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时不考虑鱼的事情,只说种菜的话,这个就好弄多了。
    西红柿、黄瓜新鲜的反季节蔬菜,且不说在冬天是相当受欢迎,比较好卖货。
    就种菜而言,陈凌也是比较擅长的啊。
    这两年他们这边建大棚的,最多就是种菇的。
    这个比种菜简单太多,成本也极低,可以说基本不花什么钱。
    也就菌种花点小钱。
    剩下的种的菌包,用的是玉米芯或者稻壳、棉花籽的壳之类的东西。
    闷臭发酵过后,就能种蘑菇了。
    像是王立献这样规模的大棚,他们自己一家人不费力气就能轻松弄完。
    第一年还找陈凌他们帮忙来着。
    后来熟练后,一家人干就行,不过就是装个菌包,这是连小娃子都能干的活。
    何况他们家女儿女婿齐上阵呢。
    人力物力投入不多,而且卖的还快……
    送到县城早市就能一下卖掉,不用担心砸在手里。
    种别的蔬菜就不一样了。
    浇水、施肥、打药、防虫……
    要操心的就多了去了。
    冬天虽然虫害轻,但棚里暖和了,病害是一样的啊,该有还是有。
    这样的大棚蔬菜不用多说,定价肯定就会高上去。
    比起蘑菇来说,到时候蔬菜的发卖,这么高的菜价在小县城出不了手。
    量太小,本地不是蔬菜基地,冬天种大棚的也少,也没人专门来收。
    当然了。
    有小绵羊的货运站在。
    陈凌和王立献都不怕这个。
    在蔬菜上,陈凌也没多想,还是他最开始卖菜的老三样。
    黄瓜、西红柿、韭菜。
    另外再种上点西瓜,大棚西瓜冬天也受欢迎。
    反倒是蘑菇的话,就和蔬菜有点冲突。
    冲突的点就在于,蔬菜需要光照,晴天要晒太阳,太阳越大,蔬菜的长势就越好。
    而蘑菇是反着来的。
    蘑菇不能有太强的光照,晴天虽然要晒棚,但晒完了大棚之后,就要赶紧用喷雾器进去在蘑菇上喷一遍。
    原因很简单。
    晒完棚热量有了,环境还要足够潮湿,蘑菇才会长得越快越好。
    这也就是为啥王立献蔬菜和蘑菇分成了两个大棚。
    陈凌新建的也是一大一小两个,小的那个就能种上蘑菇。
    大的占地广,蔬菜种上后,挖沟养鱼,这个地方也比较宽敞。
    “师父,师父,我们来给你捡鸡蛋了。”
    王立山他们围着陈凌嚷嚷的时候,吴老他们两帮子人就挎着篮子走了进来。
    大声喊"师父"的领头的吴老。
    这个"师父"除了陈凌自然没有别人。
    陈凌回过头无奈道:“吴老,咱别闹了行吗?酒桌上事,哪里能当真,再说了,我那些医学理论都是半吊子,你拜我为师,学不到什么东西,也养不好身体。”
    吴老"哎呀"一声:“我活了这么大年纪,什么人没见过,我看人可准了,师父你有没有真材实料我能不知道吗?
    我不就年纪大点吗?古代人都说了,闻道无先后,达者为师。”
    陈凌顿时语塞。
    归根结底,这事儿还是要怪他那老丈人。
    闲着没事,跟他们瞎讲什么玩意。
    说实话,一些中医的奇怪理论,越是看起来像奇谈怪论的,有时候越是()
    真理。
    而越是这种,陈凌记得越清楚,可以说过目不忘,连笔记都不用记。
    所以当他们这帮人跟着何家文来请教陈凌的时候。
    陈凌就又简单说了几个。
    比何家文所谓的"五行理论"还要高一个档次。
    加入了"阴阳",比如"阴有质,阳无形"。
    就是说,身上能看到的,皮肉毛发都属于"阴",看不到的叫"阳"。
    基于这个理论,阴和阳也是相互流转的,也是相对的。
    比如,有的时候,喝水多了,会出现"上火"的症状。
    又比如发烧,不管什么原因,第二天吃肉,发烧的症状必定会延长。
    很多病就需要少食少水。
    或者只让用简单的粗茶淡饭。
    这种在不了解的人眼里,完完全全是奇谈怪论。
    但偏偏吴老他们这些人不是一般人,退休了没事干,有养生的需求,有的还亲身经历过陈凌说的这些症状。
    然后……
    除了好几个人大为惊叹之外,陈凌又喜提老迷弟一枚。
    当场就要拜他为师。
    “富贵,你怕啥啊,吴老有学问,又不是笨学生……你问三桂叔,他们当木匠的收徒弟,还收年纪大的老徒弟呢,任打任骂,有时候这老徒弟比年轻徒弟学东西还快哩……”
    王立山等人就嘻嘻哈哈的看着,觉得很有意思,也很有面子。
    “对对对,我学东西快,师父,你想看什么书,大陆没有的,回去我给你找,你的论文缺研究材料了,我也给你找。
    以后逢年过节,我也来看望你。
    年轻徒弟有的,我一样也不少。”
    吴老赶紧举手表示,满脸急切,那举动跟小学生一样。
    他身后的一帮人也没有笑话的意思。
    反而还有人羡慕。
    比如混社团的许英光,就既是羡慕又是纠结。
    心里后悔,怎么那天喝酒的时候,就只说拜把子,没说拜师呢。
    他们这帮人有一个算一个,没一个傻子。
    傻的人也混不到今天这个地步。
    他们这几天也是见识到一些方子的神奇之处。
    那些方子说是方子,倒不如说是食补的法子。
    就比如让何家文他们把身体养起来的,就是一个简单的早餐鸡蛋茶。
    用鸡蛋打进碗里,放盐,搅拌均匀,再用烧开的热水冲熟,之后再滴几滴香油。
    听着很简单……
    简单之中,又有不简单的地方。
    单纯的鸡蛋茶,只是鸡蛋用开水冲熟,这是引火下行,去火的。
    但加了盐,加了香油之后,又不一样了。
    咸入肾,芳香醒脾。
    早晨喝一碗这样的鸡蛋茶,是唤醒脏腑,滋
    补身体的绝佳良方。
    当然了。
    光喝这鸡蛋茶也不行,还要运化开,才能起最大的功效。
    也就是说喝完鸡蛋茶之后,还要转化成身体所需的东西。
    该干活干活,该溜达就溜达,反正不能是歇着躺着。
    何家文他们也是误打误撞。
    他们刚来这边拍丹顶鹤的时候,因为要早起去山上蹲点,起早了不想吃东西,也来不及做什么早饭。
    村里的老太太就让他们烧一壶开水,起来冲几个鸡蛋喝。
    ()
    说这个扛饿。
    何家文他们就每天早上一碗,每人碗里三四个土鸡蛋,喝完就往山上走。
    这家伙,每天登高爬低的,那浑身的气血必须运化开了啊。
    这好好的鸡蛋茶充分被他们吸收了。
    身体也就越养越好。
    吴老他们听说后,连试了三天。
    而且根据何家文的建议,让他们多打几个鸡蛋,三四个太少,不行就五六七八个,都行。
    这样补得快。
    他们也照做了。
    每天喝完,溜达溜达,帮陈凌拾掇点小活,要不就是去农庄捡捡鸡蛋,也跟着何家文他们去山里转一转。
    总之就是运动量也有。
    然后,当天晚上就睡得很好,第二天就精神抖擞,第三天起个大早,觉得浑身通透,身上倍有力气。
    以前像是这样的每天脚步不行,会浑身酸痛的。
    现在居然没啥事。
    所以见到了真真切切的效果,许英光心里没想法才怪。
    没看到吴老死活要认陈凌这个师父嘛。
    就是许英光这个人混社团久了,太要面子,有些话到嘴边就是说不出来。
    吭哧好几下,脸憋得通红,但就是难以说出口。
    他也是道上的老资格。
    要是让人知道他拜了二十啷当岁的大陆仔当师父,别人以后该怎么看他。
    要是说话不顶用,他儿女以后也没法混了。
    好在这会儿都在听吴老讲话,没人注意到他。
    陈凌这会儿也被吴老一番话逗笑了,给大家拿来板凳:“都坐下,先坐下,我刚搬完卧室,这还有一堆娃娃的玩具没往上搬呢。”
    又对吴老说:“吴老,我还有个女徒弟呢,想跟我学做菜,你认我当师父,那家伙,上边可是还有个那么小的师姐。”
    没想到吴老一听,直接哈哈笑起来:“行啊,我没问题,到时候我也想跟师父学做菜。”
    “那行,你老都不介意,我肯定也不介意。”陈凌笑着点头。
    “哎呀,师父不要这么说话,你直接喊我世忠就行。”
    吴老的大名叫吴世忠。
    “不用不用,你一把年纪了,咱们各论各的,你喊我师父,我还喊你大爷。”陈凌摆摆手。
    大家一听,全都笑哈哈。
    “小陈,我问个事,为什么你家的鸡,下的蛋这么大呢?”
    郑绍秋突然问出一个问题:“我听村里的村民有说,鸡蛋越小越好,小鸡蛋比大鸡蛋有营养。”
    陈凌闻言对他微笑道:“这个还是鸡的品种不一样,养法也不一样。
    乡下还常说鸡肥不下蛋呢,你看我家养的鸡,一个赛一个的肥。
    下蛋还那么勤快。”
    一听说鸡的品种和养法不一样,众人就都不再多问了,这估计是人家的秘方。
    随后又好奇起来,为什么"鸡肥不下蛋"?
    难道不是越肥越好吗?
    “不是啊,鸡肥了,就跟人太胖了会影响生育是一个道理,不管男女,太胖,会导致脾胃的淤堵,用你们最近感兴趣的五行理论来讲,脾属土,脾土太过,会过度影响肾水,土克水嘛。
    肾的生殖功能受到影响了,那自然影响***、卵子的产生。
    另一方面。
    脾土实,还会反侮肝木,造成肝气淤滞,也会影响女人月经,影响男人的那啥硬度和能不能正常站起来的问题。
    有句话粗话说得好,叫有没有子弹是肾的问题,能不能发射是肝()
    的问题……
    你看,人胖了都受影响,就别说是鸡了。”
    陈凌说完,刚想继续说,我的鸡品种不一样,就是再胖,也不影响下蛋。
    结果发现大家都愣住了。
    许英光更是眼睛冒光,嘴唇直哆嗦。
    尼玛的,我也要拜师。
    谁也别拦着。

章节目录

我的1995小农庄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叶公好龙A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叶公好龙A并收藏我的1995小农庄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