地,但又乐此不疲。
“支书,你可是把我们拿捏的死死的。”
两人扯了几句闲话,胡林伟便开始进行工作汇报。
方唯听得很仔细,有时候还会打断对方追问一下细节问题。
两个小时之后,胡林伟做完了汇报,便告辞离去。
这一年,瑶岭集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首先是打赢了是食用油之战,这场胜利的意义怎么夸赞都不为过。
其次是扩大了水稻种植面积,大幅增加了油菜的产量,并形成了一流的食用油生产能力。
在育种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相对来说由于以前的成绩太耀眼,这两年反而显得比较低调。
集团公司旗下的各企业都有不俗的表现,方唯感到很欣慰,毕竟对集团公司的利润贡献还是很可观的。
总结下来就一句话,公司已经进入了平稳发展期。
“董事长还是太谦虚了,别的不说,就说瑶岭房产,这两年的发展简直是异军突起。公司的房地产业务不仅稳固了深城和羊城市场,如今在魔都、京城、金陵、杭城等地都打开了局面。”
杜秘书负责记录,杨峰在事后负责分析。
对于胡林伟的工作汇报二人都很重视,很快就形成了文字报告。
方唯提出了自己的论断,杨峰却觉得对方过于谦虚了。
这个事情怎么说呢,在方唯的心里只有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属于主业,其他的都属于副业。所以他的论断只要从主业的角度来阐述,而杨峰说的是整体态势。
二人其实都没说错。
“不谈这个,房地产行业周期性很强,到了一定阶段必须要做减法,绝不能盲目扩张和负债。”
方唯笑着摆了摆手,结束了这次谈话。
下午。
方唯召开了会议,主要议题是年终工作总结以及利润分配方案。
工作总结这一块主要是胡林伟在讲,内容基本上就是他向方唯汇报的那些,但更偏重于数据化一些。
接下来,由方唯提出了利润分配方案。
这一年公司的经营业绩不错,历年积累也越发的雄厚,所以方唯决定拿出几个亿的资金给合作社分红。
扣除合作的提留,社员的分红标准为每人一万元。
大家没什么意见,因为公司分红始终控制在一个较小的比例,丝毫没有影响企业的发展。用方唯的话来说这就叫细水长流,不能太抠门也不能把大家的胃口养的太刁。
“既然都没有意见,今年的分红方案就这么决定吧。等回头公司完成了年终决算,就把分红款下发下去。”
方唯随即起身离开了会议室,接下来还要再开几天的会议。
比如像明天的会议就是讨论来年的生产计划,后天的会议将讨论几项人事任免决定。
他不在羊城的时候,很多会议也是照常进行的。他有时候会参加电视电话会议,有时候干脆不参加,只是在形成了会议决议之后,行使一票否决权或者签字同意。
几天的会议下来让他感到很疲惫,忍不住暗暗的感叹,自己果然不是当企业家的材料。
但既然人在公司他就不能偷懒,每天必须面对文山会海,即便是有杨峰和杜婉怡替他分担了大部分的事务性工作,他也整天忙个不停。
这个状态一直持续到新年来临之际。
“莲,跨年夜家里人出去吃顿饭吧,我在德胜楼订好了包间,明天下午六点半在那边集合。”
方唯作为一家之主,安排跨年活动很正常。
斌斌现在没有一天是清闲的,人家是996,而却一周七天从不休息。只不过每天的开诊和下班时间是固定的,严格限定在八小时之内。
刘雪梅倒是有休息的时候,所以利用休息日带着儿子去外面玩,几乎就成了她的事儿。
方唯觉得这样不行,哪有为了事业连家庭建设都不搞的?时间长了还不得闹矛盾啊。
所以,他打算趁着跨年夜的机会,和斌斌好好谈一谈。(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