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6章 骨痨疑云,汪真林荐医藏何意(二合一章)
听到方言这个问题,患者一家人倒是没有显得太奇怪,互相对视了一下,然后患者就对着方言说道:
“汪大夫算是我们家的朋友,家里人有个头疼脑热的都找他治疗,之前我这个病也找他治疗过,但是他对这种病不拿手,后来就给我们推荐了日本的其他大夫,我的尾椎骨结核就是在他介绍的大夫那里治疗的。”
说完他还补充道:
“这次我们回国来找您,也是他推荐的。”
他们说的话方言并不是全然相信,从他们刚才的反应来看,是已经料到方言会问,并且准备了这套说辞。
方言也并没有继续追问关于汪真林的事儿,而是点了点头说道:
“原来如此。”
接着他就对着患者说道:
“把左手给我,我把一下脉。”
方言的这个反应明显有些让患者一家人错愕,如果按照逻辑上来说,方言这时候应该是借着机会就问他们关于要捐楼的事儿了。
结果方言压根就没问。
搞得几个人话都到嘴边了,又硬生生的止住了。
方言接着又让患者吐出舌头来看了下舌象。
患者舌苔薄白而腻。
接着方言一直都没说话也没问问题,就这么一直把左右手的脉搏给摸完了。
脉搏濡软。
接着方言写好了医案后,才对着患者问道:
“现在能站起来吗?”
患者听到方言的问题,先愣了一下,然后才说道:
“哦,可以站起来,但是走路的话走不了几步。”
方言对着他说道:
“站起来看看。”
患者按照方言说的站了起来。
“放松,走两步。”方言说道。
患者继续照做,不过因为动作引发了身体上的疼痛,让他的动作出现了变形。
方言看到患者原来和正常人一样的形态,因为身体上的疼痛,逐渐就自然成了佝偻的状态,走路的走了四五步后,就开始小步小步的挪动了。
方言没有叫停,患者还是继续挪动,直到患者头上的冷汗都下来了,他停下脚步对着方言问道:
“方大夫,现在行了吗?”
方言点头说道:
“行了。”
听到这话患者如蒙大赦,赶紧重新让人把轮椅推到他身边,重新坐了上去,他抹了一把头上的汗水,对着方言说道:
“我这个脚踝关节痛得很,走不了多远就这样。”
方言来到患者身边蹲下,撩开他的裤腿,查看他说的脚踝疼痛的地方。
患者给方言指了指,方言并没有看出有任何红肿的迹象,方言捏了捏问道:
“我这么弄会痛吗?”
患者说道:
“有点,但是不明显,没有自己走路来得痛。”
方言点点头站起对患者问道:
“最近吃东西和上厕所怎么样?”
患者回应道:
“只要一吃东西就会感觉肚子胀,所以我平日里吃的都比较少。”
“上厕所也还挺正常的。”
方言继续问道:
“睡觉呢?做梦不?”
患者听到方言的问题当即点头道:
“做梦,而且老是被痛醒。”
方言听到后沉吟了一下,对着患者说道:
“脱衣服。”
“啊?”患者一怔,没想到方言突然提出了这个要求来。
“我要检查一下你上半身的骨头。”方言认真的说道。
听到方言都这么说,患者当然只能照着做。
他一脱掉衣服,方言就看到不对劲的地方了,患者的第十二胸椎,还有第一腰椎明显出现高凸。
方言上去按了按,患者自己疼得倒吸一口凉气。
“嘶……痛痛痛!”
他身体赶紧往一旁躲。
方言问道:
“这里是不是比脚踝更明显?而且晚上躺着的时候,疼得会更厉害?”
患者疼得额头冒冷汗,用力点头:
“是……晚上躺平了,腰就像被针扎一样,只能侧着睡,还总被痛醒。”
方言收回手,说道:
“你这不是单纯的尾椎骨结核复发,而是结核杆菌已经侵袭到胸椎和腰椎了,第十二胸椎、第一腰椎高凸,是‘骨痨’后期‘痰瘀互结、骨质受损’的典型表现;脚踝疼痛没有红肿,是‘痰浊下注’导致的放射痛,不是脚踝本身出了问题。”
他拿起笔,在医案上补充:
“舌苔薄白而腻、脉搏濡软,说明体内有‘痰湿’;吃东西腹胀,是‘脾虚失运’,脾虚生痰湿,痰湿与结核余毒结合,阻滞经络、侵蚀骨骼,才会出现腰痛、活动受限、放射痛这些症状。之前在日本治疗,可能只控制了尾椎骨的局部症状,没清除体内的痰湿和余毒,所以一遇到免疫力下降,就扩散到了胸椎和腰椎。”
这时候家属对着方言问道:
“那方大夫,这个病能治吗?”
方言说道:
“这个需要分成好几个步骤来治疗,时间用的就比较久了。”
“要用多久时间?”患者问道。
方言说道:
“至少两个月时间。”
听到方言这话,患者和家属都一愣。
“两个月时间不长,这个没问题。”
方言听到他们这说,说道:
“我说的是住院治疗两个月时间。”
患者点头说道:
“住院治疗两个月时间也不长,我们能够接受,就算是一年时间我们都能接受,只要是能够把病治好就行了。”
他说完家里人也纷纷附和道:
“没错,我们也是这么想的,这次回国来就是为了把这个一直复发的结核病给治好的。”
“方大夫您尽管想办法治病,我们一定全力配合。”
方言点点头说道:
“那行,你们现在就先去住院吧,过半个小时熬好的药会送到病房去。”
说完方言对着护士招手,让她带着人去办理入院手续。
护士立马就对着患者和家属打招呼,让他们跟着一起过去。
这次方言没有选择当着他们的面来开药方,就是想看看他们会不会等着自己开方子,结果这家人一点都没有犹豫,直接就跟着护士走了出去。
等到他们人走了之后,方言才皱起眉头。
什么情况?
难道这家人和汪真林不是一伙的?
方言脑子里又把他们刚才进来后说的话,从头到尾的在脑海里过了一遍,除了最开始回答的有些积极外,确实好像没啥问题,结核也是真的。
毕竟身体上的变形是正儿八经的。
总不能是回来传播结核病毒的吧?
关键是骨结核属于是肺外结核,并不会传染啊。
难道真是自己想多了?
方言开始在脑子里回忆了一下汪真林之前行为的很多可疑的地方。
廖主任调查发现汪真林在日本横滨的诊所原本生意不好,但最近突然有钱装修买新车,资金来源不明。
他编造的经历漏洞百出,对中医专业知识掌握不足,还从日本回来,这些都让人怀疑他的真实目的。
特别是他曾在日占区可能为日本人收集中医资料的历史背景,增加了间谍嫌疑。
在晚宴上,汪真林主动和陆东华攀关系,被拒绝后仍不死心。
后来在病人中散布“捐楼规矩“的说法,导致多位侨商家属一上来就提捐楼,这明显是刻意制造混乱或测试方言的反应。
这种操作不像普通患者行为,更像是有人教唆。
再来看这家人,他们与汪真林同坐一桌,患者声称汪真林是“家庭朋友“,推荐他们回国治病。
但他们的反应有些刻意,当自己没按预期追问汪真林或捐楼时,他们显得错愕,说明可能事先准备过说辞。
不过患者的病情真实,骨结核导致的椎体变形和疼痛症状无法伪装,住院配合度也高。
比较关键的是他们的态度:当要求住院两个月时,他们毫不犹豫答应,甚至主动说“一年也能接受“。
这家人病情真实且配合。
另外,患者提到在日本经汪真林介绍治疗尾椎结核“治愈“,但实际复发扩散,这可能暗示汪真林或其关联的日本医疗方存在治疗缺陷,比如没有彻底清痰湿余毒。
但话说回来了,这也没办法直接证据指向阴谋。
所以方言现在初步认为,这家人大概率是“干净“的真实患者,但被汪真林当作“烟雾弹“利用。
汪真林通过推荐他们,让关注点落在这家人身上,分散对他目的的注意。
方言也不想那么多,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日本和天津那边都还在调查汪真林,好多事情其实不用自己操心。
只要调查清楚后,汪真林有问题,自然有人收拾他。
他拿起处方笺开始写方子:
潞党参10g,焦白术10g,淮山药12g,生熟苡仁各12g,泽泻10g,赤白苓各10g,炒车前子15g(包煎),煨木香3g,陈皮5g,干荷叶1角。
这个方子是围绕着健脾祛湿和胃来的,主要是针对患者的脾虚失运,痰湿又与结核余毒结合侵蚀骨骼的情况。
简单来说骨结核的治疗核心就是清余毒、补正气、修骨骼,这个方子虽不直接杀结核杆菌,但通过健脾祛湿解决了患者的体质短板。
相当于是釜底抽薪,解决最关键的问题。
方言认为两个月左右,用着服药可以把问题解决。
虽然这个人看起来有点问题,但是他毕竟是患者,而且还是正儿八经的投了钱的,方言改治还是得治。
就在方言写好方子打算给护士,让她拿去药房煎药的时候,安东这时候推开门走了进来,对着方言说道:
“师父,汪真林走了。”
“走了?”
“对。”
“刚才和他一起的人叫了他一声,他和我们这边打了个招呼就走了,现在应该是去住院部了。”
方言听到安东这话,对着他问道:
“他在你们那边有做什么事儿吗?或者打听我的什么情况吗?”
安东摇摇头说道:
“就是很正常的沟通,一直都在讨论病人的病情,师公还问了他为什么不到这边来,他捐楼的事儿是他好心办坏事,所以不好意思过来。”
方言皱起眉头,这个汪真林目标感越来越模糊了。
好像今天是特意做给方言看似的。
“师父,需要我去住院部盯着他吗?毕竟还有个肺间质纤维化的病人在那边。”安东这时候对着方言问道。
方言想了下,摆摆手说道:
“不用,那边的人我已经早就给他们知会过了。”
安东听到这里点了点头。
接下来,方言叫进了第四个患者。
这位患者姓宋,是这批人里年龄最大的,今年已经六十岁。他由助理推着轮椅进来,方言之所以认得他,是因为宋先生之前上过香江的电视,他是做服装生意的,在当地小有名气。
陪着他来的是他儿子,方言在接待宴上也见过。
“宋先生,您现在主要是什么情况?”方言示意他们坐下,开门见山地问道。
宋先生的儿子先接过话,语气里带着急切:
“方大夫,我父亲十个月前在家走楼梯时摔了一跤,左手上臂骨折了。当时骨折养了两个月就好了,可没过多久,他就开始失眠、头晕。又过了一阵,早上起床时甚至会突然昏迷,我们一开始以为是癫痫,赶紧送他去香江的医院检查,结果什么问题都没查出来。”
他顿了顿,接着说:
“最麻烦的是最近三个月,我父亲开始双手发抖,右手抖得尤其厉害,而且越来越严重。这两个月下来,他已经没法自己穿衣、拿筷子、握笔了,连走路都走不稳,说话也变得慢吞吞的,半天才能说一句完整的话。”
“我们后来又带他去欧洲的几家大医院检查,最后都说这是颤麻痹综合症……对!就是震颤麻痹综合症!”宋先生的儿子说着,还特意重复了一遍病名,怕方言没听清。
“对对,就是这个病!”宋先生在一旁虚弱地附和,声音缓慢而含糊。
“医院让我们住院治疗,我们住了半个月,又是吃药又是输液,可一点效果都没有。后来听人说您治病有办法,我们就赶紧从欧洲回来,专程找您看看。”宋先生的儿子说完,满眼期待地看着方言,希望能得到不一样的答案。
“震颤麻痹综合症……”方言听着有点耳熟,他稍微想了下才想起来这个病在自己上学的时候西医已经改名成帕金森病了。
注意这个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症不是一回事。
这个病最常见的初始症状,表现为肢体在静止时(如静坐、手抖放膝上)出现不自主抖动,活动时减轻、入睡后消失,其中“右手震颤”尤为典型。
然后就是肌肉僵硬、活动时阻力增加,患者常感觉肢体“发沉”“紧绷”,严重时会导致身体姿势异常(如弯腰驼背)。
接着站立或行走时平衡能力下降,易摔倒。
动作变慢、幅度变小,如穿衣、扣纽扣、拿筷子等精细动作困难,走路时起步费力、步伐细碎,也就是所谓的“慌张步态”,说话语速变慢、语调单调。
晚期患者甚至无法独立站立。
除运动症状外,患者还常伴随非运动症状,如失眠、头晕、便秘、抑郁焦虑、记忆力减退等。
眼前这位宋先生的症状,确实能和这个对上号。
方言对着患者宋先生问道:
“您这手抖,是不是坐着不动的时候最明显?比如吃饭前手放在桌上,会自己抖;要是伸手去拿筷子,抖得反而轻一点?还有晚上睡觉的时候,躺下后手抖会不会停?”
宋先生慢慢抬起右手,手腕轻轻晃了晃,能明显看到手指在不自主震颤,他吃力地开口:
“是……坐着不动的时候最厉害,拿东西、做事的时候能好点……晚上躺床上,要等好一会儿才能不抖,有时候半夜醒了,手又开始抖,翻个身都费劲。”
他说话的时候,表情呆板,说话缓慢没有感情,一点点的往外挤词儿似的,而且说到最后,他嘴角已经开始漏口水下来了。
他助理看到赶紧擦干净。
方言又指了指宋先生的肩膀,继续追问:“那您平时觉得胳膊、腿发沉吗?比如想抬胳膊够东西,会不会觉得没力气,动作慢半拍?”
宋先生这会儿像是死机似的,张了张嘴像是在反应。
一旁的宋先生儿子急忙补充:“对对!我爸现在穿衣服都得我帮着,自己抬胳膊要半天,扣纽扣得盯着慢慢扣,稍微急一点就扣错;走路也是,脚抬不高,小碎步往前挪,生怕摔了,出门都得推着轮椅跟着。”
方言点点头,起身走到宋先生身边,轻轻握住他的右手手腕,感受肌肉的张力能明显感觉到肌肉僵硬,不像正常人放松时那样柔软,稍微转动手腕,就能感觉到明显的阻力。
他又让宋先生试着握握拳,宋先生的手指缓慢收拢,动作僵硬且不协调,握拳后再展开,同样慢得吃力。
方言接着对宋先生说道:
“您吐舌头我看看。”
宋先生听到后好几秒才张嘴吐出舌头来,方言表现的也很有耐心,一直等着。
一直到宋先生吐出舌头来。
方言看到宋先生的手开始疯狂的抖动起来,口水“哗”一下淌了下来。
一旁的助理眼疾手快,立马就用手帕给接住了。
“不好意思!”宋先生这会儿还对着方言道歉。
方言刚才已经看到舌头了,舌苔前段黄带灰。
总的来说,他的神志还是相对清晰的,还是有自己判断的,但是反应速度慢。
他收回手过后,手的震颤又停下来了。
仔细看还是有小规模的抖动。
方言摇摇头说道:“没事儿,我摸一下脉。”
接着方言开始摸脉,然后对着患者问道:
“宋先生,您吃饭,睡觉,上厕所大小便怎么样?”
宋先生的儿子刚想代替回答,方言对着他摆摆手,示意让宋先生自己来回答。
这也相当于是测试。
宋先生喉结慢慢滚动了两下,眼神微微聚焦,一字一顿地说道:“吃……吃得少,嚼东西没力气,咽下去费劲,有时候还会呛到……睡不好,半夜总醒,醒了手就抖,翻个身要好久……大便……好几天一次,干得很,得用……用开塞露才行……小便还好,就是起夜多,一晚上要起来两三次。”
他说话时,右手始终在轻微震颤,说到“费劲”“干得很”这些词时,还会下意识地攥攥拳,可手指僵硬得只能勉强弯曲,动作慢得像生锈的零件在转动。
方言一边听,一边指尖感受着脉象,脉沉细而弦。
接着方言有开始摸他的右手脉。
同时继续问道:
“欧洲那边用过什么药?”
宋先生听到这话,把目光投向自己的儿子还有助理。
助理很快就拿出了一个袋子,上面就是检查报告,还有治疗的些单据。
方言看了下,用的是左旋多巴单方片剂100mg /片,并且还用了辅助用药,一种抗胆碱能药物苯海索。
方言眯了眯眼睛,这种抗胆碱能药物的副作用很明显,包括口干、便秘、视力模糊、认知迟钝,宋先生本身就有“大便干、反应慢”的问题,服用后可能会加重这些症状,甚至让他感觉“身体更僵硬、没力气”,这也是他觉得“用药无效”的重要原因。
右手摸完后,还是脉沉细而弦。
方言收回手后,对着患者和他家属说道:
“您这个情况在我们中医里叫‘颤证’,是因为阴血不足,筋脉失养,脉络瘀滞,气血亏虚,虚风内动,肢体震颤所导致。”
“说白了,就是您身子里的‘营养’和‘力气’都不够,筋脉没养住,气血也跑不通,才让手不受控制地抖、身子发僵。欧洲用的药只盯着‘抖’这个症状,没补您身子的底子,反而加重了便秘、反应慢的毛病,所以没效果。”
宋先生的儿子听完后,说道:
“那方大夫,这些病能够调过来吗?”
方言点头说道:
“当然可以,中医治疗这个有专门的一个方子,叫做定振丸,是明朝时候一个中医发明的,记录在古籍里面。”
“稍微做点修改过后,就可以用在宋先生身上了。”
“停西药后开始吃,顺利的话很快他的症状就会好转。”
ps:6000字基本章更新完毕。
(本章完)
听到方言这个问题,患者一家人倒是没有显得太奇怪,互相对视了一下,然后患者就对着方言说道:
“汪大夫算是我们家的朋友,家里人有个头疼脑热的都找他治疗,之前我这个病也找他治疗过,但是他对这种病不拿手,后来就给我们推荐了日本的其他大夫,我的尾椎骨结核就是在他介绍的大夫那里治疗的。”
说完他还补充道:
“这次我们回国来找您,也是他推荐的。”
他们说的话方言并不是全然相信,从他们刚才的反应来看,是已经料到方言会问,并且准备了这套说辞。
方言也并没有继续追问关于汪真林的事儿,而是点了点头说道:
“原来如此。”
接着他就对着患者说道:
“把左手给我,我把一下脉。”
方言的这个反应明显有些让患者一家人错愕,如果按照逻辑上来说,方言这时候应该是借着机会就问他们关于要捐楼的事儿了。
结果方言压根就没问。
搞得几个人话都到嘴边了,又硬生生的止住了。
方言接着又让患者吐出舌头来看了下舌象。
患者舌苔薄白而腻。
接着方言一直都没说话也没问问题,就这么一直把左右手的脉搏给摸完了。
脉搏濡软。
接着方言写好了医案后,才对着患者问道:
“现在能站起来吗?”
患者听到方言的问题,先愣了一下,然后才说道:
“哦,可以站起来,但是走路的话走不了几步。”
方言对着他说道:
“站起来看看。”
患者按照方言说的站了起来。
“放松,走两步。”方言说道。
患者继续照做,不过因为动作引发了身体上的疼痛,让他的动作出现了变形。
方言看到患者原来和正常人一样的形态,因为身体上的疼痛,逐渐就自然成了佝偻的状态,走路的走了四五步后,就开始小步小步的挪动了。
方言没有叫停,患者还是继续挪动,直到患者头上的冷汗都下来了,他停下脚步对着方言问道:
“方大夫,现在行了吗?”
方言点头说道:
“行了。”
听到这话患者如蒙大赦,赶紧重新让人把轮椅推到他身边,重新坐了上去,他抹了一把头上的汗水,对着方言说道:
“我这个脚踝关节痛得很,走不了多远就这样。”
方言来到患者身边蹲下,撩开他的裤腿,查看他说的脚踝疼痛的地方。
患者给方言指了指,方言并没有看出有任何红肿的迹象,方言捏了捏问道:
“我这么弄会痛吗?”
患者说道:
“有点,但是不明显,没有自己走路来得痛。”
方言点点头站起对患者问道:
“最近吃东西和上厕所怎么样?”
患者回应道:
“只要一吃东西就会感觉肚子胀,所以我平日里吃的都比较少。”
“上厕所也还挺正常的。”
方言继续问道:
“睡觉呢?做梦不?”
患者听到方言的问题当即点头道:
“做梦,而且老是被痛醒。”
方言听到后沉吟了一下,对着患者说道:
“脱衣服。”
“啊?”患者一怔,没想到方言突然提出了这个要求来。
“我要检查一下你上半身的骨头。”方言认真的说道。
听到方言都这么说,患者当然只能照着做。
他一脱掉衣服,方言就看到不对劲的地方了,患者的第十二胸椎,还有第一腰椎明显出现高凸。
方言上去按了按,患者自己疼得倒吸一口凉气。
“嘶……痛痛痛!”
他身体赶紧往一旁躲。
方言问道:
“这里是不是比脚踝更明显?而且晚上躺着的时候,疼得会更厉害?”
患者疼得额头冒冷汗,用力点头:
“是……晚上躺平了,腰就像被针扎一样,只能侧着睡,还总被痛醒。”
方言收回手,说道:
“你这不是单纯的尾椎骨结核复发,而是结核杆菌已经侵袭到胸椎和腰椎了,第十二胸椎、第一腰椎高凸,是‘骨痨’后期‘痰瘀互结、骨质受损’的典型表现;脚踝疼痛没有红肿,是‘痰浊下注’导致的放射痛,不是脚踝本身出了问题。”
他拿起笔,在医案上补充:
“舌苔薄白而腻、脉搏濡软,说明体内有‘痰湿’;吃东西腹胀,是‘脾虚失运’,脾虚生痰湿,痰湿与结核余毒结合,阻滞经络、侵蚀骨骼,才会出现腰痛、活动受限、放射痛这些症状。之前在日本治疗,可能只控制了尾椎骨的局部症状,没清除体内的痰湿和余毒,所以一遇到免疫力下降,就扩散到了胸椎和腰椎。”
这时候家属对着方言问道:
“那方大夫,这个病能治吗?”
方言说道:
“这个需要分成好几个步骤来治疗,时间用的就比较久了。”
“要用多久时间?”患者问道。
方言说道:
“至少两个月时间。”
听到方言这话,患者和家属都一愣。
“两个月时间不长,这个没问题。”
方言听到他们这说,说道:
“我说的是住院治疗两个月时间。”
患者点头说道:
“住院治疗两个月时间也不长,我们能够接受,就算是一年时间我们都能接受,只要是能够把病治好就行了。”
他说完家里人也纷纷附和道:
“没错,我们也是这么想的,这次回国来就是为了把这个一直复发的结核病给治好的。”
“方大夫您尽管想办法治病,我们一定全力配合。”
方言点点头说道:
“那行,你们现在就先去住院吧,过半个小时熬好的药会送到病房去。”
说完方言对着护士招手,让她带着人去办理入院手续。
护士立马就对着患者和家属打招呼,让他们跟着一起过去。
这次方言没有选择当着他们的面来开药方,就是想看看他们会不会等着自己开方子,结果这家人一点都没有犹豫,直接就跟着护士走了出去。
等到他们人走了之后,方言才皱起眉头。
什么情况?
难道这家人和汪真林不是一伙的?
方言脑子里又把他们刚才进来后说的话,从头到尾的在脑海里过了一遍,除了最开始回答的有些积极外,确实好像没啥问题,结核也是真的。
毕竟身体上的变形是正儿八经的。
总不能是回来传播结核病毒的吧?
关键是骨结核属于是肺外结核,并不会传染啊。
难道真是自己想多了?
方言开始在脑子里回忆了一下汪真林之前行为的很多可疑的地方。
廖主任调查发现汪真林在日本横滨的诊所原本生意不好,但最近突然有钱装修买新车,资金来源不明。
他编造的经历漏洞百出,对中医专业知识掌握不足,还从日本回来,这些都让人怀疑他的真实目的。
特别是他曾在日占区可能为日本人收集中医资料的历史背景,增加了间谍嫌疑。
在晚宴上,汪真林主动和陆东华攀关系,被拒绝后仍不死心。
后来在病人中散布“捐楼规矩“的说法,导致多位侨商家属一上来就提捐楼,这明显是刻意制造混乱或测试方言的反应。
这种操作不像普通患者行为,更像是有人教唆。
再来看这家人,他们与汪真林同坐一桌,患者声称汪真林是“家庭朋友“,推荐他们回国治病。
但他们的反应有些刻意,当自己没按预期追问汪真林或捐楼时,他们显得错愕,说明可能事先准备过说辞。
不过患者的病情真实,骨结核导致的椎体变形和疼痛症状无法伪装,住院配合度也高。
比较关键的是他们的态度:当要求住院两个月时,他们毫不犹豫答应,甚至主动说“一年也能接受“。
这家人病情真实且配合。
另外,患者提到在日本经汪真林介绍治疗尾椎结核“治愈“,但实际复发扩散,这可能暗示汪真林或其关联的日本医疗方存在治疗缺陷,比如没有彻底清痰湿余毒。
但话说回来了,这也没办法直接证据指向阴谋。
所以方言现在初步认为,这家人大概率是“干净“的真实患者,但被汪真林当作“烟雾弹“利用。
汪真林通过推荐他们,让关注点落在这家人身上,分散对他目的的注意。
方言也不想那么多,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日本和天津那边都还在调查汪真林,好多事情其实不用自己操心。
只要调查清楚后,汪真林有问题,自然有人收拾他。
他拿起处方笺开始写方子:
潞党参10g,焦白术10g,淮山药12g,生熟苡仁各12g,泽泻10g,赤白苓各10g,炒车前子15g(包煎),煨木香3g,陈皮5g,干荷叶1角。
这个方子是围绕着健脾祛湿和胃来的,主要是针对患者的脾虚失运,痰湿又与结核余毒结合侵蚀骨骼的情况。
简单来说骨结核的治疗核心就是清余毒、补正气、修骨骼,这个方子虽不直接杀结核杆菌,但通过健脾祛湿解决了患者的体质短板。
相当于是釜底抽薪,解决最关键的问题。
方言认为两个月左右,用着服药可以把问题解决。
虽然这个人看起来有点问题,但是他毕竟是患者,而且还是正儿八经的投了钱的,方言改治还是得治。
就在方言写好方子打算给护士,让她拿去药房煎药的时候,安东这时候推开门走了进来,对着方言说道:
“师父,汪真林走了。”
“走了?”
“对。”
“刚才和他一起的人叫了他一声,他和我们这边打了个招呼就走了,现在应该是去住院部了。”
方言听到安东这话,对着他问道:
“他在你们那边有做什么事儿吗?或者打听我的什么情况吗?”
安东摇摇头说道:
“就是很正常的沟通,一直都在讨论病人的病情,师公还问了他为什么不到这边来,他捐楼的事儿是他好心办坏事,所以不好意思过来。”
方言皱起眉头,这个汪真林目标感越来越模糊了。
好像今天是特意做给方言看似的。
“师父,需要我去住院部盯着他吗?毕竟还有个肺间质纤维化的病人在那边。”安东这时候对着方言问道。
方言想了下,摆摆手说道:
“不用,那边的人我已经早就给他们知会过了。”
安东听到这里点了点头。
接下来,方言叫进了第四个患者。
这位患者姓宋,是这批人里年龄最大的,今年已经六十岁。他由助理推着轮椅进来,方言之所以认得他,是因为宋先生之前上过香江的电视,他是做服装生意的,在当地小有名气。
陪着他来的是他儿子,方言在接待宴上也见过。
“宋先生,您现在主要是什么情况?”方言示意他们坐下,开门见山地问道。
宋先生的儿子先接过话,语气里带着急切:
“方大夫,我父亲十个月前在家走楼梯时摔了一跤,左手上臂骨折了。当时骨折养了两个月就好了,可没过多久,他就开始失眠、头晕。又过了一阵,早上起床时甚至会突然昏迷,我们一开始以为是癫痫,赶紧送他去香江的医院检查,结果什么问题都没查出来。”
他顿了顿,接着说:
“最麻烦的是最近三个月,我父亲开始双手发抖,右手抖得尤其厉害,而且越来越严重。这两个月下来,他已经没法自己穿衣、拿筷子、握笔了,连走路都走不稳,说话也变得慢吞吞的,半天才能说一句完整的话。”
“我们后来又带他去欧洲的几家大医院检查,最后都说这是颤麻痹综合症……对!就是震颤麻痹综合症!”宋先生的儿子说着,还特意重复了一遍病名,怕方言没听清。
“对对,就是这个病!”宋先生在一旁虚弱地附和,声音缓慢而含糊。
“医院让我们住院治疗,我们住了半个月,又是吃药又是输液,可一点效果都没有。后来听人说您治病有办法,我们就赶紧从欧洲回来,专程找您看看。”宋先生的儿子说完,满眼期待地看着方言,希望能得到不一样的答案。
“震颤麻痹综合症……”方言听着有点耳熟,他稍微想了下才想起来这个病在自己上学的时候西医已经改名成帕金森病了。
注意这个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症不是一回事。
这个病最常见的初始症状,表现为肢体在静止时(如静坐、手抖放膝上)出现不自主抖动,活动时减轻、入睡后消失,其中“右手震颤”尤为典型。
然后就是肌肉僵硬、活动时阻力增加,患者常感觉肢体“发沉”“紧绷”,严重时会导致身体姿势异常(如弯腰驼背)。
接着站立或行走时平衡能力下降,易摔倒。
动作变慢、幅度变小,如穿衣、扣纽扣、拿筷子等精细动作困难,走路时起步费力、步伐细碎,也就是所谓的“慌张步态”,说话语速变慢、语调单调。
晚期患者甚至无法独立站立。
除运动症状外,患者还常伴随非运动症状,如失眠、头晕、便秘、抑郁焦虑、记忆力减退等。
眼前这位宋先生的症状,确实能和这个对上号。
方言对着患者宋先生问道:
“您这手抖,是不是坐着不动的时候最明显?比如吃饭前手放在桌上,会自己抖;要是伸手去拿筷子,抖得反而轻一点?还有晚上睡觉的时候,躺下后手抖会不会停?”
宋先生慢慢抬起右手,手腕轻轻晃了晃,能明显看到手指在不自主震颤,他吃力地开口:
“是……坐着不动的时候最厉害,拿东西、做事的时候能好点……晚上躺床上,要等好一会儿才能不抖,有时候半夜醒了,手又开始抖,翻个身都费劲。”
他说话的时候,表情呆板,说话缓慢没有感情,一点点的往外挤词儿似的,而且说到最后,他嘴角已经开始漏口水下来了。
他助理看到赶紧擦干净。
方言又指了指宋先生的肩膀,继续追问:“那您平时觉得胳膊、腿发沉吗?比如想抬胳膊够东西,会不会觉得没力气,动作慢半拍?”
宋先生这会儿像是死机似的,张了张嘴像是在反应。
一旁的宋先生儿子急忙补充:“对对!我爸现在穿衣服都得我帮着,自己抬胳膊要半天,扣纽扣得盯着慢慢扣,稍微急一点就扣错;走路也是,脚抬不高,小碎步往前挪,生怕摔了,出门都得推着轮椅跟着。”
方言点点头,起身走到宋先生身边,轻轻握住他的右手手腕,感受肌肉的张力能明显感觉到肌肉僵硬,不像正常人放松时那样柔软,稍微转动手腕,就能感觉到明显的阻力。
他又让宋先生试着握握拳,宋先生的手指缓慢收拢,动作僵硬且不协调,握拳后再展开,同样慢得吃力。
方言接着对宋先生说道:
“您吐舌头我看看。”
宋先生听到后好几秒才张嘴吐出舌头来,方言表现的也很有耐心,一直等着。
一直到宋先生吐出舌头来。
方言看到宋先生的手开始疯狂的抖动起来,口水“哗”一下淌了下来。
一旁的助理眼疾手快,立马就用手帕给接住了。
“不好意思!”宋先生这会儿还对着方言道歉。
方言刚才已经看到舌头了,舌苔前段黄带灰。
总的来说,他的神志还是相对清晰的,还是有自己判断的,但是反应速度慢。
他收回手过后,手的震颤又停下来了。
仔细看还是有小规模的抖动。
方言摇摇头说道:“没事儿,我摸一下脉。”
接着方言开始摸脉,然后对着患者问道:
“宋先生,您吃饭,睡觉,上厕所大小便怎么样?”
宋先生的儿子刚想代替回答,方言对着他摆摆手,示意让宋先生自己来回答。
这也相当于是测试。
宋先生喉结慢慢滚动了两下,眼神微微聚焦,一字一顿地说道:“吃……吃得少,嚼东西没力气,咽下去费劲,有时候还会呛到……睡不好,半夜总醒,醒了手就抖,翻个身要好久……大便……好几天一次,干得很,得用……用开塞露才行……小便还好,就是起夜多,一晚上要起来两三次。”
他说话时,右手始终在轻微震颤,说到“费劲”“干得很”这些词时,还会下意识地攥攥拳,可手指僵硬得只能勉强弯曲,动作慢得像生锈的零件在转动。
方言一边听,一边指尖感受着脉象,脉沉细而弦。
接着方言有开始摸他的右手脉。
同时继续问道:
“欧洲那边用过什么药?”
宋先生听到这话,把目光投向自己的儿子还有助理。
助理很快就拿出了一个袋子,上面就是检查报告,还有治疗的些单据。
方言看了下,用的是左旋多巴单方片剂100mg /片,并且还用了辅助用药,一种抗胆碱能药物苯海索。
方言眯了眯眼睛,这种抗胆碱能药物的副作用很明显,包括口干、便秘、视力模糊、认知迟钝,宋先生本身就有“大便干、反应慢”的问题,服用后可能会加重这些症状,甚至让他感觉“身体更僵硬、没力气”,这也是他觉得“用药无效”的重要原因。
右手摸完后,还是脉沉细而弦。
方言收回手后,对着患者和他家属说道:
“您这个情况在我们中医里叫‘颤证’,是因为阴血不足,筋脉失养,脉络瘀滞,气血亏虚,虚风内动,肢体震颤所导致。”
“说白了,就是您身子里的‘营养’和‘力气’都不够,筋脉没养住,气血也跑不通,才让手不受控制地抖、身子发僵。欧洲用的药只盯着‘抖’这个症状,没补您身子的底子,反而加重了便秘、反应慢的毛病,所以没效果。”
宋先生的儿子听完后,说道:
“那方大夫,这些病能够调过来吗?”
方言点头说道:
“当然可以,中医治疗这个有专门的一个方子,叫做定振丸,是明朝时候一个中医发明的,记录在古籍里面。”
“稍微做点修改过后,就可以用在宋先生身上了。”
“停西药后开始吃,顺利的话很快他的症状就会好转。”
ps:6000字基本章更新完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