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野心
    人与人之间追求不同,陈正旭如今展现了极强的事业心。
    刚好天也快黑了,陈家志便和李才一起去往档口。
    每到了傍晚时分,市场就开始变得喧闹,嘈杂声、汗味等交织在一起。
    63号档也在上货,陈家志走上近前,打量着今日份的样品。
    菜心、芥兰、芥菜、上海青、油麦菜、生菜、小白菜…种类是愈发丰富。
    李才到档口后也是先检查今日的蔬菜品质,从车上随机搬下一箱芥菜开箱抽查。
    陈家志道:“彭村的鸡心芥应该也快上市了。”
    李才捧出一手芥菜上下端详,回道:“快了,国庆前能上市,不过这一茬没打过霜,品质达不到最好。”
    陈家志沉吟道:“能比普通的芥菜品质好就有优势。”
    李才顿了顿,说:“至少对档口是如此,我也想档口多来点鸡心芥。”
    陈家志想了想,又说:“增城基地也马上要投产了,三个基地供应一个档口,就怕你顶不住。”
    李才努了努嘴,想说顶得住,但一想到增城基地3000亩,一时又闭嘴了。
    想要开拓更多国内市场,遍布各个城市的配送中心才是关键。
    进入九月下旬后,市场上的菜多了起来,63号档的生意依旧稳定。
    陈家志在档口呆了一会儿,就陆续有好几位客户来拿菜。
    装菜的三轮车更是一直没停过。
    陈家志又到隔壁的62号档看了看,老板张启仁正和客户在堆放冬瓜的架子前攀谈着,旁边有两位工人抱着又大又长的冬瓜在装车。
    他没打扰,张启仁却看到了他,拿着烟就上来招呼。
    “陈老板今天来了,抽烟。”
    “我就来看看,生意不错,张老板,你先忙。”
    陈家志接了烟就识趣的又往前走。
    身后,买冬瓜的客户打趣道:“张老板和靠谱鲜生关系不错嘛,和他们老板那么熟。”
    张启仁问道:“你也知道靠谱鲜生?”
    客户道:“熟得很咯,前两个月都在隔壁买黄瓜和茄子,不过这还是第一次见到老板,没想到这么年轻。”
    张启仁说:“别看年轻,人厉害得很,这63号档比我还晚开业几天,结果现在全市场没几家比他更厉害的了。”
    客户说:“张老板也不差,现在我拿黑皮冬瓜都是来找你。”
    “哈哈哈,买冬瓜随时都可以来找我。”张启仁大笑道,如今他黑皮冬瓜也是名声鹊起,有个好邻居确实舒心~
    昏黄灯光下,水泥通道里行人匆匆,时而有三轮车穿行。
    每一家档口都尽力展示着蔬菜最好的一面,九月的蔬菜也耐看了。
    从一条通道走向下一条通道,等走到市场最后的停车场时,档口上的号码牌已经到了133号。
    江南市场想再往外扩展的空间不大,最大的想象空间就是越秀市场那块地。
    但按陈家志的记忆,即使加上越秀市场,未来的江南市场也比合并后的面积大很多倍。
    未来周边可能还有拆迁。
    这样来看,现在靠谱鲜生的办公楼还很有价值。
    即使要搬新办公室,这栋当初72万元买下的二层小楼也要留着。
    思索间,听到陈正旭在喊他,其也在逛市场,两人便一起走。
    拜访新客户,回访老客户,天黑了再去市场了解今日行情、蔬菜品质~
    这便是陈正旭的日常工作。
    在他工作记录中也大都是这样的内容,这本来就是个重复的过程。
    陈正旭却做的甘之如饴。
    对他的工作,陈家志是很放心的,聊天中,也得知了陈正旭的想法。
    他想让靠谱鲜生再上一层楼。
    陈正旭说道:“这两个月主要都在维护老客户,缺少强力产品,新客户开发很缓慢,增长陷入了停滞。”
    陈家志侧身让了让一辆鸣笛的三轮车,说:“彭村鸡心芥马上上市了。”
    陈正旭点了一支烟,也给了陈家志一支,“我问了,这茬鸡心芥不够惊艳,而且有很多村民跟风种植,有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
    上半年鸡心芥有多赚钱,两人一清二楚。
    给少数当地村民的收购价也不低,亩收入远超预期,跟风种植便是必然。
    茂名是冬种蔬菜大市,从来不会缺少南来北往的蔬菜贩子。
    自然,也会有人跟风贩卖鸡心芥。
    陈家志明白了他的担心,“过几天我会去彭村基地,有情况给你电话。”
    陈正旭点了点头,“估计希望不大,我研究过,下一次扩大业务的机会在元旦后,届时第二茬鸡心芥和增城迟菜心都会上市,现在我在做这方面的准备。”
    “也有可能不用那么久。”
    陈家志也同样和他聊了聊出口的事,让更多存在竞争关系的优质蔬菜往国外市场走。
    靠谱鲜生则可以争取空出的国内市场。
    陈正旭怔愣了一下,市场里讨价还价的声音变得更加清晰。
    “好计策。”
    “这件事还要你和李才配合。”
    “我会的。”
    陈正旭握了握手,找到发展空间让他颇为兴奋。
    离办公楼近了,靠谱鲜生的招牌在夜色下很亮,分拣车间也明晃晃的。
    陈家志说:“办公室太挤了,我打算换一个地方。”
    陈正旭想了想,说:“我看过了,附近没有这么合适的建筑了。”
    陈家志讶然,没想到陈正旭也已经了解过。
    “自己建怎么样?”
    “可以,公司钱也够了。”陈正旭停在了靠谱鲜生门口,“但我觉得把二楼的宿舍腾出来,这里也还能用。”
    “至于自建,等公司更有钱了,可以建个气派点的办公楼。”
    顿了顿,陈正旭又说:“就像健力宝总部大厦一样。”
    健力宝总部想从佛山三水迁到城,计划投资10亿在城建总部在近几个闹得沸沸扬扬。
    陈家志完全没想到陈正旭是这种想法,这野心比他还大。
    他本想这两个月公司也赚了有三四百万元,拿出来换个办公室绰绰有余。
    这一下有点给他干不会了。
    “那还得多赚钱。”
    沉默片刻后,陈家志在进门前如此说道,身后又传来陈正旭的声音。
    “做大做强嘛。”
    …
    正午的阳光歹毒的炙烤着大街小巷,刘云帆从餐厅里走了出来,往公司走去。
    进门前略微有些忐忑,毕竟才把自家的客户推荐给了其它菜场。
    才进门,就碰到了李才。
    “云帆,你来下办公室。”
    刘云帆有些心虚,汗水流淌,连忙擦了擦汗才进了办公室。
    “才总,找我什么事?”
    李才说:“没什么大事,最近东南亚的客户不是缠着你要买菜吗,老板的意思,吃不下的出口东南亚的单子可以推荐给其它菜场。”
    “啊?”
    “啊什么啊,没有认识的同行?”
    “有~没有……”
    刘云帆一时有些慌乱,李才拿出一张纸,纸上写了几串电话号码和文字。
    “行了,我这里有几家兄弟菜场的地址和联系电话,你拿去吧。”
    刘云帆怔怔的看着纸上的联系方式,东升农场、从玉菜场,他们什么时候成兄弟菜场了?
    不是竞争对手吗?
    他还才给东升农场撮合了一个客户。
    不过原本偷偷摸摸的做,现在可以正大光明的行动,这事情发展得真魔幻。
    刘云帆也不傻,都到这一步了,证明老板很相信自己的判断,他不看好对东南亚的出口。
    不然也不会把东南亚客户往外推。
    他也无所谓了,有了上面的指示,就相当于有了尚方宝剑。
    想着手里的几个客户,当即,刘云帆就开始打电话。
    一下午时间就成果颇丰。
    他一时又觉得老板的决策是错误的,现如今出口生意是真好做。
    区景泰今天刚好在东升农场,九月过半,菜场也好了起来,出菜量大增。
    区泰记经营多年,客户遍及港澳、宝岛、日本、东南亚等地,菜基本不愁卖。
    不过隔壁江心菜场的人好心给他推荐客户,这倒是奇了。
    但最近出口东南亚的利润高,他也没理由不接,大不了调整一下销售结构,减少给港澳或者日本的供货量。
    至于内地市场,区景泰暂时还没有兴趣。
    同样的,从玉菜场受此影响,也在逐渐增加对东南亚的出口。
    …
    通向连州的山路连绵不断,方向盘左抡右切,车身不断掠过两侧竹林。
    从早上一直开到傍晚,陈家志和薛军才抵达了西岸镇。
    也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他本想趁天还没黑,先去蔬菜基地走一走,结果才下车就被热情的黄川一家给带到了家里。
    一顿好吃好喝的招待,直到第二天他才来到了山上的蔬菜基地。
    山间薄雾轻绕,上一茬茄果都已下架,又种上了新的蔬菜。
    有的复种了番茄、茄子,有的轮作了马铃薯、荷兰豆,也有的种上了各类叶菜。
    其中有不少人选用了嫁接苗。
    黄川的父亲黄建军就是其一,继茄子之后,他这一茬种上了青椒。
    据说,上一茬两亩多茄子,一共卖了8000多元,对山区人家是了不得的收入。
    这样的农户在合作基地里并不少,自然,愿意接受嫁接苗的农户也挺多。
    现在种苗业务就是各玩各的,多点开。
    而随着连州合作基地走上正轨,明后年发展连州迟菜心也有了基础。
    (本章完)

章节目录

1994:菜农逆袭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野生的冰糖葫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野生的冰糖葫芦并收藏1994:菜农逆袭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