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宝生涯 作者:吃仙丹
分卷阅读233
捡宝生涯 作者:吃仙丹
分卷阅读233
学习,毕竟经过系统学习,夯实基础,更好的提高自己,这对鉴定和研究文物、古玩,是十分有帮助的。这样,我这里还有一些资料,一会你走的时候拿回去,等一个星期后,你再过来,怎么样?”
孟子涛听了郑安志的话,惊喜不已,连忙答应了下来,并表示了感谢。
接下来,三人就古玩方面的话题又聊了一会,基本是郑安志在问,孟子涛回答。
个中的含义是什么,大家心知肚名,不过郑安志因为慎重,还要对孟子涛进行考察,所以并没有捅破那层窗户纸。
中年,孟子涛在郑安志这刚吃过午饭,就接到老杨打来的电话。
在电话里,老杨说,昨天因为有事先走了,问孟子涛有没有兴趣,和他一起去那位老人家里看看。
孟子涛本来就想观察一下老人的为人,马上就答应下来,约好了时间,明天他们一起去。
孟子涛挂了电话,王之轩问道:“老杨打来的电话?”
孟子涛说道:“是的,他问我去不去这件罗汉碗卖主的家里,我答应了。”
“哦,你是怎么想的?”王之轩又问道。
孟子涛当然不能把昨天就做了决定的事说出来,笑呵呵地说:“说实在的,我刚才心里也挺犹豫,不过想想他家成了这个模样,六十万虽然不少,但其实算算并不多。我想着,还是要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一下,所以明天打算去了解一下老大爷的人品。”
郑安志饶有兴趣地问道:“小孟,你说的到底是什么事,能不能详细跟我说一下?”
“是这以回事……”孟子涛把事情的原委复述了一遍。
郑安志听说这一家子这么不幸,心里也有些不好受,接着问道:“如果你发现,那个老大爷人品不行呢?”
孟子涛想了想,说:“因为孩子还小,我也有些犹豫,到底应该怎么解决此事。”
他原先打算,如果老人人品不好就不帮了,但再一想,小孩是无辜的,让他视若无睹实在难以办到。
郑安志点了点头,又问道:“那如果老人人品没问题,你准备把罗汉碗还回去吗?”
孟子涛直接就把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说实话,我有些舍不得把东西还回去,但这是单纯对东西喜欢,无关于钱财。而且我也不会对他们无动于衷,肯定会给予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但这并不是说马上就给钱给物,因为这有可能反而害了他们。所以,我会在关键、或者合适的时候,给予他们帮助。”
郑安志笑着问道:“小孟,这是你真心的想法?”
孟子涛很坦然地说道:“是的。”
郑安志笑眯眯地说:“那等你的调查有了结果,能不能告诉我一声?”
孟子涛回道:“当然没问题。”
郑安志接着又问了一个问题:“小孟,你对捡漏有什么看法?”
“应该是以自己的本事,收藏到了一件好东西吧。”
“那以你对捡漏的看法,觉得这件罗汉碗能算作是捡漏吗?”
“这个……”孟子涛很想说是,但异能又不能说出来,而且郑安志话中应该不是这个意思。
第175章 对捡漏的看法
看到孟子涛显得犹豫不绝,不知道说什么是好,郑安志又笑着问道:“那咱们再换个问题,有人说,捡漏是不道德的行为,你怎么看?”
孟子涛想了想,字斟句酌地说:“我认为,如果买方和卖方都对价格表示认同,那应该不算是不道德的行为。我觉得,他们之所以这么想,可能是他们认为,这个世界上只有买错的,没有卖错的,商人只要不出意外,就应该赚钱,风险只能落到消费者头上。”
“这样的道理,放在别的行业,或许成立,但在古玩市场就完全不一定了,就像老话说的,艺术是无价的,一件艺术品的价值,在每个人的眼里都有所不同,只要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那就没有问题。”
“比方说,一件康熙时期的青花罐,在卖家眼里值十万,而在买家眼里值三四十万。双方经过协商,最后却以四十万成交。然而,有人却愿意以六十万,从买家手里买下这只青花罐,那买家是不是捡漏了,这算不道德的行为吗?”
“况且,每件真正的古玩,都有不可在生性,长远看来,它的价值肯定是逞上升趋势的,而如果价值和市场价格相符,那我觉得,其实每个人在买了一件古玩的时候,都是在捡漏。”
“所以,我认为‘捡漏是不道德的行为’这句话,完全是伪命题,总不见得一件古玩开价五万,我还价六万,才算是道德的行为吧?如果真有人这么认为的话,我觉得他应该去医院查下脑子,看看是不是坏掉了。”
郑安志哈哈一笑:“那你觉得,你得到这件罗汉碗,算不算是正常的交易?”
可能生怕孟子涛的回答有问题,王之轩忍不住说道:“当然是再正常不过的交易了,如是不是小孟想帮助爷孙俩,根本不可能有这么高的价格。而且如果没有这个意外,小孟肯定是亏了。”
孟子涛听了有些不好意思,他可没那么伟大,如果不是事先发现了罗汉碗有问题,他也不可能给出这么高的价格。
郑安志笑道:“那我再问个问题,如果卖家不是那对爷俩,小孟,你刚才会不会犹豫?”
孟子涛摇了摇头:“那肯定不会的。”
郑安志笑道:“那你能不能再谈一下,对捡漏的看法?”
孟子涛沉思了片刻,这才开口说道:“现在想想,捡漏和道德确实有点关系吧,如果只是普通的交易,那无关道德,只要双方是公平交易,那就一点问题都没有。但如果卖家有困难,从道德层面来说,可以帮一下。”
另外有一点孟子涛没说的是,这个帮一定要适当,老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先不说这话是不是太绝对,但从某些方面来说,确实有道理。
就算不提钱德祥,孟子涛以前也经历过这类事情。那时候,他还住在老房子里,隔壁家住着一对姓吴的老夫妇,儿女都在外地打工,家里并不宽裕。
有一次,吴大爷生病了,本来不多的积蓄都花的差不多了,据说连买米钱都快没了。
正好,那天孟舒良买了不少馒头,看着夫妇俩可怜,就让孟子涛送几个馒头过去。
吴大娘接过馒头看起来很高兴,然而等孟子涛转过身准备离开的时候,他却隐约听到吴大娘有些不满地嘀咕道:“只是实心馒头啊!”
听了这话,孟子涛都不知道说什么是好,真想回过头去,把馒头再拿回来。
所以说,并不是所有看似可怜的人都是真正的可怜人,有些人就是狼心狗肺,对这种人好心,那不过是给自己找气受。
像这样的道理
分卷阅读233
-
分卷阅读233
-
分卷阅读233
捡宝生涯 作者:吃仙丹
分卷阅读233
学习,毕竟经过系统学习,夯实基础,更好的提高自己,这对鉴定和研究文物、古玩,是十分有帮助的。这样,我这里还有一些资料,一会你走的时候拿回去,等一个星期后,你再过来,怎么样?”
孟子涛听了郑安志的话,惊喜不已,连忙答应了下来,并表示了感谢。
接下来,三人就古玩方面的话题又聊了一会,基本是郑安志在问,孟子涛回答。
个中的含义是什么,大家心知肚名,不过郑安志因为慎重,还要对孟子涛进行考察,所以并没有捅破那层窗户纸。
中年,孟子涛在郑安志这刚吃过午饭,就接到老杨打来的电话。
在电话里,老杨说,昨天因为有事先走了,问孟子涛有没有兴趣,和他一起去那位老人家里看看。
孟子涛本来就想观察一下老人的为人,马上就答应下来,约好了时间,明天他们一起去。
孟子涛挂了电话,王之轩问道:“老杨打来的电话?”
孟子涛说道:“是的,他问我去不去这件罗汉碗卖主的家里,我答应了。”
“哦,你是怎么想的?”王之轩又问道。
孟子涛当然不能把昨天就做了决定的事说出来,笑呵呵地说:“说实在的,我刚才心里也挺犹豫,不过想想他家成了这个模样,六十万虽然不少,但其实算算并不多。我想着,还是要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一下,所以明天打算去了解一下老大爷的人品。”
郑安志饶有兴趣地问道:“小孟,你说的到底是什么事,能不能详细跟我说一下?”
“是这以回事……”孟子涛把事情的原委复述了一遍。
郑安志听说这一家子这么不幸,心里也有些不好受,接着问道:“如果你发现,那个老大爷人品不行呢?”
孟子涛想了想,说:“因为孩子还小,我也有些犹豫,到底应该怎么解决此事。”
他原先打算,如果老人人品不好就不帮了,但再一想,小孩是无辜的,让他视若无睹实在难以办到。
郑安志点了点头,又问道:“那如果老人人品没问题,你准备把罗汉碗还回去吗?”
孟子涛直接就把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说实话,我有些舍不得把东西还回去,但这是单纯对东西喜欢,无关于钱财。而且我也不会对他们无动于衷,肯定会给予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但这并不是说马上就给钱给物,因为这有可能反而害了他们。所以,我会在关键、或者合适的时候,给予他们帮助。”
郑安志笑着问道:“小孟,这是你真心的想法?”
孟子涛很坦然地说道:“是的。”
郑安志笑眯眯地说:“那等你的调查有了结果,能不能告诉我一声?”
孟子涛回道:“当然没问题。”
郑安志接着又问了一个问题:“小孟,你对捡漏有什么看法?”
“应该是以自己的本事,收藏到了一件好东西吧。”
“那以你对捡漏的看法,觉得这件罗汉碗能算作是捡漏吗?”
“这个……”孟子涛很想说是,但异能又不能说出来,而且郑安志话中应该不是这个意思。
第175章 对捡漏的看法
看到孟子涛显得犹豫不绝,不知道说什么是好,郑安志又笑着问道:“那咱们再换个问题,有人说,捡漏是不道德的行为,你怎么看?”
孟子涛想了想,字斟句酌地说:“我认为,如果买方和卖方都对价格表示认同,那应该不算是不道德的行为。我觉得,他们之所以这么想,可能是他们认为,这个世界上只有买错的,没有卖错的,商人只要不出意外,就应该赚钱,风险只能落到消费者头上。”
“这样的道理,放在别的行业,或许成立,但在古玩市场就完全不一定了,就像老话说的,艺术是无价的,一件艺术品的价值,在每个人的眼里都有所不同,只要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那就没有问题。”
“比方说,一件康熙时期的青花罐,在卖家眼里值十万,而在买家眼里值三四十万。双方经过协商,最后却以四十万成交。然而,有人却愿意以六十万,从买家手里买下这只青花罐,那买家是不是捡漏了,这算不道德的行为吗?”
“况且,每件真正的古玩,都有不可在生性,长远看来,它的价值肯定是逞上升趋势的,而如果价值和市场价格相符,那我觉得,其实每个人在买了一件古玩的时候,都是在捡漏。”
“所以,我认为‘捡漏是不道德的行为’这句话,完全是伪命题,总不见得一件古玩开价五万,我还价六万,才算是道德的行为吧?如果真有人这么认为的话,我觉得他应该去医院查下脑子,看看是不是坏掉了。”
郑安志哈哈一笑:“那你觉得,你得到这件罗汉碗,算不算是正常的交易?”
可能生怕孟子涛的回答有问题,王之轩忍不住说道:“当然是再正常不过的交易了,如是不是小孟想帮助爷孙俩,根本不可能有这么高的价格。而且如果没有这个意外,小孟肯定是亏了。”
孟子涛听了有些不好意思,他可没那么伟大,如果不是事先发现了罗汉碗有问题,他也不可能给出这么高的价格。
郑安志笑道:“那我再问个问题,如果卖家不是那对爷俩,小孟,你刚才会不会犹豫?”
孟子涛摇了摇头:“那肯定不会的。”
郑安志笑道:“那你能不能再谈一下,对捡漏的看法?”
孟子涛沉思了片刻,这才开口说道:“现在想想,捡漏和道德确实有点关系吧,如果只是普通的交易,那无关道德,只要双方是公平交易,那就一点问题都没有。但如果卖家有困难,从道德层面来说,可以帮一下。”
另外有一点孟子涛没说的是,这个帮一定要适当,老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先不说这话是不是太绝对,但从某些方面来说,确实有道理。
就算不提钱德祥,孟子涛以前也经历过这类事情。那时候,他还住在老房子里,隔壁家住着一对姓吴的老夫妇,儿女都在外地打工,家里并不宽裕。
有一次,吴大爷生病了,本来不多的积蓄都花的差不多了,据说连买米钱都快没了。
正好,那天孟舒良买了不少馒头,看着夫妇俩可怜,就让孟子涛送几个馒头过去。
吴大娘接过馒头看起来很高兴,然而等孟子涛转过身准备离开的时候,他却隐约听到吴大娘有些不满地嘀咕道:“只是实心馒头啊!”
听了这话,孟子涛都不知道说什么是好,真想回过头去,把馒头再拿回来。
所以说,并不是所有看似可怜的人都是真正的可怜人,有些人就是狼心狗肺,对这种人好心,那不过是给自己找气受。
像这样的道理
分卷阅读233
-
分卷阅读2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