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 伐不臣!【补11號】
    自光武平定乱世,定都洛阳后,这座象徵著东汉王朝繁盛的国都便从未有过如此寂静的夜晚。
夜色如墨,笼罩著洛阳城。
残破的城门半敞著,木质的门板被刀斧劈出狰狞的裂痕,铁钉歪斜地钉在木缝里,仿佛隨时会崩裂。
街道上,青石板被马蹄踏出凌乱的凹痕,几具尸体横陈在路旁,血水渗入石缝,在月光下泛著暗红的光。
巷子里,一户人家的门板被撞开,屋內一片狼藉,陶罐碎了一地,米粮撒在泥地上,被踩得稀烂。
一个妇人蜷缩在墙角,死死搂著怀里的孩子,孩子的脸埋在她胸前,只露出一双惊恐的眼睛。
城中央的官署早已人去楼空,案几翻倒,竹简散落一地,墨跡未乾的公文被踩出脚印。
一名小吏躲在樑柱后,额头抵著冰冷的木柱,冷汗顺著鬢角滑下。
城楼上,一面残破的旗帜耷拉著,被夜风吹得微微晃动。
一队队整齐的士兵站在城墙高处,望向死寂的城池。
城中家家闭户,户户熄灯,喧闹的长街还有繁华的市井之间只有巡逻士兵甲冑碰撞的声响。
步广里还有永和里居住的官员府邸各个都紧闭著府门。
比起白天大军进城时被趁机掠夺的商户还有百姓家中,官员的府邸还算好一些。
府门紧闭的官宦府邸並没有遭到破坏。
.............
此时,夜色如墨,少府蔡邕的府邸在月光下静默佇立。
青砖黛瓦的院墙爬满藤萝,暗香浮动,与远处风声鸟声交织成幽寂的韵律。
前庭铺就的方砖缝隙间生著细密青苔,几株瘦竹斜倚在太湖石旁,竹叶摩挲时簌簌作响。
穿过雕著夔纹的月洞门,中庭迴廊下悬著的青铜宫灯微微摇曳,將廊柱上漆绘的云气纹映得忽明忽暗。
西侧厢房窗欞透出昏黄光晕,隱约可见案几上摊开的竹简与错金博山炉升起的青烟。
檐角悬著的玉片风铃忽被夜风惊动,叮咚声惊起棲在古柏上的夜鹊,扑稜稜掠过覆著霜色的廡殿顶。
后园水榭边的老梅枝干虬曲,暗香浮动中,可见榭內凭栏处搁著半卷未写完的《琴操》绢帛,砚中残墨倒映著满天星斗。
如果放在往日。
蔡邕的府邸从不缺少作客。
蔡邕性格豪爽,好结交好友,每日家中府邸皆有夜宴,自然也少不了琴音陪伴。
然而今天,临水的青石案上,焦尾琴尾端烧灼的痕跡在月光下愈发清晰,仿佛和此时被战火叛军侵袭的洛阳皇宫一般遥相呼应。
前宅当中的烛火比往日少了一半还多。
侍从还有侍女在穿过回来的时候,脚步轻的如同夜风,好像生怕惊扰了府外的贼兵,下一刻就会被破门杀戮。
紧紧关闭的府门后面顶著粗木。
几名侍从靠在门上,试图从怀抱著的冰冷长剑上摄取一丝安全感。
后宅的烛火比起前宅更少。
书房当中,身著黑色朝服的蔡邕坐在案几后,愤怒两个字已经写在了脸上。
蔡邕的两个女儿长女蔡琰,还有次女蔡贞姬两女都穿著白色的袿袍外罩粉色的纱衣跪在书房的门前低著头。
“父亲,您现在出去,等同於去送死。”蔡琰满含泪珠的看著蔡邕说道:“袁基丧心病狂,连其叔父都死在其手,女儿知父亲忠於汉室,然父亲人言轻微,根本无法左右此时天下乱局,女儿且能眼睁睁的看著父亲跳入火坑?”
一旁年幼一些的蔡贞姬也连忙抬起头来衝著蔡邕点头。
蔡邕咬著牙皱著眉。
“忤逆臣子,乱国乱政,丧心病狂,若太皇太后,若天子落在其手,必会收到凌辱,汉室威严荡然无存恐將天下大乱。”
“为父身为汉臣,又岂能看著这种乱臣贼子肆意妄为。”
“就算必死,又何惜此身。”
“吾等汉臣,食君俸禄,为君分忧,若此时不站出来,坐看贼子肆意妄祸国殃民,那和那些叛贼又有什么区別?”
蔡邕的话音鏗鏘有力,在书房当中迴荡不息。
“父亲......您说的固然没错,可救国並不等於送死,如果死得其所倒也无妨,但若是死的毫无价值,那岂不是错过日后大事?”蔡琰继续劝解说道:“留的有用之身,待时而变,才能扶大厦於將倾啊。”
“女儿才疏学浅,不懂朝局,但此时想必应当多多联络忠义之臣,然后再行图谋才是。”
“如果袁基真的会对天子以及太皇太后凌辱,就算父亲现在前去,也改变不了任何事实。”
“何不多多联络忠义之臣,以团结之力量,抗衡袁基?”
听著蔡琰的话,坐在书案后面的蔡邕低垂了眼眸仔细的思量了一番。
隨后缓缓点头。
“文姬你说的也有道理,想必那贼子明日必会在早朝之上兴风作浪,想要让其忌惮,光凭藉为父一人的力量还不够。”
“需联合三公,九卿,满堂诸卿才是。”蔡邕思量之后说道。
听到蔡邕这么说,蔡琰脸上担忧的表情这才舒缓了一些,也长出了一口气放下了心中的担忧。
.............
廷尉郭府。
重新列为九卿之一的郭鸿此时坐在书房当中,面前摆放著一碗热茶。
端起茶碗的郭鸿一边喝茶,一边听著侍从將今日洛阳发生的一切口述。
比起蔡邕的愤怒,此时郭鸿脸上满是淡定自若的悠閒。
当时从將一切都敘述了一番之后,郭鸿这才微微一笑,唇角上扬衝著侍从挥了挥手。
侍从下去之后,书房当中就只剩下了一人。
“袁基啊袁基,你这是要亲手將段羽以伐不臣的名义迎来洛阳啊。”
“这一手.......漂亮啊。”
郭鸿放下了手中的茶碗。
原本长安和洛阳不过是正统之爭。
天下人心终究还是多半向著洛阳。
但现在好了,袁基用这么一种近乎愚蠢的方式发动兵变,即便袁基没有称帝的野心,那也是挟天子。
这么一来,段羽和洛阳的正统之爭,一下子便成为了伐不臣。
若天下州郡再有阻拦段羽大军之地,那边是袁基这种不臣之人的同伙。
原本段羽需要一路一路打过来,现在则完全不需要了。
怕是段羽大军所过之地,必將是一路畅通无阻了。
“这一场赌局,终究还是没有下错注啊。”郭鸿笑著自言自语说道:“就是不知道,段羽有没有那份野心了。”
夜色如墨,笼罩著洛阳城。
残破的城门半敞著,木质的门板被刀斧劈出狰狞的裂痕,铁钉歪斜地钉在木缝里,仿佛隨时会崩裂。
街道上,青石板被马蹄踏出凌乱的凹痕,几具尸体横陈在路旁,血水渗入石缝,在月光下泛著暗红的光。
巷子里,一户人家的门板被撞开,屋內一片狼藉,陶罐碎了一地,米粮撒在泥地上,被踩得稀烂。
一个妇人蜷缩在墙角,死死搂著怀里的孩子,孩子的脸埋在她胸前,只露出一双惊恐的眼睛。
城中央的官署早已人去楼空,案几翻倒,竹简散落一地,墨跡未乾的公文被踩出脚印。
一名小吏躲在樑柱后,额头抵著冰冷的木柱,冷汗顺著鬢角滑下。
城楼上,一面残破的旗帜耷拉著,被夜风吹得微微晃动。
一队队整齐的士兵站在城墙高处,望向死寂的城池。
城中家家闭户,户户熄灯,喧闹的长街还有繁华的市井之间只有巡逻士兵甲冑碰撞的声响。
步广里还有永和里居住的官员府邸各个都紧闭著府门。
比起白天大军进城时被趁机掠夺的商户还有百姓家中,官员的府邸还算好一些。
府门紧闭的官宦府邸並没有遭到破坏。
.............
此时,夜色如墨,少府蔡邕的府邸在月光下静默佇立。
青砖黛瓦的院墙爬满藤萝,暗香浮动,与远处风声鸟声交织成幽寂的韵律。
前庭铺就的方砖缝隙间生著细密青苔,几株瘦竹斜倚在太湖石旁,竹叶摩挲时簌簌作响。
穿过雕著夔纹的月洞门,中庭迴廊下悬著的青铜宫灯微微摇曳,將廊柱上漆绘的云气纹映得忽明忽暗。
西侧厢房窗欞透出昏黄光晕,隱约可见案几上摊开的竹简与错金博山炉升起的青烟。
檐角悬著的玉片风铃忽被夜风惊动,叮咚声惊起棲在古柏上的夜鹊,扑稜稜掠过覆著霜色的廡殿顶。
后园水榭边的老梅枝干虬曲,暗香浮动中,可见榭內凭栏处搁著半卷未写完的《琴操》绢帛,砚中残墨倒映著满天星斗。
如果放在往日。
蔡邕的府邸从不缺少作客。
蔡邕性格豪爽,好结交好友,每日家中府邸皆有夜宴,自然也少不了琴音陪伴。
然而今天,临水的青石案上,焦尾琴尾端烧灼的痕跡在月光下愈发清晰,仿佛和此时被战火叛军侵袭的洛阳皇宫一般遥相呼应。
前宅当中的烛火比往日少了一半还多。
侍从还有侍女在穿过回来的时候,脚步轻的如同夜风,好像生怕惊扰了府外的贼兵,下一刻就会被破门杀戮。
紧紧关闭的府门后面顶著粗木。
几名侍从靠在门上,试图从怀抱著的冰冷长剑上摄取一丝安全感。
后宅的烛火比起前宅更少。
书房当中,身著黑色朝服的蔡邕坐在案几后,愤怒两个字已经写在了脸上。
蔡邕的两个女儿长女蔡琰,还有次女蔡贞姬两女都穿著白色的袿袍外罩粉色的纱衣跪在书房的门前低著头。
“父亲,您现在出去,等同於去送死。”蔡琰满含泪珠的看著蔡邕说道:“袁基丧心病狂,连其叔父都死在其手,女儿知父亲忠於汉室,然父亲人言轻微,根本无法左右此时天下乱局,女儿且能眼睁睁的看著父亲跳入火坑?”
一旁年幼一些的蔡贞姬也连忙抬起头来衝著蔡邕点头。
蔡邕咬著牙皱著眉。
“忤逆臣子,乱国乱政,丧心病狂,若太皇太后,若天子落在其手,必会收到凌辱,汉室威严荡然无存恐將天下大乱。”
“为父身为汉臣,又岂能看著这种乱臣贼子肆意妄为。”
“就算必死,又何惜此身。”
“吾等汉臣,食君俸禄,为君分忧,若此时不站出来,坐看贼子肆意妄祸国殃民,那和那些叛贼又有什么区別?”
蔡邕的话音鏗鏘有力,在书房当中迴荡不息。
“父亲......您说的固然没错,可救国並不等於送死,如果死得其所倒也无妨,但若是死的毫无价值,那岂不是错过日后大事?”蔡琰继续劝解说道:“留的有用之身,待时而变,才能扶大厦於將倾啊。”
“女儿才疏学浅,不懂朝局,但此时想必应当多多联络忠义之臣,然后再行图谋才是。”
“如果袁基真的会对天子以及太皇太后凌辱,就算父亲现在前去,也改变不了任何事实。”
“何不多多联络忠义之臣,以团结之力量,抗衡袁基?”
听著蔡琰的话,坐在书案后面的蔡邕低垂了眼眸仔细的思量了一番。
隨后缓缓点头。
“文姬你说的也有道理,想必那贼子明日必会在早朝之上兴风作浪,想要让其忌惮,光凭藉为父一人的力量还不够。”
“需联合三公,九卿,满堂诸卿才是。”蔡邕思量之后说道。
听到蔡邕这么说,蔡琰脸上担忧的表情这才舒缓了一些,也长出了一口气放下了心中的担忧。
.............
廷尉郭府。
重新列为九卿之一的郭鸿此时坐在书房当中,面前摆放著一碗热茶。
端起茶碗的郭鸿一边喝茶,一边听著侍从將今日洛阳发生的一切口述。
比起蔡邕的愤怒,此时郭鸿脸上满是淡定自若的悠閒。
当时从將一切都敘述了一番之后,郭鸿这才微微一笑,唇角上扬衝著侍从挥了挥手。
侍从下去之后,书房当中就只剩下了一人。
“袁基啊袁基,你这是要亲手將段羽以伐不臣的名义迎来洛阳啊。”
“这一手.......漂亮啊。”
郭鸿放下了手中的茶碗。
原本长安和洛阳不过是正统之爭。
天下人心终究还是多半向著洛阳。
但现在好了,袁基用这么一种近乎愚蠢的方式发动兵变,即便袁基没有称帝的野心,那也是挟天子。
这么一来,段羽和洛阳的正统之爭,一下子便成为了伐不臣。
若天下州郡再有阻拦段羽大军之地,那边是袁基这种不臣之人的同伙。
原本段羽需要一路一路打过来,现在则完全不需要了。
怕是段羽大军所过之地,必將是一路畅通无阻了。
“这一场赌局,终究还是没有下错注啊。”郭鸿笑著自言自语说道:“就是不知道,段羽有没有那份野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