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更替之思,人民万岁
    齐政看着眼前的老人,须发皆白,笑意吟吟,身后一轮已经不扎眼的红日刚好坠在脑后,如同仙佛的背光一般,平添了几分神圣。
    他当即恭敬一礼,“一时情动,胡言乱语,倒让老先生见笑了。”
    孟夫子笑着摇头,轻轻吟道:“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多好的句子啊,只不过,少年郎的肩头应该是草长莺飞,乘风破浪,小友心头,为何却是这山重水复、风起落、春归酒醒、日暮途远,小友欲归向何处啊?”
    齐政心头微惊,没想到这个老者只是听自己随便念了两句诗,便能从中听出自己的心境,心中灵机一动,解释道:“老先生误会了,晚辈乃是镇海卫人士,父母亲友皆在当初镇海卫的一场倭寇之乱中离世,此番前去祭拜,如今离开,心绪复杂。所谓父母在,人生尚有来路,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故有此感。”
    孟夫子微微一怔,没想到眼前少年的身世竟如此坎坷,更生惜才之心,“你有此心,便是极好。只要潜心向学,将来未尝不能建功立业,流芳百世,开枝散叶,家族也会重新壮大的。”
    齐政点了点头,“多谢老先生宽慰。”
    孟夫子笑着道:“老夫并不能真切理解你的悲欢,但凡老夫的宽慰有用,还是因为你自己能够想通。”
    说完他望着眼前的甲板,轻叹道:“这江南之地虽然富庶,但却倭患不绝,百姓屡遭劫掠屠戮,他们本就要受沉重赋税的压榨,如今却连安稳都做不到,于社稷而言,恐非吉兆啊!”
    齐政笑了笑,并未接话。
    他又不傻,咋可能什么人什么话都往外秃噜。
    孟夫子显然也意识到了这点,眼见套话套不出来,他干脆直接开口打起了直球,“小友无需担心,此间并无六耳,老头子只是坐船无聊,想寻个能交谈之人罢了。相逢是缘,小友若不嫌弃就陪老头子说说话?”
    齐政看着老头儿这虽不华贵,但却一身从容坦荡的气度,又扫见四下左近的确无人,便笑着道:“长者吩咐,不敢推却。但老先生博文广识,晚辈只恐才疏学浅,徒增笑尔。”
    “都是闲谈,学问之道,达者为先,但愿你我能各有所获。”
    孟夫子招了招手,径直在甲板上坐下,“站着多累啊,来来来,我们坐下说。”
    齐政觉得老头儿的性格还挺讨喜,跟那些腐儒不太一样,也不扭捏,跟着坐下。
    “不知小友可懂历史?”
    齐政想了想,吐出两个字,“略懂。”
    “那小友如何看待这天下,隔上两三百年,便得换一个皇族?为何就没有万世一系,延绵不绝之皇朝?”
    他方才虽然没再听齐政后面的讲述,但已经知道齐政对历史涉猎颇深,便有意考较。
    一个人如何看历史,实际上很能体现一个人如何看这个天下的。
    齐政一愣,没想到老头儿一上来的问题就这么大,当即多了几分迟疑。
    孟夫子笑着道:“这个问题老夫一直在思考,我观小友才学不凡,故有此问,小友若觉得冒昧,也可不答。”
    齐政看了看甲板四周,离得最近的人都在数十步开外,想了想,压低了声音道:“不知老先生的思考可有所得?”
    孟夫子呵呵一笑,谦虚地摆了摆手,“老夫长于文墨,对这历史只是略有涉猎。依老夫浅见,原因有二。”
    “第一,立国之初,朝廷里上到皇帝,下到官吏,都曾经历过乱世,知晓天下真正的样子,能有敬畏之心,能齐心竭力将朝政往爱民利民的方向维持。但后续之君王,长于深宫妇人之手,权贵亦锦衣玉食,不识民间疾苦久矣,忘却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终至于民不聊生,而后揭竿而起。”
    “其二,原本王朝覆灭,旧的权贵也随之被消灭,天下利益重定,大家在新的环境之中,能够相对平和安稳地过日子,但随着权贵日多,土地兼并一起,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活不下去自然要揭竿而起,重定天下。而后再重复这样的过程,天下便在治乱之中反复循环。”
    见老头儿这么有诚意,应该不是来钓他话的人,齐政便也放心了些,开口道:“老先生所言,的确有道理,但是在下还有个角度的思考,也请老先生指点。”
    “老先生既然说到改朝换代,那敢问老先生,为何夏朝能有四百多年国祚,商朝能有近六百年国祚,而周朝更是有八百年国祚?为何在此之后,从未有过超三百年国祚的皇朝呢?”
    孟夫子闻言眉头一皱,这还真是他没想过的东西。
    齐政轻声道:“因为,在夏商周之时,天下是宗教和贵族的天下,战争也好,变革也罢,都是宗教和贵族阶层内部的游戏,贵族之下的士,勉强算是能够参与这个游戏的棋子,百姓在那个时候,就是纯粹的附庸。”
    “一切的政治行为都是由宗教和贵族来推动的,所影响的也都是宗教和贵族的利益,所以,除非闹到宗教集团和贵族都活不下去,那才有可能改朝换代,而单靠宗教和贵族,所能产生的推动力量也很弱小,所以这三个朝代的国祚才能如此绵长。”
    “哪怕中途实在闹得太过分,王位被断了,大家也是从王族的血脉中,再寻他人,属于统治阶层的内部纠纷,就如同如今的王朝内斗一般。”
    “另外,宗教的不稳定性,也导致了夏商二朝远比周朝要来得动荡,故而他们的国祚相对又较周朝为短。当代表贵族和武士阶层的周朝登上历史舞台之后,所施行的封建体制,让周朝的国祚能够绵长如斯。”
    “那个时候,两国交战为什么要讲那么多的礼节,是因为那时候战争的目的是将损害控制到最小的情况下,双方做过一场,来决定一些利益的分配。在这个过程中,平民只是纯粹的消耗品,赢了没他们的好处,输了还要被劫掠。”
    孟夫子想到太康失国,少康中兴等种种事情,不由点头,对齐政的这个论点并不反对。
    “这个情况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改变的呢?是从商鞅变法。”
    齐政缓缓道:“商鞅变法,第一次在整个天下兴亡的权力游戏中,吸纳了平民的力量,让普通百姓也能够通过军功的方式,获取爵位和土地,让平民的力量介入了天下大势,打破了依靠血脉维系的贵族对整个天下的统治。于是,结果您也知道。赳赳老秦,虎狼东出,以一国之力,平灭六国,最终一统天下。”
    “之后的陈胜吴广,那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便算是彻底奠定了我们整个华夏的社会底色,这个底色不是那血脉传承不绝的贵族,而是人民。”
    “因为从这个时候起,最广大的人民,开始真正掌握了最庞大的武装力量了。而这股力量,是绝对可以毁天灭地的。”
    齐政的话,让孟夫子陷入了思索。
    这一番话,是他从未听过的角度,但偏偏他又说不上来这个观点有什么毛病。
    齐政的话还在继续,“从那时起,争夺天下这个事情就变成了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哪一个人,能够向天下百姓提供保证,保证百姓有地可种,有饭可吃,老百姓就能自发地从军,向皇帝提供近乎无限的武力支持。”
    “简单来说,就是老百姓向皇帝让渡了暴力的使用权,皇帝向老百姓提供并保障合理的分配。”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开国之君往往权威那么高,因为他掌握了近乎无限的武力,在人民的支持下,可以碾碎这世间的一切,任何的权贵和利益集团,都无法抗衡这股力量。”
    “但偏偏问题在于,在人民和皇帝这二元结构之中,还有第三极,那就是贵族阶层。”
    “当开国日久,新生的贵族阶层慢慢壮大,他们便会自然地在发展过程之中,侵占百姓的利益,破坏原本的分配结构。有见识的皇帝,会努力去约束贵族,尽力去保障底层百姓的利益,这便能迎来短暂的中兴,但往往漠视底层人民痛苦的皇帝才是占了大多数。”
    “于是,当老百姓发现,皇帝已经不能保障他们的生活,不能继续带给他们利益的时候,他们自然会去拥护新的能够代表他们利益的人,比如那些起义军的领袖们。”
    齐政轻声道:“这才是真正的,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他看着面前老头儿,“这也才是真正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孟夫子浑身一震,惊讶地看着眼前的少年。
    即使他已经对眼前的少年有着很高的期许与兴趣,但他没想到,就这简单的一个问题,对方竟然再一次,让他不得不拔高心中的评价。
    江南之地,何时有了这等见识的俊才!
    (本章完)

章节目录

寒门权相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皇家大芒果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皇家大芒果并收藏寒门权相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