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重大突破,不服输
上午。
方唯去县里拜访了徐博,两人之间有很多共同的话题。
只可惜聊了一个多小时之后,徐博要去开会,方唯这才起身告辞。然后他去了研究所,把所有人都惊动了,不少技术人员都跑过来向他请教育种方面的问题。
“不如这样,下午咱们开一个报告会,我先讲一下这两年新的体会,然后再回答大家的问题好吧?”
现场的人太多,再加上临近中午,方唯便重新作了安排。
研究所的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自然很开心,这么长时间以来他们也积累了大量的问题,正好有个机会可以和方支书探讨一下。
方唯回去吃了午饭,下午刚上班就来到了研究所。
负责人把他请进了报告厅,所里的技术人员已经提前抵达,报告厅里坐的满满的。
“下面我就讲一下其他作物的育种技术发展,这其中不包含水稻育种。近年来,国外广泛应用了转基因技术,使得育种技术突飞猛进.”
方唯在台上讲了两个小时,从国外的转基因技术讲起,然后谈到了国内在杂交育种方面的进步。
这可不是泛泛而谈,讲的内容里面有很多干货,让大家听得如痴如醉。都是搞技术的,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受益匪浅。
方唯讲完之后,大家开始提问。
他很有耐心的回答了这些问题,时间不知不觉到了傍晚,有不少人还显得意犹未尽。
“今天就到这儿吧,我的肚皮都快饿瘪了,等以后有机会了咱们再交流。”
方唯实在有点扛不住大家的热情,而且天色已晚,他便赶紧结束了今天的活动回家吃饭。
这会儿,盘莲已经做好了晚餐。见男人回来了,她就赶紧去热了一下饭菜,然后两人便坐下来吃饭。
“三哥,不是说好回来休息的吗?怎么还越来越忙?”
吃饭的时候,盘莲有点不满的说道。
她倒不是嫌对方回家晚了,而是既然已经离开了瑶岭农业就应该少操心,免得出力不讨好。
“好歹也是我一手创建的企业,肯定是希望能越来越好。接下来就没这么多的事了,过两天咱们出去转转,顺便采购一些年货。”
方唯笑着解释了一句,他知道婆娘不是小气的人,大概是对瑶岭集团的某些人有意见。
他没有试图说服对方,仅仅是轻描淡写的岔开了话题。
过了两天。
夫妻两人就驾车离开了村里,去了几个景点玩了玩。
回来后,社里的分红款正好到账,两人和其他社员一样去领了分红,加一起也有不少钱。
距离春节越来越近,两口子准备好了一切所需,静等着斌斌一家人和阿姐的到来。阿姐提前乘飞机抵达了羊城,然后和斌斌一家子在年前回到了村里。
大哥一家今年在省城过年,涛涛也会回家过年,一家人好不容易团聚在了一起。
正月初二。
小洁一家三口赶回了村里,盘莲高兴的合不拢嘴,一家人终于凑齐了。
过年这几天,孙道人一直住在方唯家里,他看着方家越来越兴旺,同样感到很欣慰。
老道最喜欢的就是和斌斌聊天,他还记得当初在诊所时的那些老病号,一聊起来就没完。
田炳义和二姐也过来玩了一天,家里难得有这么多人,好在在厨房干活搭把手的人也多,吃饭倒不成问题。
等过了大年初五,家里的喧嚣散去,便又恢复到了冷清的样子。
方唯他们三人干脆就去了瑶寨,在山上住了小半个月。
孙道人提前返回了三清观,他该和方唯说了,以后不会再下山了,大家要是有空可以去山上看他。
从瑶寨回到家里,三人便收拾收拾,提前回到了夏楚县。
“老板,你这一走就是好几个月,耐盐碱冬油菜的研究又有了新的突破。”
叶晨见到方唯之后,嘴巴就没停过。
整个冬天,最大的一件事就是冬油菜的研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耐盐碱冬油菜的越冬试验很成功,越冬的成功率超过了98%,生长活性表现的很旺盛。
这个冬季对于当地来说,属于比较寒冷的年份,而油菜安全过冬,说明还远没有达到抗寒的临界值。
“这可是一个好消息,走,去研发中心看看。”
方唯听到这个消息显得很高兴,当即就和叶晨一起去了研发中心。
冯小江和方涛听说老板来了,都分别放下手里的工作跑了过来,陪着对方去了试验田。
“我们在大棚里培育已经进行到了第五轮,变异品种的冬油菜基本稳定,而且已经采收了一批种子。越冬实验很成功,到了年底就可以进行大面积试种了。”
冯小江滔滔不绝的介绍了耐盐碱冬油菜的情况,根据检测,这种冬油菜的耐盐临界值为0.8%,抗寒临界值约为-25度。
耐盐临界值还是很不错的,基本上可以在所有的中度盐碱地种植。
抗寒临界值虽然还比不上西北农科院搞出来的冬油菜,但也基本够用。除了大西北部份纬度偏高的地区之外,大部分地区都能种植。
“不错,非常不错,咱们不一定非要和人家抗寒临界值。其他诸如产量、含油率等指标都达到了先进水平,未来可期啊。”
方唯是行家,他一边听取汇报,一边查看了检测报告。
他对于目前的数据感到很满意,未来要是进行更新换代的话,可以再把耐盐临界值以及抗寒临界值再提高一些。
当务之急是产量问题。
“按照我们的估算,咱们的冬油菜亩产在400斤-450斤,绝对属于高产品种。”
稍后,冯小江对耐盐碱油菜的亩产做了估算,产量十分可观。
当然,这个产量仅仅是预估值,想要得到详细的数据,只能通过大面积种植才能得到。
“接下来可以尝试育种,目前的数据完全达到了目标值,争取早日定型。”
方唯并不是完美主义者,这个耐盐碱油菜的数据已经超出了期望值,没必要再继续精益求精。
先把这个品种搞出来,然后再进行技术迭代,这才是聪明的做法。
“好的,我们会继续努力的。”
冯小江回应了一句,脸上露出了笑容。
方唯扭头看向了方涛,问道:“涛涛,耐盐碱冬小麦的研究有什么进展?”
“进展不大,无论是耐盐临界值亦或是抗寒临界值都不理想。我打算在开春之后重新更杂交育种的材料,看能不能另辟蹊径有所突破。”
方涛很恼火,冯小江负责的耐盐碱冬油菜项目已经临近成功,而自己的耐盐碱冬小麦项目却没有进展。
不过他还是强压下了心里的急躁,打算重头再来。
“你们不要灰心,想当初我带人研究高产杂交小麦,可是折腾了好些年才成功。涛涛,你就按照你的思路去做,不急,公司等得起。”
方唯没有埋怨侄子,而是让对方不要心急,这个项目成功与否没有时间期限。
涛涛顿时感觉身上的压力小了很多,不过他也不会松懈,不愿意就这样输给冯小江。
方唯在试验田转了一圈,便回到了办公室。
开春在即,有很多事情需要他亲自处理,特别是一些大额的支出。
他中午都没有回家,在食堂吃过饭便回到办公室继续处理文件,一直忙活到下午下班才算松了一口气。
“叶助理,把这些文件下发下去吧。”
方唯把剩下的事情交给了叶晨,自己便回家去了。
“三哥,今天很忙吧?”
阿姐准备好了晚饭,三人坐下之后,盘莲笑着问了一句。
“是啊,几个月不在这边,还是积累了一堆事情。不过还好,今天都处理的差不多了,接下来就会这么忙乱了。”
方唯点点头,一边说话一边开始吃饭。
盘莲也不再言语,等吃完饭就和阿姐坐到一旁去看电视。
这边距离县城不是很远,有线电视、电话线、通讯基站等等都一应俱全。
方唯泡了一杯茶走进了书房坐下,开始查看培育耐盐碱小麦的记录。
技术人员根据他的方案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从技术上来说没什么问题,那就只能是育种材料的问题了。
这样看来,涛涛提出来更换育种材料是对的,培育新品种本来就是反复筛选的过程,一条道走到黑没有任何的意义。
“那就再试一试吧。”
方唯放下了手里的记录本,认为涛涛的想法是正确的。
第二天。
他派叶晨去火车站接人,接回来了十几个年轻人。
他们都是瑶寨的子弟,上过学,起码都有中专学历。这些人都愿意跟着方唯干,方唯也答应了,所以他们就不远万里来到了大西北。
晚上。
方唯在食堂请他们吃饭,这么远的路途坐火车真不容易,这两天就让他们好好休息休息,适应一下这边的环境,然后再开始工作。
叶晨已经帮他们安排了宿舍,接下来还会安排入职前的培训。
方唯深知耐盐碱作物属于小众产品,所以更应该加强研发,必须要把产品线丰富起来才行。(本章完)
方唯去县里拜访了徐博,两人之间有很多共同的话题。
只可惜聊了一个多小时之后,徐博要去开会,方唯这才起身告辞。然后他去了研究所,把所有人都惊动了,不少技术人员都跑过来向他请教育种方面的问题。
“不如这样,下午咱们开一个报告会,我先讲一下这两年新的体会,然后再回答大家的问题好吧?”
现场的人太多,再加上临近中午,方唯便重新作了安排。
研究所的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自然很开心,这么长时间以来他们也积累了大量的问题,正好有个机会可以和方支书探讨一下。
方唯回去吃了午饭,下午刚上班就来到了研究所。
负责人把他请进了报告厅,所里的技术人员已经提前抵达,报告厅里坐的满满的。
“下面我就讲一下其他作物的育种技术发展,这其中不包含水稻育种。近年来,国外广泛应用了转基因技术,使得育种技术突飞猛进.”
方唯在台上讲了两个小时,从国外的转基因技术讲起,然后谈到了国内在杂交育种方面的进步。
这可不是泛泛而谈,讲的内容里面有很多干货,让大家听得如痴如醉。都是搞技术的,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受益匪浅。
方唯讲完之后,大家开始提问。
他很有耐心的回答了这些问题,时间不知不觉到了傍晚,有不少人还显得意犹未尽。
“今天就到这儿吧,我的肚皮都快饿瘪了,等以后有机会了咱们再交流。”
方唯实在有点扛不住大家的热情,而且天色已晚,他便赶紧结束了今天的活动回家吃饭。
这会儿,盘莲已经做好了晚餐。见男人回来了,她就赶紧去热了一下饭菜,然后两人便坐下来吃饭。
“三哥,不是说好回来休息的吗?怎么还越来越忙?”
吃饭的时候,盘莲有点不满的说道。
她倒不是嫌对方回家晚了,而是既然已经离开了瑶岭农业就应该少操心,免得出力不讨好。
“好歹也是我一手创建的企业,肯定是希望能越来越好。接下来就没这么多的事了,过两天咱们出去转转,顺便采购一些年货。”
方唯笑着解释了一句,他知道婆娘不是小气的人,大概是对瑶岭集团的某些人有意见。
他没有试图说服对方,仅仅是轻描淡写的岔开了话题。
过了两天。
夫妻两人就驾车离开了村里,去了几个景点玩了玩。
回来后,社里的分红款正好到账,两人和其他社员一样去领了分红,加一起也有不少钱。
距离春节越来越近,两口子准备好了一切所需,静等着斌斌一家人和阿姐的到来。阿姐提前乘飞机抵达了羊城,然后和斌斌一家子在年前回到了村里。
大哥一家今年在省城过年,涛涛也会回家过年,一家人好不容易团聚在了一起。
正月初二。
小洁一家三口赶回了村里,盘莲高兴的合不拢嘴,一家人终于凑齐了。
过年这几天,孙道人一直住在方唯家里,他看着方家越来越兴旺,同样感到很欣慰。
老道最喜欢的就是和斌斌聊天,他还记得当初在诊所时的那些老病号,一聊起来就没完。
田炳义和二姐也过来玩了一天,家里难得有这么多人,好在在厨房干活搭把手的人也多,吃饭倒不成问题。
等过了大年初五,家里的喧嚣散去,便又恢复到了冷清的样子。
方唯他们三人干脆就去了瑶寨,在山上住了小半个月。
孙道人提前返回了三清观,他该和方唯说了,以后不会再下山了,大家要是有空可以去山上看他。
从瑶寨回到家里,三人便收拾收拾,提前回到了夏楚县。
“老板,你这一走就是好几个月,耐盐碱冬油菜的研究又有了新的突破。”
叶晨见到方唯之后,嘴巴就没停过。
整个冬天,最大的一件事就是冬油菜的研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耐盐碱冬油菜的越冬试验很成功,越冬的成功率超过了98%,生长活性表现的很旺盛。
这个冬季对于当地来说,属于比较寒冷的年份,而油菜安全过冬,说明还远没有达到抗寒的临界值。
“这可是一个好消息,走,去研发中心看看。”
方唯听到这个消息显得很高兴,当即就和叶晨一起去了研发中心。
冯小江和方涛听说老板来了,都分别放下手里的工作跑了过来,陪着对方去了试验田。
“我们在大棚里培育已经进行到了第五轮,变异品种的冬油菜基本稳定,而且已经采收了一批种子。越冬实验很成功,到了年底就可以进行大面积试种了。”
冯小江滔滔不绝的介绍了耐盐碱冬油菜的情况,根据检测,这种冬油菜的耐盐临界值为0.8%,抗寒临界值约为-25度。
耐盐临界值还是很不错的,基本上可以在所有的中度盐碱地种植。
抗寒临界值虽然还比不上西北农科院搞出来的冬油菜,但也基本够用。除了大西北部份纬度偏高的地区之外,大部分地区都能种植。
“不错,非常不错,咱们不一定非要和人家抗寒临界值。其他诸如产量、含油率等指标都达到了先进水平,未来可期啊。”
方唯是行家,他一边听取汇报,一边查看了检测报告。
他对于目前的数据感到很满意,未来要是进行更新换代的话,可以再把耐盐临界值以及抗寒临界值再提高一些。
当务之急是产量问题。
“按照我们的估算,咱们的冬油菜亩产在400斤-450斤,绝对属于高产品种。”
稍后,冯小江对耐盐碱油菜的亩产做了估算,产量十分可观。
当然,这个产量仅仅是预估值,想要得到详细的数据,只能通过大面积种植才能得到。
“接下来可以尝试育种,目前的数据完全达到了目标值,争取早日定型。”
方唯并不是完美主义者,这个耐盐碱油菜的数据已经超出了期望值,没必要再继续精益求精。
先把这个品种搞出来,然后再进行技术迭代,这才是聪明的做法。
“好的,我们会继续努力的。”
冯小江回应了一句,脸上露出了笑容。
方唯扭头看向了方涛,问道:“涛涛,耐盐碱冬小麦的研究有什么进展?”
“进展不大,无论是耐盐临界值亦或是抗寒临界值都不理想。我打算在开春之后重新更杂交育种的材料,看能不能另辟蹊径有所突破。”
方涛很恼火,冯小江负责的耐盐碱冬油菜项目已经临近成功,而自己的耐盐碱冬小麦项目却没有进展。
不过他还是强压下了心里的急躁,打算重头再来。
“你们不要灰心,想当初我带人研究高产杂交小麦,可是折腾了好些年才成功。涛涛,你就按照你的思路去做,不急,公司等得起。”
方唯没有埋怨侄子,而是让对方不要心急,这个项目成功与否没有时间期限。
涛涛顿时感觉身上的压力小了很多,不过他也不会松懈,不愿意就这样输给冯小江。
方唯在试验田转了一圈,便回到了办公室。
开春在即,有很多事情需要他亲自处理,特别是一些大额的支出。
他中午都没有回家,在食堂吃过饭便回到办公室继续处理文件,一直忙活到下午下班才算松了一口气。
“叶助理,把这些文件下发下去吧。”
方唯把剩下的事情交给了叶晨,自己便回家去了。
“三哥,今天很忙吧?”
阿姐准备好了晚饭,三人坐下之后,盘莲笑着问了一句。
“是啊,几个月不在这边,还是积累了一堆事情。不过还好,今天都处理的差不多了,接下来就会这么忙乱了。”
方唯点点头,一边说话一边开始吃饭。
盘莲也不再言语,等吃完饭就和阿姐坐到一旁去看电视。
这边距离县城不是很远,有线电视、电话线、通讯基站等等都一应俱全。
方唯泡了一杯茶走进了书房坐下,开始查看培育耐盐碱小麦的记录。
技术人员根据他的方案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从技术上来说没什么问题,那就只能是育种材料的问题了。
这样看来,涛涛提出来更换育种材料是对的,培育新品种本来就是反复筛选的过程,一条道走到黑没有任何的意义。
“那就再试一试吧。”
方唯放下了手里的记录本,认为涛涛的想法是正确的。
第二天。
他派叶晨去火车站接人,接回来了十几个年轻人。
他们都是瑶寨的子弟,上过学,起码都有中专学历。这些人都愿意跟着方唯干,方唯也答应了,所以他们就不远万里来到了大西北。
晚上。
方唯在食堂请他们吃饭,这么远的路途坐火车真不容易,这两天就让他们好好休息休息,适应一下这边的环境,然后再开始工作。
叶晨已经帮他们安排了宿舍,接下来还会安排入职前的培训。
方唯深知耐盐碱作物属于小众产品,所以更应该加强研发,必须要把产品线丰富起来才行。(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