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什么叫天才?这就叫天才!
当消息传到正在杭州督查军务的江南总督俞翰文手中时,俞翰文扫了第一眼,魂都吓飞了!
马有昌和林满,都死了?
等他细细看完,整个人彻底麻了。
他是江南总督,统领江南诸军事,具体职责就是抗倭。
但如今倭寇进了苏州城,将南京省巡抚和苏州知府杀了,别管这当中有什么内情,他这个江南总督都是难辞其咎的!
不过,老辣如他,还是轻松地送信报之中,分析出了真相。
这很显然,就是一场马有昌和林满斗不过了想要掀桌子,结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的故事。
掀桌子这样的事情,在江南常见。
曾经的总督朱完因为“抗倭不力”再加上“逼反”吴王而被召回京师处死;
细察民情,清查赋税田亩的太子在苏州偶然风寒,回京暴毙;
这都是他们屡试不爽的东西,马有昌和林满以为卫王的下场也会一样。
但没想到,卫王竟然能够打出这样的翻身仗。
他没心思去想卫王凭什么能做到这一切。
因为这对于他这个江南总督而言,是完全不能接受的事情!
他是真没料到马有昌和林满默不作声给他捅了这么大个窟窿!
更没想到卫王居然还敢趁机干出这样的事情!
他猛地一拍桌子,怒骂道:“胆大包天,肆意妄为!这卫王,简直该死!”
但愤怒归愤怒,可偏偏他还没办法。
苏州那边公布的消息是中条三郎带着精锐逃了,但俞翰文也算知兵,他知道既然卫王能把局面掌控到那等地步,既然敢悍然杀了马有昌和林满,那中条三郎一定没能逃得了,一定是落入了卫王的手里。
这就牵扯出一个问题,他俞翰文和江南集团敢否认苏州目前对于这场祸事的定性吗?
敢说这不是倭寇作乱吗?
俞翰文知道,他们只要敢跳出来说,卫王紧接着就敢把中条三郎交出来。
到最后,卫王顶了天推出一个替罪羊,认下杀害马有昌和林满的罪,落得一个御下不严的过错,俞翰文和江南集团可是要被连根拔起的啊!
在大梁,通倭是重罪中的重罪,跟谋反也没有区别,是可以就地格杀的!
所以,俞翰文还真就只能捏着鼻子,承认这事儿就是倭寇犯下的。
但是,既然认了这是倭寇作乱,他这个江南总督该如何向朝廷那边交待呢?
这一次,朝堂里面的那几位,还会力保自己吗?
俞翰文揉着眉心,叹了口气,“准备一下,老夫要写奏章。”
不管怎么说,向朝廷的奏报是必须要写的,如果这点态度都没有,自己这官也是真的当到头了。
远在杭州的俞翰文在头疼,就在苏州亲眼目睹着这一切的陆十安则是久久没缓过神来。
在他的世界里,对马有昌和林满这种人,要么是想办法鼓动朝廷将其罢官去职,而后稍加引导,自有过往罪孽沉渣泛起,而后彻底清算覆灭;
要么是先引导民意,或者抓住疏漏,进行攻击,造成声势,而后倒逼朝廷极其背后的势力放弃他们,进行清算。
但他万万没想到,齐政竟然直接就将他们杀了。
可到底是曾经的朝中大佬,他很快又反应了过来。
卫王之所以要对付这两人,不是说本来就跟他们有什么仇,而是因为二人的位置和立场,与卫王此行的目的相悖,不解决他们,卫王就没法打开江南的局面。
所以,如今齐政从最直接的层面让他们消失,一样可以达到想要的效果。
这就是齐政所谓的不要将手段当目的,直击问题本质吧?
至于事后有可能让这两个本该千刀万剐的贪官享受到哀荣,那都是小事罢了。
最关键的是,陛下很可能会乐见这一幕的。
想到这儿,陆十安终于长舒一口气。
如果是这样,卫王先前的邀请和提议,也不是不能好好考虑一下了。
而与此同时的钟玉阁顶楼,匆匆赶来的沈霆将情况报给了沈千钟,然后准备好等待二叔和自己一样的懵逼与震惊。
但没想到,沈千钟默默看完,就只是平静地点了点头。
沈霆疑惑且惊讶道:“二叔,这么大的事情,你就不觉得惊讶吗?”
沈千钟看着他,淡淡道:“在他开始用生丝打这场价格战的时候,我就已经猜到了,只不过不知道他会做多大而已。”
沈霆一脸不信,“齐政告诉过你吧?”
沈千钟白了他一眼。
沈霆皱着眉头,“二叔,不是侄儿怀疑你的本事啊,而是生丝这场仗,一个多月前就开始打了,你要是在那时候就知道了齐政的计划,这个未免也太匪夷所思了一些?”
沈千钟叹了口气,“看大哥最近诸多安排的意思,应该是想让你尽快历练以图撑起家业,所以跟卫王的事情都让你去操持。我这个做二叔的,别的帮不上,就给你上一课吧!”
他轻轻点了点桌子,“看一个人做事,你要去分析他的目的,并且要养成持续深挖的习惯,直到你挖掘出来的意图,符合这个人当前的身份和状况时,才能算基本到位。”
“你说,围绕着生丝,齐政布了那么大一个局,先制造假象,还亲赴扬州,掀起这么大的风浪,他图什么?”
沈霆想了想,“他是要赚钱,要养活那数量庞大的流民”
话说到一半,他忽然顿住了,因为就如同方才沈千钟提醒的,以卫王的身份,真的要搞钱,会很难吗?
别的不说,只要卫王开口,他们沈家就愿意给出几十万两支持,养活流民很难吗?
而且养活流民是目的吗?卫王是巡抚江南的皇子钦差,不是工部或者河道衙门的大臣。
如果按照这个思路,齐政布局这场生丝之战,就是为了在赚取巨额利润的同时,逼迫苏州士绅下场掀桌子,引出倭寇?
在沈千钟的提醒引导下,沈霆从现在的结果倒推回去就简单了许多。
他也相信了沈千钟说在瞧见齐政拿生丝做文章设局的时候,就猜到了昨夜之事的说法。
沈千钟瞧着他的表情,眼中闪过一丝欣慰,接着道:“二叔再考考你,杀了倭寇,杀了马有昌和林满,就是他们的真正目的了吗?”
沈霆瞪大了眼睛,但这一次,他没有一惊一乍地开口,而是拧着眉头思考了起来。
沈千钟拿起书,轻声提醒道:“还是要从目的上去思考。”
目的?
沈霆眉头更皱,杀了马有昌和林满,杀了洪成,灭了倭寇,卫王能得到什么好处呢?
钱?这是最简单的。
名望?会有增长。
抄家得来的账册、信件?
沈霆面色悄然一变,看着沈千钟,“二叔,他们的真正用意,是那些江南缙绅、豪商的把柄?”
“你这么理解,倒也勉强能算。”
沈千钟缓缓道:“这其实和先前齐政帮卫王应对林满用鲁家栽赃的思路是一样的,卫王前来江南,江南集团看不惯他,要对抗他,最简单的办法是什么呢?是卫王能有让江南集团投鼠忌器的东西。这个东西,可以是兵权,可以是庞大无比的财力,也可以是随时能将他们弄死的把柄。”
“卫王和江南没有仇,原本也不是来江南犁庭扫穴,把那些人连根拔起的。但卫王太弱了,哪怕身负皇命,那些人依旧看不起他,没有心思去跟卫王谈判,去配合卫王。但现在,我想他们可以冷静下来了。”
沈霆肃然,缓缓点头。
“而同时,卫王通过这样的行径,也向中京城中那位至尊,证明了自己的能力,相信对方也会给他更大更持久的信任。”
“至于这最后一点,就是给如我们沈家这样的潜在伙伴看的,卫王证明了他的能力,那其余人敢不敢陪他赌这一局?”
沈千钟放下手中的书,看着沈霆,“陛下会欣慰,继续配合信任;齐王会开心,加大支持力度;楚王会妥协,换取卫王的收手;钱财无数,后手充裕;拥趸来投,班底初建;机会出现,南京换帅;把柄在手,江南服软。卫王的局面,就此彻底打开,你懂了吗?”
沈霆都听傻了,本以为就是一场震动江南的趁乱杀人,没想到后面有着这么多的门道。
他呆坐着,喃喃道:“这就是他和我们的差距吗?”
“不。”
沈千钟果断摇头,“是我与他,跟你们的差距。”
沈霆:.
在从苏州到整个江南都在为了这场惊变产生各种情绪的时候,卫王宅中,一片欢腾。
田七竖起大拇指,“齐公子,没别的,我老田这是真服了!就这两个月,咱干下的事儿,要是来之前谁跟我说我们能做到,我反手就是两个嘴巴子!”
齐政微微一笑,表现出了严重不符合他此刻年龄的成熟,笑着道:“你错了,真正厉害的人,是殿下。”
他看着懵逼的田七,“换做是你,你敢如此相信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吗?你敢放权让他操持设计这样的事情,并且不管情况如何始终不怀疑吗?”
“中人劳智,上人劳人,汉太祖曾言,他后勤理政不如萧和,运筹谋算不及张良,沙场征伐不及韩信,但最终却是他众望所归地坐在那把椅子上。殿下那就是天生的领导者。”
虽然现在的卫王对自己是言听计从,信赖有加,同时还怎么看怎么喜欢,但谨慎齐政绝不会张狂,从而给自己的未来平添任何麻烦。
当初唐玄宗启用姚崇如何?信任如何?
还不是在权力的考量下,说贬就贬。
而且,这番话,既是齐政的自谦,亦是对田七的提醒。
田七看着五大三粗,但脑子却也不笨,很识趣地立刻反应过来,“可不是么,像我这么个大老粗,殿下都能这么放心,还能让我提前来苏州安顿诸多事情,殿下的确是真厉害啊!”
卫王无语地瞪了他一眼,对他拙劣的吹捧毫不受用,转头笑着对齐政道:“估摸着时间,观音山和府衙的清点应该快结束了吧?老实说,我都有点忍不住想看看咱们到底收获有多大了。”
而他的话音刚落,府门外,一个护卫便匆匆赶来,“殿下,府衙的抄家统计已经出来了!”
(本章完)
当消息传到正在杭州督查军务的江南总督俞翰文手中时,俞翰文扫了第一眼,魂都吓飞了!
马有昌和林满,都死了?
等他细细看完,整个人彻底麻了。
他是江南总督,统领江南诸军事,具体职责就是抗倭。
但如今倭寇进了苏州城,将南京省巡抚和苏州知府杀了,别管这当中有什么内情,他这个江南总督都是难辞其咎的!
不过,老辣如他,还是轻松地送信报之中,分析出了真相。
这很显然,就是一场马有昌和林满斗不过了想要掀桌子,结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的故事。
掀桌子这样的事情,在江南常见。
曾经的总督朱完因为“抗倭不力”再加上“逼反”吴王而被召回京师处死;
细察民情,清查赋税田亩的太子在苏州偶然风寒,回京暴毙;
这都是他们屡试不爽的东西,马有昌和林满以为卫王的下场也会一样。
但没想到,卫王竟然能够打出这样的翻身仗。
他没心思去想卫王凭什么能做到这一切。
因为这对于他这个江南总督而言,是完全不能接受的事情!
他是真没料到马有昌和林满默不作声给他捅了这么大个窟窿!
更没想到卫王居然还敢趁机干出这样的事情!
他猛地一拍桌子,怒骂道:“胆大包天,肆意妄为!这卫王,简直该死!”
但愤怒归愤怒,可偏偏他还没办法。
苏州那边公布的消息是中条三郎带着精锐逃了,但俞翰文也算知兵,他知道既然卫王能把局面掌控到那等地步,既然敢悍然杀了马有昌和林满,那中条三郎一定没能逃得了,一定是落入了卫王的手里。
这就牵扯出一个问题,他俞翰文和江南集团敢否认苏州目前对于这场祸事的定性吗?
敢说这不是倭寇作乱吗?
俞翰文知道,他们只要敢跳出来说,卫王紧接着就敢把中条三郎交出来。
到最后,卫王顶了天推出一个替罪羊,认下杀害马有昌和林满的罪,落得一个御下不严的过错,俞翰文和江南集团可是要被连根拔起的啊!
在大梁,通倭是重罪中的重罪,跟谋反也没有区别,是可以就地格杀的!
所以,俞翰文还真就只能捏着鼻子,承认这事儿就是倭寇犯下的。
但是,既然认了这是倭寇作乱,他这个江南总督该如何向朝廷那边交待呢?
这一次,朝堂里面的那几位,还会力保自己吗?
俞翰文揉着眉心,叹了口气,“准备一下,老夫要写奏章。”
不管怎么说,向朝廷的奏报是必须要写的,如果这点态度都没有,自己这官也是真的当到头了。
远在杭州的俞翰文在头疼,就在苏州亲眼目睹着这一切的陆十安则是久久没缓过神来。
在他的世界里,对马有昌和林满这种人,要么是想办法鼓动朝廷将其罢官去职,而后稍加引导,自有过往罪孽沉渣泛起,而后彻底清算覆灭;
要么是先引导民意,或者抓住疏漏,进行攻击,造成声势,而后倒逼朝廷极其背后的势力放弃他们,进行清算。
但他万万没想到,齐政竟然直接就将他们杀了。
可到底是曾经的朝中大佬,他很快又反应了过来。
卫王之所以要对付这两人,不是说本来就跟他们有什么仇,而是因为二人的位置和立场,与卫王此行的目的相悖,不解决他们,卫王就没法打开江南的局面。
所以,如今齐政从最直接的层面让他们消失,一样可以达到想要的效果。
这就是齐政所谓的不要将手段当目的,直击问题本质吧?
至于事后有可能让这两个本该千刀万剐的贪官享受到哀荣,那都是小事罢了。
最关键的是,陛下很可能会乐见这一幕的。
想到这儿,陆十安终于长舒一口气。
如果是这样,卫王先前的邀请和提议,也不是不能好好考虑一下了。
而与此同时的钟玉阁顶楼,匆匆赶来的沈霆将情况报给了沈千钟,然后准备好等待二叔和自己一样的懵逼与震惊。
但没想到,沈千钟默默看完,就只是平静地点了点头。
沈霆疑惑且惊讶道:“二叔,这么大的事情,你就不觉得惊讶吗?”
沈千钟看着他,淡淡道:“在他开始用生丝打这场价格战的时候,我就已经猜到了,只不过不知道他会做多大而已。”
沈霆一脸不信,“齐政告诉过你吧?”
沈千钟白了他一眼。
沈霆皱着眉头,“二叔,不是侄儿怀疑你的本事啊,而是生丝这场仗,一个多月前就开始打了,你要是在那时候就知道了齐政的计划,这个未免也太匪夷所思了一些?”
沈千钟叹了口气,“看大哥最近诸多安排的意思,应该是想让你尽快历练以图撑起家业,所以跟卫王的事情都让你去操持。我这个做二叔的,别的帮不上,就给你上一课吧!”
他轻轻点了点桌子,“看一个人做事,你要去分析他的目的,并且要养成持续深挖的习惯,直到你挖掘出来的意图,符合这个人当前的身份和状况时,才能算基本到位。”
“你说,围绕着生丝,齐政布了那么大一个局,先制造假象,还亲赴扬州,掀起这么大的风浪,他图什么?”
沈霆想了想,“他是要赚钱,要养活那数量庞大的流民”
话说到一半,他忽然顿住了,因为就如同方才沈千钟提醒的,以卫王的身份,真的要搞钱,会很难吗?
别的不说,只要卫王开口,他们沈家就愿意给出几十万两支持,养活流民很难吗?
而且养活流民是目的吗?卫王是巡抚江南的皇子钦差,不是工部或者河道衙门的大臣。
如果按照这个思路,齐政布局这场生丝之战,就是为了在赚取巨额利润的同时,逼迫苏州士绅下场掀桌子,引出倭寇?
在沈千钟的提醒引导下,沈霆从现在的结果倒推回去就简单了许多。
他也相信了沈千钟说在瞧见齐政拿生丝做文章设局的时候,就猜到了昨夜之事的说法。
沈千钟瞧着他的表情,眼中闪过一丝欣慰,接着道:“二叔再考考你,杀了倭寇,杀了马有昌和林满,就是他们的真正目的了吗?”
沈霆瞪大了眼睛,但这一次,他没有一惊一乍地开口,而是拧着眉头思考了起来。
沈千钟拿起书,轻声提醒道:“还是要从目的上去思考。”
目的?
沈霆眉头更皱,杀了马有昌和林满,杀了洪成,灭了倭寇,卫王能得到什么好处呢?
钱?这是最简单的。
名望?会有增长。
抄家得来的账册、信件?
沈霆面色悄然一变,看着沈千钟,“二叔,他们的真正用意,是那些江南缙绅、豪商的把柄?”
“你这么理解,倒也勉强能算。”
沈千钟缓缓道:“这其实和先前齐政帮卫王应对林满用鲁家栽赃的思路是一样的,卫王前来江南,江南集团看不惯他,要对抗他,最简单的办法是什么呢?是卫王能有让江南集团投鼠忌器的东西。这个东西,可以是兵权,可以是庞大无比的财力,也可以是随时能将他们弄死的把柄。”
“卫王和江南没有仇,原本也不是来江南犁庭扫穴,把那些人连根拔起的。但卫王太弱了,哪怕身负皇命,那些人依旧看不起他,没有心思去跟卫王谈判,去配合卫王。但现在,我想他们可以冷静下来了。”
沈霆肃然,缓缓点头。
“而同时,卫王通过这样的行径,也向中京城中那位至尊,证明了自己的能力,相信对方也会给他更大更持久的信任。”
“至于这最后一点,就是给如我们沈家这样的潜在伙伴看的,卫王证明了他的能力,那其余人敢不敢陪他赌这一局?”
沈千钟放下手中的书,看着沈霆,“陛下会欣慰,继续配合信任;齐王会开心,加大支持力度;楚王会妥协,换取卫王的收手;钱财无数,后手充裕;拥趸来投,班底初建;机会出现,南京换帅;把柄在手,江南服软。卫王的局面,就此彻底打开,你懂了吗?”
沈霆都听傻了,本以为就是一场震动江南的趁乱杀人,没想到后面有着这么多的门道。
他呆坐着,喃喃道:“这就是他和我们的差距吗?”
“不。”
沈千钟果断摇头,“是我与他,跟你们的差距。”
沈霆:.
在从苏州到整个江南都在为了这场惊变产生各种情绪的时候,卫王宅中,一片欢腾。
田七竖起大拇指,“齐公子,没别的,我老田这是真服了!就这两个月,咱干下的事儿,要是来之前谁跟我说我们能做到,我反手就是两个嘴巴子!”
齐政微微一笑,表现出了严重不符合他此刻年龄的成熟,笑着道:“你错了,真正厉害的人,是殿下。”
他看着懵逼的田七,“换做是你,你敢如此相信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吗?你敢放权让他操持设计这样的事情,并且不管情况如何始终不怀疑吗?”
“中人劳智,上人劳人,汉太祖曾言,他后勤理政不如萧和,运筹谋算不及张良,沙场征伐不及韩信,但最终却是他众望所归地坐在那把椅子上。殿下那就是天生的领导者。”
虽然现在的卫王对自己是言听计从,信赖有加,同时还怎么看怎么喜欢,但谨慎齐政绝不会张狂,从而给自己的未来平添任何麻烦。
当初唐玄宗启用姚崇如何?信任如何?
还不是在权力的考量下,说贬就贬。
而且,这番话,既是齐政的自谦,亦是对田七的提醒。
田七看着五大三粗,但脑子却也不笨,很识趣地立刻反应过来,“可不是么,像我这么个大老粗,殿下都能这么放心,还能让我提前来苏州安顿诸多事情,殿下的确是真厉害啊!”
卫王无语地瞪了他一眼,对他拙劣的吹捧毫不受用,转头笑着对齐政道:“估摸着时间,观音山和府衙的清点应该快结束了吧?老实说,我都有点忍不住想看看咱们到底收获有多大了。”
而他的话音刚落,府门外,一个护卫便匆匆赶来,“殿下,府衙的抄家统计已经出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