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两大部门,黄巾之乱的幕后推手!【
数日后,汉阳郡,冀县。
时值十一月,凛冽的寒冬已然降临这片大地。
湛蓝的天空宛如一面无边无际、晶莹剔透的巨大冰镜,高悬於苍穹之上,散发著令人心悸的寒意。
狂风呼啸而过,其声犹如饿狼仰天哀嚎,在清冷的街道上肆意横行,毫不留情地席捲著每一个角落。
街道两旁原本已经枯黄凋零的落叶和乾枯树枝被寒风捲起。
自进入十一月以来,整个凉州仿佛被这股寒风吹入了永恆的冰封之境。
时间也好似凝固在了这一刻,全都停滯不前。
昔日熙熙攘攘的街道如今变得冷冷清清,不见行人踪跡;广袤无垠的旷野之上,牧民突然销声匿跡,难觅踪影。
太守府內。
一片繁忙景象,下人们和侍从们纷纷忙碌著,按照貂蝉事先的吩咐,有条不紊地更换著新衣。每个人看起来都精神焕发、焕然一新。
迴廊和厅堂之內,则摆放著一个个烧得通红的炭火盆。
炭火熊熊燃烧,散发出温暖的光芒和阵阵热气。
火盆中的炭火烧得正旺,不时有火星四溅驱散了冬日的寒冷,让人感到无比舒適和愜意。
古色古香、瀰漫著淡淡墨香的书房之中,贾詡恭恭敬敬地跪坐在段羽的身前。
两人之间,隔著两个燃烧的火盆,跳动的火焰將室內映照得忽明忽暗。
而放置於段羽面前的,则是一封来自李儒的书信。
段羽看完之后,隨手笑著將书信投入了身前的火盆当中。
李儒在信中虽然没有明说董璜的真正死因,但段羽也已经猜测出来了。
董璜不可能是死於董卓之手,只能是死於李儒之手。
究竟薑还是老的辣一些啊,要论毒士,李儒现在可比贾詡要毒。
“文和啊,你得进步啊。”
段羽將信件烧毁之后,看著贾詡没来由的来了一句。
嗯?
贾詡一愣。
表情略有茫然。
隨后两条眉毛拧在了一起。
一定是柳白屠,一定是!
一定是柳白屠把他这段时间有些偷懒的事情上报了。
这个爱趴別人家墙角的傢伙。
看著贾詡的表情,段羽就知道贾詡应该是没理解上去。
不过不要紧,总要给一些成长的时间不是。
“好了,先不说这个了,从现在开始到来年春天之前,应当不会再有战事了。”
“接下来就是推行明年新政的问题了。”
“如今能定下来的三个郡有金城,汉阳还有陇西郡三个郡。”
“我打算在这三个郡,分別建立一个类似於盐监的部门,名为布政司。”
“以用作统管,监督,推行养蚕的所有事项。”
“文和有没有什么人选推举。”段羽看著贾詡说道。
段羽所说的这个布政司,类似於明朝时期的布政司一样。
只不过职权要比明朝时期的布政司小。
只有统管,监督,还有推行养蚕抽丝的权利,並没有织布的这一项权利。
目前在羌族之间推行的只有养蚕,收取蚕丝。
至於织布,他还打算在汉阳郡单独建立一个织布局。
统一將收购来的蚕丝统一织布,按照標准化来执行。
这样一来,將来贩卖的丝绢样式还有款式都可以由他来定製,或者直接是按照客户的要求来定製。
这样做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就是將收蚕丝,和织布两项分开,就能儘量的避免贪污一事。
如果把收蚕丝,和织布的权利都交给一个人,那收蚕丝的数量,和织布的数量,都可以由一个人来掌控。
具体数量没有办法统计。
但將收蚕丝和织布分开来之后,负责收蚕丝的顶多就是扣留一点点的蚕丝来获利。
而且每个地区,什么时段,能出產多少蚕丝,基本上数量不会相差太多。
这样就避免了像是明朝嘉靖年间时期的江浙布政司的贪污情况。
贪污,在任何朝代,任何时间都不稀奇。
即便是朱元璋时期,贪污也是同样免不了的。
段羽现在还没自信认为道他现在就能和完全版的洪武大帝比较。
他现在还需要士族的力量,不能太松,同时也不能太严。
所以,有些事情只有儘量的避免。
“汉阳郡我推荐长史盖勛,至於金城郡.....”
贾詡捉摸了一下说道:“之前战报当中有提过金城郭宪,此人应当合適。”
“至於临洮......由君侯岳父之弟董旻吧。”
“哦?”
段羽的眉毛挑了挑。
盖勛还有郭宪两人都在段羽的预料当中,但董旻却没有在段羽的考虑范围之內。
但仔细一想,好像目前也没有什么太过於合適的人选了。
“说说你的理由。”段羽端起放在案几上的茶杯喝了一口热茶。
“董璜一事虽然看似处理完了,但实际上还是有一些影响的。”
贾詡低垂著眼帘开口说道:“董夫人,包括您的岳父董卓麾下原来的那些將领在此事过后,心中应该都有一些芥蒂。”
“李傕郭汜等人都是出身於临洮一系的,他们定然是怕受到此事牵连,以后受不到重用。”
“若是再在临洮安一个外人的话,恐怕他们心中的担忧会更多。”
“所以......”
贾詡说到这里,段羽就明白了贾詡的意思。
李傕郭汜等人和贾詡都是老熟人了。
之前他们都在牛辅的麾下任职。
现如今,牛辅死了,牛氏也倒了,董璜也死了。
而李傕郭汜,王方李蒙,还有张绣张济这些人身在凉州,怕被牵连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贾詡的意思是,用启用董氏这种態度来证明,他们没有被冷落。
同时也能缓和一下和董氏之间的关係。
段羽点了点头。
这一点很有必要。
因为来年他可能有绝大部分的时间都不会在凉州。
凉州一系李傕郭汜等人毕竟是本地人,有利於安定凉州。
黄巾之乱啊。
轰轰烈烈的黄巾之乱啊。
明年就要打响了。
想都不用想,他一定会参战的。
就算他不想参战都不行。
朝中的那些大佬,还有端坐在龙椅上的那位可都怕死的很。
他不在凉州,但是却需要一个极为稳定的大后方。
“可以,就按照你的意思去办吧。”
“我上书朝廷,在这次对羌之战当中给几人请功,但布政司这属於是我们私下的部门,不能公开。”
段羽继续说道:“除了布政司之外,织布局就暂时用杨阜还有阎忠两人吧。”
“两人同为汉阳郡大族,也能相互监督,还有你在汉阳,基本上出不了什么大紕漏。”
“女工方面,多招揽一些,然后进行集体培训。”
贾詡一边点头,一边记录下段羽的交代。
又交代了一番其余事项之后,贾詡便离开了。
不多时,袁绍还有曹操两人就来了。
两人是来辞行的。
凉州战事结束,袁绍是要返回朝中述职,並且將长水营的骑兵都带回去。
而曹操也要归家了。
书房当中,三人的面前都摆上了热茶。
“子翼,这一別不知又是何年何月才能相见啊。”袁绍有些感慨的说道:“如果不是一定要回去,真想留在这里,和子翼一同瀟洒快活。”
坐在袁绍对面的曹操也点了点头道:“真想率兵踏上西域,领略一下西域风情啊。”
段羽笑了笑。
你小子是要领略西域风情吗?
是要领略西域美女的风情吧。
“本初回去之后有什么打算?”段羽看著袁绍问道。
袁绍没有隱瞒,直接开口说道:“之前我已经和子远商议过了,回洛阳之后,便打算任职一方,子远给我的建议是去冀州。”
“子翼觉得冀州怎样?”
冀州......
段羽还是惊讶了一下。
看来,这袁绍是逃脱不了这冀州的命运了。
只是......
只是这来年即將爆发黄巾之乱,而冀州便是黄巾之乱最泛滥的地方,也是张角的大本营所在。
“冀州,乃天下之首,自然是好的。”段羽思索了一下说道问道:“可曾定下来是那个郡了吗?”
袁绍摇了摇头道:“具体的,还是要和我叔父回去商议才行。”
段羽微微点了点头,虽然有心提醒,但是这话没有办法开口。
因为有一种说法是关於黄巾之乱的起源的。
如今大汉朝堂上的爭斗是士族和宦官之间的爭斗。
主要的起因还是因为党錮。
有一种说法是,张角之所以能掀起这么大的造反浪潮,这背后,有诸多的士族在推动。
而这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袁氏。
但是真是假,段羽並不清楚,也不確定,只能说是有这种可能。
毕竟,黄巾之乱过后,受益最大的,就是汉朝当下的这些世家大族了。
党錮一开,他们占据了更多更重要的官职。
作为始作俑者的张角灭亡了。
而刘宏则是被耗尽了最后的一点家底。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人会说士族才是推动黄巾之乱的幕后黑手。
所以,即便是想要提醒袁绍,这话也说不出口。
“阿满呢?”
段羽看向曹操。
之前在洛阳的时候,还叫曹操的表字,但在凉州这一段时间,隨著三人的关係越来越近,段羽也开始和袁绍一样,叫曹操的小名了。
总觉得这样更亲切一些。
“我啊......”曹操摇了摇头道:“暂时还没想好。”
“也许明年我就带著行李家眷,一同来凉州投奔子翼你了。”
段羽:“......”
行李......他倒是不感兴趣。
至於家眷......
咳咳.....
段羽举起了手中的茶杯道:“来吧,让我们以茶代酒,各奔前程!”
时值十一月,凛冽的寒冬已然降临这片大地。
湛蓝的天空宛如一面无边无际、晶莹剔透的巨大冰镜,高悬於苍穹之上,散发著令人心悸的寒意。
狂风呼啸而过,其声犹如饿狼仰天哀嚎,在清冷的街道上肆意横行,毫不留情地席捲著每一个角落。
街道两旁原本已经枯黄凋零的落叶和乾枯树枝被寒风捲起。
自进入十一月以来,整个凉州仿佛被这股寒风吹入了永恆的冰封之境。
时间也好似凝固在了这一刻,全都停滯不前。
昔日熙熙攘攘的街道如今变得冷冷清清,不见行人踪跡;广袤无垠的旷野之上,牧民突然销声匿跡,难觅踪影。
太守府內。
一片繁忙景象,下人们和侍从们纷纷忙碌著,按照貂蝉事先的吩咐,有条不紊地更换著新衣。每个人看起来都精神焕发、焕然一新。
迴廊和厅堂之內,则摆放著一个个烧得通红的炭火盆。
炭火熊熊燃烧,散发出温暖的光芒和阵阵热气。
火盆中的炭火烧得正旺,不时有火星四溅驱散了冬日的寒冷,让人感到无比舒適和愜意。
古色古香、瀰漫著淡淡墨香的书房之中,贾詡恭恭敬敬地跪坐在段羽的身前。
两人之间,隔著两个燃烧的火盆,跳动的火焰將室內映照得忽明忽暗。
而放置於段羽面前的,则是一封来自李儒的书信。
段羽看完之后,隨手笑著將书信投入了身前的火盆当中。
李儒在信中虽然没有明说董璜的真正死因,但段羽也已经猜测出来了。
董璜不可能是死於董卓之手,只能是死於李儒之手。
究竟薑还是老的辣一些啊,要论毒士,李儒现在可比贾詡要毒。
“文和啊,你得进步啊。”
段羽將信件烧毁之后,看著贾詡没来由的来了一句。
嗯?
贾詡一愣。
表情略有茫然。
隨后两条眉毛拧在了一起。
一定是柳白屠,一定是!
一定是柳白屠把他这段时间有些偷懒的事情上报了。
这个爱趴別人家墙角的傢伙。
看著贾詡的表情,段羽就知道贾詡应该是没理解上去。
不过不要紧,总要给一些成长的时间不是。
“好了,先不说这个了,从现在开始到来年春天之前,应当不会再有战事了。”
“接下来就是推行明年新政的问题了。”
“如今能定下来的三个郡有金城,汉阳还有陇西郡三个郡。”
“我打算在这三个郡,分別建立一个类似於盐监的部门,名为布政司。”
“以用作统管,监督,推行养蚕的所有事项。”
“文和有没有什么人选推举。”段羽看著贾詡说道。
段羽所说的这个布政司,类似於明朝时期的布政司一样。
只不过职权要比明朝时期的布政司小。
只有统管,监督,还有推行养蚕抽丝的权利,並没有织布的这一项权利。
目前在羌族之间推行的只有养蚕,收取蚕丝。
至於织布,他还打算在汉阳郡单独建立一个织布局。
统一將收购来的蚕丝统一织布,按照標准化来执行。
这样一来,將来贩卖的丝绢样式还有款式都可以由他来定製,或者直接是按照客户的要求来定製。
这样做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就是將收蚕丝,和织布两项分开,就能儘量的避免贪污一事。
如果把收蚕丝,和织布的权利都交给一个人,那收蚕丝的数量,和织布的数量,都可以由一个人来掌控。
具体数量没有办法统计。
但將收蚕丝和织布分开来之后,负责收蚕丝的顶多就是扣留一点点的蚕丝来获利。
而且每个地区,什么时段,能出產多少蚕丝,基本上数量不会相差太多。
这样就避免了像是明朝嘉靖年间时期的江浙布政司的贪污情况。
贪污,在任何朝代,任何时间都不稀奇。
即便是朱元璋时期,贪污也是同样免不了的。
段羽现在还没自信认为道他现在就能和完全版的洪武大帝比较。
他现在还需要士族的力量,不能太松,同时也不能太严。
所以,有些事情只有儘量的避免。
“汉阳郡我推荐长史盖勛,至於金城郡.....”
贾詡捉摸了一下说道:“之前战报当中有提过金城郭宪,此人应当合適。”
“至於临洮......由君侯岳父之弟董旻吧。”
“哦?”
段羽的眉毛挑了挑。
盖勛还有郭宪两人都在段羽的预料当中,但董旻却没有在段羽的考虑范围之內。
但仔细一想,好像目前也没有什么太过於合適的人选了。
“说说你的理由。”段羽端起放在案几上的茶杯喝了一口热茶。
“董璜一事虽然看似处理完了,但实际上还是有一些影响的。”
贾詡低垂著眼帘开口说道:“董夫人,包括您的岳父董卓麾下原来的那些將领在此事过后,心中应该都有一些芥蒂。”
“李傕郭汜等人都是出身於临洮一系的,他们定然是怕受到此事牵连,以后受不到重用。”
“若是再在临洮安一个外人的话,恐怕他们心中的担忧会更多。”
“所以......”
贾詡说到这里,段羽就明白了贾詡的意思。
李傕郭汜等人和贾詡都是老熟人了。
之前他们都在牛辅的麾下任职。
现如今,牛辅死了,牛氏也倒了,董璜也死了。
而李傕郭汜,王方李蒙,还有张绣张济这些人身在凉州,怕被牵连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贾詡的意思是,用启用董氏这种態度来证明,他们没有被冷落。
同时也能缓和一下和董氏之间的关係。
段羽点了点头。
这一点很有必要。
因为来年他可能有绝大部分的时间都不会在凉州。
凉州一系李傕郭汜等人毕竟是本地人,有利於安定凉州。
黄巾之乱啊。
轰轰烈烈的黄巾之乱啊。
明年就要打响了。
想都不用想,他一定会参战的。
就算他不想参战都不行。
朝中的那些大佬,还有端坐在龙椅上的那位可都怕死的很。
他不在凉州,但是却需要一个极为稳定的大后方。
“可以,就按照你的意思去办吧。”
“我上书朝廷,在这次对羌之战当中给几人请功,但布政司这属於是我们私下的部门,不能公开。”
段羽继续说道:“除了布政司之外,织布局就暂时用杨阜还有阎忠两人吧。”
“两人同为汉阳郡大族,也能相互监督,还有你在汉阳,基本上出不了什么大紕漏。”
“女工方面,多招揽一些,然后进行集体培训。”
贾詡一边点头,一边记录下段羽的交代。
又交代了一番其余事项之后,贾詡便离开了。
不多时,袁绍还有曹操两人就来了。
两人是来辞行的。
凉州战事结束,袁绍是要返回朝中述职,並且將长水营的骑兵都带回去。
而曹操也要归家了。
书房当中,三人的面前都摆上了热茶。
“子翼,这一別不知又是何年何月才能相见啊。”袁绍有些感慨的说道:“如果不是一定要回去,真想留在这里,和子翼一同瀟洒快活。”
坐在袁绍对面的曹操也点了点头道:“真想率兵踏上西域,领略一下西域风情啊。”
段羽笑了笑。
你小子是要领略西域风情吗?
是要领略西域美女的风情吧。
“本初回去之后有什么打算?”段羽看著袁绍问道。
袁绍没有隱瞒,直接开口说道:“之前我已经和子远商议过了,回洛阳之后,便打算任职一方,子远给我的建议是去冀州。”
“子翼觉得冀州怎样?”
冀州......
段羽还是惊讶了一下。
看来,这袁绍是逃脱不了这冀州的命运了。
只是......
只是这来年即將爆发黄巾之乱,而冀州便是黄巾之乱最泛滥的地方,也是张角的大本营所在。
“冀州,乃天下之首,自然是好的。”段羽思索了一下说道问道:“可曾定下来是那个郡了吗?”
袁绍摇了摇头道:“具体的,还是要和我叔父回去商议才行。”
段羽微微点了点头,虽然有心提醒,但是这话没有办法开口。
因为有一种说法是关於黄巾之乱的起源的。
如今大汉朝堂上的爭斗是士族和宦官之间的爭斗。
主要的起因还是因为党錮。
有一种说法是,张角之所以能掀起这么大的造反浪潮,这背后,有诸多的士族在推动。
而这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袁氏。
但是真是假,段羽並不清楚,也不確定,只能说是有这种可能。
毕竟,黄巾之乱过后,受益最大的,就是汉朝当下的这些世家大族了。
党錮一开,他们占据了更多更重要的官职。
作为始作俑者的张角灭亡了。
而刘宏则是被耗尽了最后的一点家底。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人会说士族才是推动黄巾之乱的幕后黑手。
所以,即便是想要提醒袁绍,这话也说不出口。
“阿满呢?”
段羽看向曹操。
之前在洛阳的时候,还叫曹操的表字,但在凉州这一段时间,隨著三人的关係越来越近,段羽也开始和袁绍一样,叫曹操的小名了。
总觉得这样更亲切一些。
“我啊......”曹操摇了摇头道:“暂时还没想好。”
“也许明年我就带著行李家眷,一同来凉州投奔子翼你了。”
段羽:“......”
行李......他倒是不感兴趣。
至於家眷......
咳咳.....
段羽举起了手中的茶杯道:“来吧,让我们以茶代酒,各奔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