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章 规划,聚力农业初具规模
    聚力农业的规模大了,能带动当地的就业,还能给当地创造“鸡的屁”,前景十分诱人。
    所以县里借着前来慰问的机会,想探一下公司的底。
    “这个事情不宜操之过急,扩大种植规模是一定的,但不能急于求成。现在的难点在于资金的问题,也在于技术成熟度的问题。”
    方唯没有被眼前的成功冲昏头脑,虽然他不是什么商业奇才,也知道在发展前期不能跨越的幅度的太大。
    公司的实力还很弱小,资产负债率高,所以必须稳扎稳打。
    “能理解,能理解。咱们谈的是规划,三年五年之后的发展问题。”
    县领导哈哈一笑,反正今天的座谈会就是随便聊聊,他倒是觉得方老板是一个做实事的人。
    有些人做事很浮夸,但最终的结局一定不会太好。
    只有像对方这样务实的人,才有可能做成大事。
    座谈会很快结束,县里的一行人随即告辞离去。
    第二天。
    方唯召集公司管理人员开了个会,仔细商量来年的生产计划和未来几年的规划。
    这一季的海水稻产量很不错,预计海红米的总量将达到3000万斤左右。瑶岭销售公司已经下了订单,往后采取预付款加二次付款以及尾款的方式,来支付货款。
    比例分别为15%、75%和10%。
    “我认为公司的发展不能太激进,稳健发展比较好。具体到明年的规划,再扩充2万亩盐碱地就差不多了,再多的话会对我们的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杨峰建议公司少扩充一部分盐碱地,扩充至5万亩比较合适。
    “2万亩有点少,再增加3万亩是没问题的。”
    王木齐倒是同意稳扎稳打的策略,仅仅在具体数字上面有点差异。
    “各位应该考虑一下苜蓿的种植数量,如果要种植苜蓿,就不能像现在这样轮作。毕竟苜蓿是多年生的作物,每一年都铲掉很可惜。”
    齐成有另外一个观点,他认为可以大面积种植苜蓿,所以应该增加7万亩的盐碱地。
    其中的2万亩用来继续种植海水稻,其余的5万亩都用来种植苜蓿。苜蓿属于一次播种可以收获数年的作物,种植成本很低。
    大家发表完意见,然后看向了方唯。
    “种植苜蓿是个不错的主意,但我要提醒大家,在咱们耐盐碱苜蓿新品种没有搞出来之前,不宜过早的大面积种植。”
    方唯部分同意齐成的观点,但这里面有一个问题,之前马教授提供的苜蓿品种,产量太低。
    现在研发中心正在加紧研发新型的耐盐碱苜蓿,如果获得成功,那么大面积种植就有了条件。
    大西北的畜牧业比较发达,对于青贮饲料、干草饲料的消耗量很多,不愁没有销路。
    最后经过大家的商议,决定再扩充3万亩盐碱地用于种植海水稻。大面积种植苜蓿先不着急,反正从春天到夏天都可以种植,等新品苜蓿搞出来了再说。
    会议结束之后,制定了明年聚力农业的生产计划,以及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
    第二天。
    杨峰去了县里,吴江见了他,最终又签订了3.3万亩盐碱地的承包合同。
    多出来的3000亩土地用于扩充育种中心,育种中心之前有2000亩地,加一起就是5000亩的规模。
    趁着现在还没有入冬,县里派人加紧了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建设。
    聚力农业这边投入资金开始打井,节水灌溉系统也同步开始,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景象。
    王木齐和齐成招收了部分农工,一方面现在就用用上,另外也有时间进行培训。不能什么事都等到来年春天,到时候肯定来不及。
    方唯抽空去了节水灌溉工程部,当前这个部门还没有单独分出去,但整个架构已经搭建完成。
    工程部不仅可以设计节水灌溉系统,而且也可以进行成套施工。材料当然需要外购,全部都直接和厂家合作,节省了中间费用。
    中午。
    食堂做了抓饭和烤肉,方唯提前给盘莲、阿姐打了电话,三个人就在食堂吃了午饭。
    像这样的当地美食,盘莲和阿姐都不会做,只能吃现成的。
    最近公司也没多少事,趁着秋高气爽的季节,方唯让公司多添置了几台车,自己便开车带着盘莲和阿姐,在南北疆绕了一圈。
    每到一地总会去看看当地的农业生产情况,然后就发现大西北的土地盐碱化程度还是比较严重的。
    治理盐碱地是一项系统工程,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
    “三哥,马上就要到中秋节了,咱们是不是应该去买些东西?还有,要给公司的员工发月饼吗?”
    来到了省城,盘莲才忽然想起来很快就到中秋节了。
    方唯平时也不操心这些事情,打电话问了问杨峰,对方说过节的福利已经有了安排。
    “公司都安排好了,咱们自己买些东西就行。”
    于是,大家在省城逛了逛,买了一些有用的东西,便驾车返回了夏楚县。
    方唯打算在入冬前后回南方,毕竟到了那时整个公司也进入了“冬眠期”,还不如回去歇歇呢。
    盘莲却不愿意,说道:“我不想太早回去,冬天多有意思啊,还可以看雪。”
    “以后有的是机会看雪,再说了,回去之后随时都可以再来的。”
    方唯笑着摇了摇头,便出门去了研发中心。
    晚上。
    他刚进门,盘莲就笑着迎了过来:“三哥,斌斌打电话说想要到咱们这边来玩几天。正好中秋节迭加国庆节,雪梅和辰辰都可以一起来。”
    斌斌想休息一段时间,刘雪梅和斌斌正好有假期,所以就打算过来看看。
    “那敢情好,这边还是值得来转转的。你问好他们动身时间,到时候我去机场接他们。”
    方唯也很高兴,他不会主动喊儿子过来,但儿子愿意来玩玩他还是很欢迎的。
    “我这两天也要准备一下,还得添置一些东西。”
    盘莲随即忙碌了起来,第二天一早就去了县城,缺点啥先补上再说。
    时间很快来到了中秋节前夕,方唯亲自开车去机场把斌斌一家人接了过来。小辰辰一路上对啥都好奇,一直问个不停。
    到家已经是傍晚了,阿姐和盘莲准备好了晚餐,进门就可以吃饭。
    “爸,这边的条件是不是有点艰苦了啊?”
    现在当地晚上的气温只有几度,白天也就十来度,已经明显会感受到有些冷了。
    斌斌一路上看到的多是戈壁滩和盐碱地,哪像老家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蔓延的翠绿。他不禁想起了一个词叫做“不毛之地”,觉得父亲不应该到这里来开公司。
    “还行吧,到了夏天这边的风景还是很美的。刚来的时候不习惯这边干燥,现在已经好多了。”
    方唯笑了笑,没有继续这个话题。
    他要是想安逸,呆在瑶岭集团不好吗?既然打算研究耐盐碱作物,那么就注定不能呆在山清水秀的南方,而大西北无疑是发展的好地方。
    至于当地的自然条件,其实也没有斌斌说的那么玄乎,习惯一阵子就会好很多。
    吃过饭,一家人坐在一起聊了一会,盘莲就安排斌斌一家子去休息。
    第二天。
    方唯带着一家老小去了县城,中午吃了一顿当地的美食。
    接下来几天,他就陪着家人到处走一走看一看,渐渐慢慢喜欢上了这个地方。
    不过这次刘雪梅和孩子的假期有限,他们只呆了不到一个星期就返回了羊城。就这么短短的几天时间,斌斌还给王木齐等人看了病,一些在当地不好找的药材他答应回去后就寄过来。
    王木齐等几个人都没啥大毛病,两个胃病、一个关节炎。
    不过斌斌也让他们定期去医院做检查,先吃一段时间的中药看看效果。
    回去没多久,斌斌就寄了一些草药过来。
    方唯之前就安排这几个人去省城的医院做检查,当地的医疗条件比较差,医疗水平好一些的医院都在省城。
    看完病回来,几人都说斌斌的诊断很准确。
    国庆节后,气温就到达了零度线,杨峰直接让锅炉房点火供暖,房屋内顿时暖和了起来。
    “三哥,有暖气真好,就是有点燥。”
    盘莲和阿姐都觉得屋里有暖气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儿,不过自从供暖后两人都有点上火,可能和不习惯有关系。
    “本来就干燥,屋里来了暖气就更加干燥。等下次去省城可以买个加湿器回来,或者屋里养一刚鱼也行,总之就是调节一下屋里的湿度。”
    方唯还可以,基本上没啥反应。
    随着农田基本建设的推进,新承包的土地已经有了新的气象。到了明年开春就可以直接耕种,缺少的部分附属设施可以等来年再建。
    第一场雪不期而至,公司暂时没有多少事情,方唯便打算去一趟深城。
    这次盘莲没有反对,这么长时间没看到女儿和小外孙,实际上也有点想他们了呢。
    月底。
    方唯等三人乘飞机抵达了深城,回到了湖边别墅。
    (本章完)

章节目录

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华山弃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华山弃徒.并收藏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