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摊位位于市场内侧,位置也只能算一般,顶上是几块木板,像是临时搭建起来的摊位。
    摊位前摆着几箱蔬菜,更多的菜会放在在停车场的车上,拿菜多的人会引导去停车场装货。
    周小熊是靠谱鲜生在深城的负责人,负责档口和配送中心,他也知道摊位过于简陋,配不上公司如今的身份。
    “陈老板,时间紧,菜又等着卖,只能临时找个摊位凑合用着,新的档口我已经在留意着了。”
    陈家志前后没走几步就看完了摊位,又检查了下泡沫箱里菜的品质。
    李秀也学着他蹲下来看菜,品质把控依然做得很好。
    陈家志起身说道:“挺好的,慢慢来,当初我卖菜的时候还没摊位也一样卖。”
    周小熊笑道:“我经常听老刘说起当初你们骑自行车卖菜的行情。”
    老刘就是刘明华,如今协助周小熊管理深城配送中心的业务。
    从刘明华口中,周小熊知道了很多在东乡菜场的事,也知道了老板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越是了解,他也越是佩服老板,种菜的人千千万,能像他这样成为大老板的就像熊猫一样稀少。
    他俩是初中同学,还是前后桌,上学时两人关系就不错。
    现在,老板也很照顾这群老乡,工资高,发放准时,偶尔还有红包和奖金。
    六月末时他就收到一份丰厚的奖金,当时既没有到发工资的日子,也不是节假日。
    就因为老板随口说的一句年中会发奖金,这奖金真就发了。
    老板是一个守信的人,也是一个大方的人,跟着这样的老板,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就能获得一份稳定又丰厚的收入。
    周小熊和妻子王兰早就吃过了打工的苦,也曾流落街头,因此很珍惜现在的机会。
    周小熊又说:“老板老板娘,别看我们这个摊位不起眼,一晚上下来也要卖五六千斤菜。”
    陈家志鼓励道:“还可以哦,现在主要是多积累客户,让更多人知道我们。”
    五六千斤也就是3吨左右菜,对于靠谱鲜生来说很少,对布吉农批来说也很不起眼。
    如今的布吉农批很大,远超江南市场。
    江南市场只有133个档口,只是每个档口面积更大更宽敞。
    而布吉农批号称有2000多个各种各样的档口和摊位,也就导致差异极大。
    周小熊找的这个摊位还算好的,有个棚子,好歹能遮一遮。
    还有很多摊位就是在地上用黄线划了个长方形格子。
    当然,大档口也依然很大,布吉农批是如今供应深城和香江农副产品最主要的农批市场。
    风起于微末,陈家志对这个摊位没有丝毫嫌弃。
    只要按照他的经营理念来,保持供应稳定,品质稳定,乃至情绪稳定,即使在庞杂的布吉农批,也一样能脱颖而出。
    天色已经大亮,市场人流量渐少,今日菜也卖完了。
    周小熊收拾了东西,带着装钱的包和陈家志、李秀一起回了配送中心。
    陈家志和李秀是昨天到的深城,不过在酒店歇了一晚,早上才到的布吉农批。
    配送中心在关内,但两地距离不算远,几人也都持有边防证。
    相比城的业务量,深城的配送还很薄弱,但经过大半年发展,人员配置渐渐齐整。
    除了刘明华,还有3名配送员,1名采购,2名业务员,1名文员。
    配送中心也没分拣等更进一步的加工工作,主要经营配送自有蔬菜。
    周小熊把相关资料和文件拿来,又给陈家志和李秀倒了两杯水过来。
    “老板,你们坐会儿,我去让隔壁送几份早餐过来。”
    “好,辛苦了。”
    陈家志没有拒绝,看着深城分中心的业务资料。
    这地方看着简陋,实则每天的配送量也很可观,不过中间也有低谷期,也就是鸡心芥停产的那两三个月。
    也能理解,深城的配送业务本就是年初靠鸡心芥才发展起步。
    不过最近随着鸡心芥上市,业务量又有了明显起色。
    而且随着货源更多更足,配送员和业务员也加大了免费赠送的范围。
    直接反馈便是客户更多,配送蔬菜种类和数量都在增长。
    李秀拿了一份包子和豆浆放在了旁边,陈家志边吃着包子边看着文件。
    虽然通过陈正旭,他对各地的业务有了解,但亲自来看了后,才有更直观的认知。
    吃完早饭,陈家志又找每个人都聊了会儿,随后和陈正旭通了电话。
    紧接着靠谱鲜生就给了深城分中心更多资源支持。
    这里连接着深城和香江,市场潜力不比城低,值得更多扶持。
    周小熊将陈家志两人送上了车,道:“老板,以后常来深城。”
    其他人也在店门口喊道:“老板,以后常来,。”
    陈家志笑道:“每次来都不能空手是吧?”
    “哈哈哈,还是老板懂我们。”
    “也不要求多了,下次来再给我们多配辆车就够了。”
    众人多少有些打趣的口吻,毕竟老板这次刚又给批了辆面包车。
    陈家志挥了挥手,“我觉得有你们在,下次只多添一辆车可能还不够。”
    捷达车走后,众人还意犹未尽的站在路边。
    周小熊喊道:“好了,别看了,该上班的上班,该回去睡觉的回去睡觉。”
    随即周小熊又拍了拍刘明华肩膀,“老刘,早点把驾照学出来,以后配送中心你得多跟着点,争取你也弄个车开。”
    “我也盼着的。”
    刘明华颔首,他想起这两年颠沛流离的生活,谁能想到还能有今天的际遇。
    从深城离开,陈家志开车一路向北,时而李秀会问他一些问题。
    这还是她第一次来深城,深城的业务开展会有很多不同。
    当看到周小熊在管理钱时,她曾有过疑惑,家志为何愿意相信周小熊?
    后来才知道这又是定量定重的好处,价格也有标准,再怎么浮动,金额差距也不会太大。
    最大的风险就是有人拿钱跑路,但李秀相信家志的人格魅力,周小熊和刘明华等人也都愿意信他,跟着他,会有更光明美好的未来。
    在东莞,陈家志又接上了陈正旭。
    才成立的东莞配送中心和大半年前的深城中心一样,只有两个人一辆车一块场地。
    不过只要有货源,工作一样能开展,凡事都会经历从无到有的过程。
    东莞中心每天也能配送两三千斤蔬菜,再加上合作的批发商,一天也能走近10吨货。
    同样的配送中心还有中山、珠海、佛山,算上东莞和深城一共五个分中心。
    如今网络已经初步织成,但还有更大的挑战:沟通、调配和运输。
    如果只是和当地批发商合作,很简单,只需要把货物交给批发商就行。
    但现在深入到了配送,随着配送规模扩大,毛细血管不断延伸,后续的管理难度会倍增。
    陈正旭已经预料到了潜在的混乱风险。
    听了陈正旭的想法,陈家志沉吟道:“归根结底还是信息处理的问题。”
    一听,陈正旭便知小叔已经有了应对的预案,他总是会把问题想在所有人前面。
    陈家志也没卖关子,又问道:“电脑还在坚持学吧,以后信息和数据多了,可以用电脑解决。”
    “一直在学。”
    陈正旭想了片刻,也不知如何用电脑解决问题。
    陈家志说:“我也不知道,但可以接触这方面的专业人士,找人给我们设计适合的系统或者软件。”
    配送中心想发展到那一步还需要时间,也许是两年,或者三年。
    等那时电脑技术应当更成熟,陈家志感觉应该可行。
    实在不行,他还可以再等。
    捷达车飞驰向前,两旁景物如卷轴般倒流飞逝,平坦的土地上种着晚稻,还有红的、绿的、黄的蔬菜。
    一路行着,这田野上的路,终于伸向了远处矗立的庞大城市。
    从城东到城西,城市的变化日新月异,车更多,人更挤,楼更高。
    靠谱鲜生办公室也全部搬到了二楼,给一楼分拣车间留下了更多空间。
    但应该还是会显拥挤。
    公司一直在完善基础设施,但它的发展更快,就如同这城市每天都在变化一般。
    陈家志感觉拥抱国内市场也挺好,可以与众多城市共同成长。
    他手里拿到了一份汇总的数据,所有销售渠道的日收入总和已逼近50万元大关。
    意味着只要能再坚持200天,靠谱鲜生就能销售破亿。
    虽然这还很遥远,但陈家志已经开始畅想这一天的到来。
    然而,当刘云帆进来说要离职时,还是让他有些措不及防。
    这应该是他手下第一个主动辞职的人,刘云帆很坚决,他也就没再挽留。
    刘云帆主动透露道:“我会去从玉,他们很重视出口。”
    陈家志喝了口茶缓了片刻,说道:“祝你前程似锦。”
    “我会的。”刘云帆沉吟道:“我会证明陈老板你的判断是错误的,现在出口增长很快,利润又高,这才是未来。”
    陈家志不置可否,继续喝茶,红茶耐泡,滋味醇厚,需要静心品尝。
    刘云帆有点急了。
    不过也好,去了从玉,未来也能给竞争对手多添点堵。
    (本章完)

章节目录

1994:菜农逆袭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野生的冰糖葫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野生的冰糖葫芦并收藏1994:菜农逆袭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