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宝生涯 作者:吃仙丹
分卷阅读1289
捡宝生涯 作者:吃仙丹
分卷阅读1289
说:“你先看,如果发现有问题,记得跟我说。”
孟子涛点了点头,接着欣赏起房间里的藏品了。因为时间有限,他当然不可能一一欣赏,只能挑选重点,至于普通一点的,扫几眼也就过去了。
但就算这样,对孟子涛来说,时间也如同流水一般,在欣赏古玩的过程中,哗哗地流走了,感觉眨眼之间天色就暗了下来。
“小孟,先吃饭吧,今天看不完就明天再看。”蒋卫文笑着说道。
孟子涛遗憾地说:“我在沪市呆了有几天了,家里还有一些事情要处理,明天就得回去了。”
蒋卫文笑道:“那就等下回来我这里的时候再看,你不会觉得我会跑了吧。”
孟子涛笑了笑:“那就等下回再来拜访您的时候再说吧。”
蒋卫文点头说好:“走,去吃晚饭吧。”
吃过晚饭,孟子涛跟蒋卫文又聊了一会,这才起身告辞。
“小孟,谢谢你今天给我治病,我也没什么好送你的,这几本医书是我这些年的收藏,算是我的一些心意吧。”蒋卫文拿出了一个锦盒,递给了孟子涛。
孟子涛连忙推辞道:“蒋老,您千万别这么客气,我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
蒋卫文硬塞给了孟子涛:“收下,这书我拿着没用,只有在你的手里才能发挥作用。”
盛情难却,孟子涛认真地点了点头:“蒋老,谢谢您。”
蒋卫文笑了笑道:“这里面有本书比较古怪,上面的内容是用暗语写的。”
说话间,他打开锦盒从中拿出了一本古籍。
孟子涛接过一看,发现古籍中的内容确实比较乱,但一些专业词汇还是能够看得出来,很可能是一本医书。另外,从纸张等方面来看,这本古籍的成书年代很可能是明中晚期。
接下来,蒋卫文告诉孟子涛说,这本所谓的医书其实算是抵账得来的。
九五年某天早上,蒋卫文去他经常光顾的小店吃早饭,坐下没多久,就看到一个五十多岁老头带着一个虎背熊腰的儿子也进来吃早饭,从这两人的穿着打扮来看,他们应该是乡下来打工的。
两人估计手头有点紧,只要了素面,老头一个人吃了两碗,儿子块头大,现加上饿狠了,居然足足吃了七碗素面,看得周围人都有些目瞪口呆。
只不过,结账的时候出了问题,老头手一摸,口袋里居然一分钱都没有了,这当即令他脸色大变,四处翻找,却就是没有找到钱,一时间急的哭了起来。
蒋卫文看着有些心软了,就做好事,帮老头和他儿子付了面钱,权当行善积德了。
之后,蒋卫文打听到父子俩来沪市找工作,工作没找到,还把带来的钱给骗的差不多了,身上仅有的钱也丢了,父子俩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九五年那会,人还是比较单纯的,蒋卫文觉得老头和他儿子比较可怜,于是便托了朋友,帮他们找了个力气活。
老头和他的儿子对蒋卫文是千恩万谢,过了一段时间,老头去找蒋卫文,随后拿出了一本看起来已经有些年头的古籍要送给蒋卫文,他告诉蒋卫文说,这本书是他祖上流传下来的医书,里面记载着一些神奇的方子。只不过,这本医书是用暗语写的,一般人根本看不懂方子的组成。
老头祖辈上还有一本记载密码暗语的书籍,但因为战乱丢失了,现在连他们也不知道怎么破解里面的内容,送给蒋卫文,希望蒋卫文能够破解。
蒋卫文说:“后来我也找过几个人鉴定过,大家一致认为是明代的东西,但因为不知道暗语,谁也搞不清楚里面写的是什么意思,后来我就把它一直闲置了。我对医书本来就没什么兴趣,更没有时间去研究什么暗语,所以就一并给你吧。”
“我一定尽力而为。”
“不要有什么压力,就算研究不出所以然也没什么事。”
“这点我知道,如果有结果了,我一定跟你说。”
“好,那我就等着好消息了。”
……
第二天,孟子涛跟着于为刚去看了他挑选好的办公地址和店铺,提出了一些意见后,就去取了这回在沪市的收获回去了。
回到陵市,孟子涛还没喘口气,就接到了老杨的来电,问孟子涛现在在不在陵市,他朋友有一批瓷器海捞瓷要处理,问孟子涛有没有兴趣。
海捞瓷,顾名思义就是从海底捞出的瓷器。这些瓷器一般被发现于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船只沉船后遗失的。随着沉船打捞技术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海捞瓷开始面世,海捞瓷逐渐受到藏友们的关注,并迅速在收藏圈引起共鸣。
而在拍卖市场上,自从上世纪80年代,有人将发现于清代沉船上的2万余件海捞瓷进行拍卖,最终获利8000余万法郎。此后,海捞瓷的价值和影响开始与日俱增。近年来,在国内的一些收藏市场,海捞瓷交易价格不断攀升,海捞瓷由原先的几十元涨到现在的上万元。
孟子涛对海捞瓷还是挺感兴趣的,不提爱好,光以生意的角度,古玩市场中,任何的品类都有盛极而衰的时候,瓷器市场已经经过了多年的发展,现在价格已经屡屡突破新高,再这样下去,肯定会进入一个瓶颈期。
再加上现在各种瓷器的赝品过多,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瓷器市场的发展,如果到了瓶颈期,想要再上一个台阶就比较困难了。
而海捞瓷市场,现在只是刚刚开始发展,真正热爱收藏的人还不多,其中一些精品也还没有进入人们的视线,简而言之,还是大有所为的。现在哪怕买一些真品放着做投资也是一笔稳赚的买卖。
当然,这指的是真品,别看海捞瓷市场还不是太兴盛,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赝品了。
言归正传,孟子涛跟老场说有兴趣,随即驱车来到老扬电话里说的地方。
老杨给双方做了介绍,大家客套了一会,转向正题。
老杨的朋友叫朱木维,他带着大家进入一间小仓库,边走边给孟子涛介绍说,他原本是做普洱茶生意的,07年的时候经历过了一次高峰,接着就急流勇退了。
对07年的普洱茶行情,孟子涛还记忆犹新,当时的普洱茶崛起,犹如天方夜谭般,创造出了国内商界的一个又一个“神话”,一饼普普通通的普洱茶饼由一饼十多元钱,一下子炒到一饼100多元钱,一条一斤重的普洱沱茶由20元/条,突然飙升到200元/条。
当然,市场不可能一直这么疯狂,于是等到泡沫破裂,市场就惨不忍睹了,这轮炒作行情,最终导致一夜间有的人由一个平民跃进为千万富翁,也有的人由一个千万富翁贬为贫民。
朱木维感慨道:“当时的普洱茶市场简直就跟疯了一样,我赚钱都赚的心惊
分卷阅读1289
-
分卷阅读1289
-
分卷阅读1289
捡宝生涯 作者:吃仙丹
分卷阅读1289
说:“你先看,如果发现有问题,记得跟我说。”
孟子涛点了点头,接着欣赏起房间里的藏品了。因为时间有限,他当然不可能一一欣赏,只能挑选重点,至于普通一点的,扫几眼也就过去了。
但就算这样,对孟子涛来说,时间也如同流水一般,在欣赏古玩的过程中,哗哗地流走了,感觉眨眼之间天色就暗了下来。
“小孟,先吃饭吧,今天看不完就明天再看。”蒋卫文笑着说道。
孟子涛遗憾地说:“我在沪市呆了有几天了,家里还有一些事情要处理,明天就得回去了。”
蒋卫文笑道:“那就等下回来我这里的时候再看,你不会觉得我会跑了吧。”
孟子涛笑了笑:“那就等下回再来拜访您的时候再说吧。”
蒋卫文点头说好:“走,去吃晚饭吧。”
吃过晚饭,孟子涛跟蒋卫文又聊了一会,这才起身告辞。
“小孟,谢谢你今天给我治病,我也没什么好送你的,这几本医书是我这些年的收藏,算是我的一些心意吧。”蒋卫文拿出了一个锦盒,递给了孟子涛。
孟子涛连忙推辞道:“蒋老,您千万别这么客气,我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
蒋卫文硬塞给了孟子涛:“收下,这书我拿着没用,只有在你的手里才能发挥作用。”
盛情难却,孟子涛认真地点了点头:“蒋老,谢谢您。”
蒋卫文笑了笑道:“这里面有本书比较古怪,上面的内容是用暗语写的。”
说话间,他打开锦盒从中拿出了一本古籍。
孟子涛接过一看,发现古籍中的内容确实比较乱,但一些专业词汇还是能够看得出来,很可能是一本医书。另外,从纸张等方面来看,这本古籍的成书年代很可能是明中晚期。
接下来,蒋卫文告诉孟子涛说,这本所谓的医书其实算是抵账得来的。
九五年某天早上,蒋卫文去他经常光顾的小店吃早饭,坐下没多久,就看到一个五十多岁老头带着一个虎背熊腰的儿子也进来吃早饭,从这两人的穿着打扮来看,他们应该是乡下来打工的。
两人估计手头有点紧,只要了素面,老头一个人吃了两碗,儿子块头大,现加上饿狠了,居然足足吃了七碗素面,看得周围人都有些目瞪口呆。
只不过,结账的时候出了问题,老头手一摸,口袋里居然一分钱都没有了,这当即令他脸色大变,四处翻找,却就是没有找到钱,一时间急的哭了起来。
蒋卫文看着有些心软了,就做好事,帮老头和他儿子付了面钱,权当行善积德了。
之后,蒋卫文打听到父子俩来沪市找工作,工作没找到,还把带来的钱给骗的差不多了,身上仅有的钱也丢了,父子俩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九五年那会,人还是比较单纯的,蒋卫文觉得老头和他儿子比较可怜,于是便托了朋友,帮他们找了个力气活。
老头和他的儿子对蒋卫文是千恩万谢,过了一段时间,老头去找蒋卫文,随后拿出了一本看起来已经有些年头的古籍要送给蒋卫文,他告诉蒋卫文说,这本书是他祖上流传下来的医书,里面记载着一些神奇的方子。只不过,这本医书是用暗语写的,一般人根本看不懂方子的组成。
老头祖辈上还有一本记载密码暗语的书籍,但因为战乱丢失了,现在连他们也不知道怎么破解里面的内容,送给蒋卫文,希望蒋卫文能够破解。
蒋卫文说:“后来我也找过几个人鉴定过,大家一致认为是明代的东西,但因为不知道暗语,谁也搞不清楚里面写的是什么意思,后来我就把它一直闲置了。我对医书本来就没什么兴趣,更没有时间去研究什么暗语,所以就一并给你吧。”
“我一定尽力而为。”
“不要有什么压力,就算研究不出所以然也没什么事。”
“这点我知道,如果有结果了,我一定跟你说。”
“好,那我就等着好消息了。”
……
第二天,孟子涛跟着于为刚去看了他挑选好的办公地址和店铺,提出了一些意见后,就去取了这回在沪市的收获回去了。
回到陵市,孟子涛还没喘口气,就接到了老杨的来电,问孟子涛现在在不在陵市,他朋友有一批瓷器海捞瓷要处理,问孟子涛有没有兴趣。
海捞瓷,顾名思义就是从海底捞出的瓷器。这些瓷器一般被发现于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船只沉船后遗失的。随着沉船打捞技术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海捞瓷开始面世,海捞瓷逐渐受到藏友们的关注,并迅速在收藏圈引起共鸣。
而在拍卖市场上,自从上世纪80年代,有人将发现于清代沉船上的2万余件海捞瓷进行拍卖,最终获利8000余万法郎。此后,海捞瓷的价值和影响开始与日俱增。近年来,在国内的一些收藏市场,海捞瓷交易价格不断攀升,海捞瓷由原先的几十元涨到现在的上万元。
孟子涛对海捞瓷还是挺感兴趣的,不提爱好,光以生意的角度,古玩市场中,任何的品类都有盛极而衰的时候,瓷器市场已经经过了多年的发展,现在价格已经屡屡突破新高,再这样下去,肯定会进入一个瓶颈期。
再加上现在各种瓷器的赝品过多,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瓷器市场的发展,如果到了瓶颈期,想要再上一个台阶就比较困难了。
而海捞瓷市场,现在只是刚刚开始发展,真正热爱收藏的人还不多,其中一些精品也还没有进入人们的视线,简而言之,还是大有所为的。现在哪怕买一些真品放着做投资也是一笔稳赚的买卖。
当然,这指的是真品,别看海捞瓷市场还不是太兴盛,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赝品了。
言归正传,孟子涛跟老场说有兴趣,随即驱车来到老扬电话里说的地方。
老杨给双方做了介绍,大家客套了一会,转向正题。
老杨的朋友叫朱木维,他带着大家进入一间小仓库,边走边给孟子涛介绍说,他原本是做普洱茶生意的,07年的时候经历过了一次高峰,接着就急流勇退了。
对07年的普洱茶行情,孟子涛还记忆犹新,当时的普洱茶崛起,犹如天方夜谭般,创造出了国内商界的一个又一个“神话”,一饼普普通通的普洱茶饼由一饼十多元钱,一下子炒到一饼100多元钱,一条一斤重的普洱沱茶由20元/条,突然飙升到200元/条。
当然,市场不可能一直这么疯狂,于是等到泡沫破裂,市场就惨不忍睹了,这轮炒作行情,最终导致一夜间有的人由一个平民跃进为千万富翁,也有的人由一个千万富翁贬为贫民。
朱木维感慨道:“当时的普洱茶市场简直就跟疯了一样,我赚钱都赚的心惊
分卷阅读1289
-
分卷阅读12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