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寧城往东,过了伍辛河羊头山,出了济寧道。
    有一处地界,唤作阳山县,已是属於琅琊道。
    阳山县是个好地方,四面环山儘是穷山恶水,独在这群山环绕中,有这么一县之域的平地。
    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就有老百姓在此处建起城镇,男耕女织,安寧平和。
    是以阳山县誌里开头第一页上便自夸,说此处风光独好,在乱世中也有一番清静。
    阳山县最西面的山没有名字,只是本地人叫多了,便叫西山。
    这一日晴光大好,李老汉赶著五只羊,去往西山上放羊。
    他是个老实巴交的人,种了一辈子庄稼,到老了,实在种不动粮食,便將地划给儿子一大半。
    自己留的那一小半改种些青菜,閒空里餵鸡放羊,补贴家用。
    就这等操劳,也难免让儿媳妇在背后说一句偷懒,想挣巧钱儿。
    李老汉只能在心里叫委屈,挣巧钱儿也得挣来才行啊。
    鸡蛋还热乎著呢,就都让儿媳妇从鸡窝掏走,说给孙子吃,长身体。
    羊放了一年眼看能卖钱了,儿媳妇开口说,过年谁家不杀猪宰羊,便拉走宰一头。
    李老汉忙活一年,就挣个吃,穿都攒不下,想买件新衣裳都得找儿子伸手。
    那儿子也是个爭气的,他爹没衣裳穿了,也不说给钱买,当场把自己的短褂脱下来,光著膀子回家了。
    (请记住101??????.??????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都等不了过夜,当天晚上李老汉就得把褂子给儿子送回去,总不能让儿子明天光著膀子出门不是?
    李老汉走在山路上,盯著肚子鼓胀的母羊,盼著下个小羊羔,到时候匀出去,好歹换个新衣裳穿。
    五只羊咩咩叫著,李老汉一步一步赶在羊后面,捻了根甜叶子的草,在嘴里含著咂么滋味儿。
    到了半山腰,有块小平地,长满了草,领头的公羊兴奋地叫了一声,便上前啃食。
    眼看羊得在这儿且吃一会儿,李老汉便找了块石头坐下,歇歇脚。
    他看著山间的云雾,心中琢磨著回去得在羊圈里多铺些乾草。
    不然母羊要是夜里生了,羊羔就在躺在地上,容易受冷。
    他望著山外,便愣了神。
    不知怎么的,他突然眼前一,像是有什么东西从自己眼前过去了。
    李老汉左右四下里看看,揉了揉眼,没看见什么东西啊。
    他乾脆站起身来,转了一圈,环视四周。
    確实什么东西也没有。
    哎呀,老眼昏嘍,人上了年纪就是不行。
    他这边还想继续坐下,突然又站了起来……
    不对,好像少了只羊?
    李老汉转过身来,仔细数了一遍,四只。
    哎!那只肚子里带羔的母羊呢!?
    这山上石头多草也深,羊吃著啃著走远了也说不定,李老汉倒也没多慌张。
    他先过去牵住公羊,给它套上绳子。
    这公羊是头羊,其他羊都会跟著它走,这样找那母羊的时候,不至於再弄丟剩下的羊。
    李老汉找了块高一些的石头站在上面,山腰往下,来时的路上,没看见有羊的踪跡。
    他转过头来,又看看通往后山的小路……
    那母羊,去后山了?
    李老汉放了这么多年羊,也不是没放丟过,基本上都找回来了。
    他蹲在地上,仔细的看了地面,却没看出哪里有羊的脚印。
    顺著去后山的小路找吧,后山那边树大林深,羊真去了后山,不赶紧去就真找不回来了。
    李老汉牵著头羊,后面跟著剩下的三只羊,进了后山。
    这一去,再也没出来。
    …………
    下午了,日头开始西斜。
    崔九阳腰里掛著青瓷葫芦,扛著自己那“铁口直断,解忧免灾”的幡,在山路上走的一步三摇。
    从济寧城出来,他掐了一卦,卦象只是告诉他往东走,却没说到底去哪里。
    连续十天,算了十卦,都是往东走,他便直直走到了这片山里来。
    走到一处山口,崔九阳又掐了一卦,自言自语:“老天爷咱別玩笑哈,你要是说机缘在威海,我趁早雇一马车。
    到那还有一千八百里呢,靠走那得到什么时候?再给我走死嘍。”
    “老让我往东,到底哪里是目的地啊?”
    哎!
    话还没说完,有变化!
    今天这一卦不一样了!
    卦象显示,就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那……此山这是哪儿啊?
    天机导航只有方向,不显示地名,现在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哪。
    崔九阳扛著他的幡,找了块高点的石头,站上去,手搭凉棚四处观望。
    发现山口往下,正有一群人围坐在地上,有男有女,好像在爭论什么。
    他跳下石头,理了理身上的青布袍,掸掉浮土,將幡打开一手拿好,另一只手掏出个铃鐺,叮铃铃摇响,往山口下走去。
    山路弯多,转过一个土坡,那群围坐在地上的人已经站了起来——他们早就听到铃鐺响了,正好奇是什么人从山外过来。
    崔九阳一亮相,平头正脸,面若岫玉,青布袍有些污跡显得那么风尘僕僕,一看就不是本地人。
    再看看那幡上写著“铁口直断,解忧免灾”,这些人个个都面露喜色——这不瞌睡来枕头么。
    “先生,先生往哪里去?”人群中走出来一个黄脸的汉子,过来拱手行礼。
    崔九阳回了个礼:“哈哈,我乃游方江湖之人,往威海卫而去,各位可有事?”
    黄脸的汉子回头跟其余几人对视一眼,道:“我们是山下河阳村人,村里有个老汉丟了……我们正在找他。我叫李金波,先生怎么称呼?”
    崔九阳道:“看上去您年长我几岁,称您个大哥。李大哥,我叫崔九阳,从济寧城来,不知有什么能帮到你们的吗?”
    李金波道:“有个老汉上山放羊,丟了,这说什么也得找到啊。请崔先生给算一卦,起码知道人是生是死。”
    丟了?
    此处一路走过来,群山环绕,出去的路不好走,进来的路也少,人能丟到哪去?
    本地村子的人,他也不可能迷路。
    崔九阳道:“能给我一件走失之人的隨身物件吗?”
    后面一个黑脸膛的汉子过来,递上一个破碗:“我爹天天拿这个碗吃饭,先生,你给好好算,我就一个爹,可不能丟了。”
    废话,没听说谁有俩爹。
    崔九阳暗自摇头,这人怕是有点愣。
    他接过碗来,隨即起卦。
    卦象熟悉……跟之前算的那卦一模一样。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章节目录

一百年前我死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佚名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佚名并收藏一百年前我死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