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急剧扩张,诡异的大订单
时间匆匆。
聚力农业开始准备春播前的物资、农机和其他物品。
在夏楚县,公司的种植面积今年扩大到了30万亩,包括10万亩的苜蓿以及20万亩的耐盐碱作物。育种基地的面积扩大到了10万亩,试验田的面积也有所扩大。
公司的农工数量再次大幅增加,各部门也同样增加了人手。
另外还有两个种植示范基地同步建成,这两个基地分别在其他两个县,但相距都不是很远。
新增加的盐碱地,第一季全部种植海水稻,种植过海水稻的土地可以轮作大豆。到了今年年底,还会种植越冬作物,目前看只能种植耐盐碱冬油菜。
大笔的资金投入,使得公司的规模急剧扩大,带来的后果就是账面上的资金不是太充裕了。
“你就告诉我,现有的资金能不能坚持到秋收?”
财务部门的负责人向方唯作了汇报,方唯便问对方还能坚持多久。
“坚持到秋收肯定没问题,只要有足够的进项,公司的资金链就不会断裂。”
财务负责人来之前就进行过核算,现有的资金还能还能坚持一年。
公司账上的资金本来还挺充裕,就是因为今年的扩张幅度太大,资金投入十分巨大,才让他有些担忧。
“那就行了,你先回去,资金方面有什么问题及时向我报告。”
方唯松了一口气,等到秋收好之后就能大量回款,到时候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
上午坐在办公室里处理了几件公务,然后他就去了育种中心。
育种中心今年准备培育【海稻012】种子、【盐豆001】种子以及【紫盐002】种子。培育出来的种子除了自用之外,大部分会外销。
于浩带领销售部的人员已经打通了销售渠道,希望公司的种子产品今年能一炮打响。
在外人看来聚力农业的发展好像是顺风顺水,只有方唯自己知道,公司的起点还是太低了。这其中的关键就是资金,毕竟他起步时只投入了几百万元。
现在公司的营收虽然上来了,还欠着农业发展银行的1亿元贷款,但其实开销更大。
去年整个公司才仅有几万亩的土地,今年一下子就扩大到了60万亩,何止翻了一倍?土地多了,投入就大,需要购买新的农机、建设各项设施、增加员工人数,林林总总加起来就是一笔庞大的资金。
现在连财务都寄希望于丰收后的回款,可见公司的步子的确迈的有点大。
好在公司的资金还可以支撑一年,方唯在支出上并没有厉行节约,而是根据情况该的坚决。
转眼,春暖开,聚力农业正式展开了春播工作。
鉴于前期的投入足够,聚力农业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作业。不仅都能节省大量的人力,而且劳动效率很高,春播进行的很顺利。
方唯不禁想起了往年,往年这个时候他都会去京城开会,但现在他已经失去了资格了。
不过也没什么,反正他还有院士的头衔以及手里掌握的技术,一般情况下也不会有人专门针对他。
公司专门从事耐盐碱作物的育种、种植和节水灌溉技术服务,说到底也是一家小众的公司,暂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不过,在行业内部聚力农业还是有相当的名气的,春播之后前来参观考察的人员就没断过。
接待工作都交给了杨峰和王木齐,方唯基本上不露面,这样会省却很多麻烦。
“老板,有一家公司打算订购【海稻012】种子,不过咱们的产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对方希望我们能增加产量。”
现在正是当地的春播高峰期,要是改变生产计划还来得及。
但这件事杨峰和王木齐等人做不了主,所以他才来向方唯汇报,让对方拿主意。
“今年咱们可是准备培育4万亩的【海稻012】种子,大约可供400万亩-500万亩的盐碱地种植,对方是什么公司,居然需要这么大的数量?”
方唯停下了手里的事情,感觉这件事不正常。
“对方说主要用于出口,具体出口到哪里人家不愿意讲,说是商业机密。”
刚开始杨峰也觉得这不可能,但对方答应先期支付预付款,他才打消了一些顾虑。
“杨总,你和对方继续接触,如果需要我出面到时候再说。你记住,这件事不要轻易答应对方,在签订合同之前一定要慎之又慎。”
方唯还是不敢完全相信对方,这件事处处透着不合理,但暂时他还没有发现破绽。
于是就让杨峰继续和对方接触,如果真的是来了一个大客户,他也不想放过。
“好的,那我再摸摸对方的底。”
杨峰顿时引起了警觉,他跟着方唯也不是一年两年了,知道对方不会无的放矢。
方唯随后暂时放下了此事,对方是人是鬼,他估计最多再有一走的时间就能搞清楚。
过了几天,杨峰来向他汇报,那个大客户想和公司老板谈谈。
“那就见一下吧,这件事也不能一直拉扯,是该有个结果了。”
方唯欣然答应和对方见面,杨峰随即联系了那个大客户。
翌日。
两男一女来到了公司,方唯和杨峰在会议室见了他们。
这三个人一看就是商家精英,因为他们身上的那股味道他很熟悉,但并不代表值得信任。
“欢迎各位,罗经理,杨总和我说过你们的事情,但眼下的春播已经结束,今年是不是有点晚了?”
三个人当中的负责人姓罗,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的男子。
方唯先是和对方客套了一番,然后表明了自己的难处。
“方总,你这就把我们当外行了啊。虽然贵公司的春播工作业已完成,但周边很多县市还没开动呢,现在的时节并不晚。”
罗总显然不是外行,他明白这只是对方的假意推脱。
“哈哈,你也说了,每个地方的春播时间都不一样。罗总,我们的生产方略以销定产,你们要是追加定单,准备提供什么样的保证?”
方唯刚才是故意那样说的,既然对方揭穿了他也就不再藏着掖着。
现在问题不是公司不能增加产量,而是超过计划产量的部分很难销售出去。所以他才会问对方要保证,这也是通行的做法。
“我们和杨总说过,等签订了合同之后,我们会支付总货款10%的定金。”
罗总微微一笑,显然心里早就有了对策。
“这点保证金不够,你们要是有诚心,定金起码要支付总货款的50%。”
方唯摇了摇头,10%的保证金够干嘛的?等秋收之后对方如果不要货了,公司就会吃大亏。
关键是资金沉淀造成了资金周转不灵,这对于聚力农业来说可是大问题。
因此,方唯开口要50%的定金,就算到时候对方毁约,也不会对公司造成什么损失。这叫防患于未然,毕竟他根本摸不透对方的底细。
“这不可能!整个行业都没有这样的规矩。”
罗总的脸色当即就变得不好看了,随即拒绝了方唯的要求。
“那我就没办法了,规矩不都是人定的?我认为要支付总货款的50%定金才有安全感,要是贵方不同意,那就只能等以后有机会再合作吧。”
方唯不想和对方来回拉扯,因为是对方主动要求增产的,但又不愿意提供保证。
在这种情况下,他根本不敢相信对方,宁可放弃这一笔大订单。
“方总,我们公司是很有实力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你提出的条件实在是太苛刻,真的不能通融吗?”
罗总显然还不死心,试图说服方唯。
方唯只是一个劲的摇头,对他来说什么大订单都没有安全重要。对方提供不了安全保证,那么这笔生意他就不会做。
事情就这么简单。
那三个人见方唯油盐不进,只好告辞离去,出门的时候还说,要是方唯想通了,可以让杨峰给他们打电话。
方唯没搭理他们,转身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稍后,杨峰送完客人回来,便走进了屋里。
“老板,这件事你怎么看?”
杨峰还是没经验,他总觉得这几个人不像骗子。
因为对方对于商业规则和外贸规则都很熟悉,这一点是装不出来的。还有就是罗总身上的气质,妥妥的商业精英一枚。
但他更相信老板的判断,所以才会开口请教。
“他们未必是骗子,但比骗子更可恶!我暂时还搞不清楚对方的来路,但对方绝对是想给咱们挖坑。对方真要是有诚意,肯定会答应我的要求,要不然他们上哪里去找这么大一批货源?”
方唯说的简单直白,现在国内能批量培育海水稻种子的,就只有聚力农业一家别无分号。
要是在产量之内提前订货,给总货款的10%的定金倒无可厚非。
可问题是他们需要的货量远远超出了公司的计划产量,如果要接受对方订单,就得临时安排生产计划,扩大海水稻种子的培育规模。
这么做的后果就是把公司原有的计划打乱了,毕竟市场现在的容量有限,到时候对方要是违约,公司到哪儿说理去?(本章完)
聚力农业开始准备春播前的物资、农机和其他物品。
在夏楚县,公司的种植面积今年扩大到了30万亩,包括10万亩的苜蓿以及20万亩的耐盐碱作物。育种基地的面积扩大到了10万亩,试验田的面积也有所扩大。
公司的农工数量再次大幅增加,各部门也同样增加了人手。
另外还有两个种植示范基地同步建成,这两个基地分别在其他两个县,但相距都不是很远。
新增加的盐碱地,第一季全部种植海水稻,种植过海水稻的土地可以轮作大豆。到了今年年底,还会种植越冬作物,目前看只能种植耐盐碱冬油菜。
大笔的资金投入,使得公司的规模急剧扩大,带来的后果就是账面上的资金不是太充裕了。
“你就告诉我,现有的资金能不能坚持到秋收?”
财务部门的负责人向方唯作了汇报,方唯便问对方还能坚持多久。
“坚持到秋收肯定没问题,只要有足够的进项,公司的资金链就不会断裂。”
财务负责人来之前就进行过核算,现有的资金还能还能坚持一年。
公司账上的资金本来还挺充裕,就是因为今年的扩张幅度太大,资金投入十分巨大,才让他有些担忧。
“那就行了,你先回去,资金方面有什么问题及时向我报告。”
方唯松了一口气,等到秋收好之后就能大量回款,到时候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
上午坐在办公室里处理了几件公务,然后他就去了育种中心。
育种中心今年准备培育【海稻012】种子、【盐豆001】种子以及【紫盐002】种子。培育出来的种子除了自用之外,大部分会外销。
于浩带领销售部的人员已经打通了销售渠道,希望公司的种子产品今年能一炮打响。
在外人看来聚力农业的发展好像是顺风顺水,只有方唯自己知道,公司的起点还是太低了。这其中的关键就是资金,毕竟他起步时只投入了几百万元。
现在公司的营收虽然上来了,还欠着农业发展银行的1亿元贷款,但其实开销更大。
去年整个公司才仅有几万亩的土地,今年一下子就扩大到了60万亩,何止翻了一倍?土地多了,投入就大,需要购买新的农机、建设各项设施、增加员工人数,林林总总加起来就是一笔庞大的资金。
现在连财务都寄希望于丰收后的回款,可见公司的步子的确迈的有点大。
好在公司的资金还可以支撑一年,方唯在支出上并没有厉行节约,而是根据情况该的坚决。
转眼,春暖开,聚力农业正式展开了春播工作。
鉴于前期的投入足够,聚力农业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作业。不仅都能节省大量的人力,而且劳动效率很高,春播进行的很顺利。
方唯不禁想起了往年,往年这个时候他都会去京城开会,但现在他已经失去了资格了。
不过也没什么,反正他还有院士的头衔以及手里掌握的技术,一般情况下也不会有人专门针对他。
公司专门从事耐盐碱作物的育种、种植和节水灌溉技术服务,说到底也是一家小众的公司,暂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不过,在行业内部聚力农业还是有相当的名气的,春播之后前来参观考察的人员就没断过。
接待工作都交给了杨峰和王木齐,方唯基本上不露面,这样会省却很多麻烦。
“老板,有一家公司打算订购【海稻012】种子,不过咱们的产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对方希望我们能增加产量。”
现在正是当地的春播高峰期,要是改变生产计划还来得及。
但这件事杨峰和王木齐等人做不了主,所以他才来向方唯汇报,让对方拿主意。
“今年咱们可是准备培育4万亩的【海稻012】种子,大约可供400万亩-500万亩的盐碱地种植,对方是什么公司,居然需要这么大的数量?”
方唯停下了手里的事情,感觉这件事不正常。
“对方说主要用于出口,具体出口到哪里人家不愿意讲,说是商业机密。”
刚开始杨峰也觉得这不可能,但对方答应先期支付预付款,他才打消了一些顾虑。
“杨总,你和对方继续接触,如果需要我出面到时候再说。你记住,这件事不要轻易答应对方,在签订合同之前一定要慎之又慎。”
方唯还是不敢完全相信对方,这件事处处透着不合理,但暂时他还没有发现破绽。
于是就让杨峰继续和对方接触,如果真的是来了一个大客户,他也不想放过。
“好的,那我再摸摸对方的底。”
杨峰顿时引起了警觉,他跟着方唯也不是一年两年了,知道对方不会无的放矢。
方唯随后暂时放下了此事,对方是人是鬼,他估计最多再有一走的时间就能搞清楚。
过了几天,杨峰来向他汇报,那个大客户想和公司老板谈谈。
“那就见一下吧,这件事也不能一直拉扯,是该有个结果了。”
方唯欣然答应和对方见面,杨峰随即联系了那个大客户。
翌日。
两男一女来到了公司,方唯和杨峰在会议室见了他们。
这三个人一看就是商家精英,因为他们身上的那股味道他很熟悉,但并不代表值得信任。
“欢迎各位,罗经理,杨总和我说过你们的事情,但眼下的春播已经结束,今年是不是有点晚了?”
三个人当中的负责人姓罗,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的男子。
方唯先是和对方客套了一番,然后表明了自己的难处。
“方总,你这就把我们当外行了啊。虽然贵公司的春播工作业已完成,但周边很多县市还没开动呢,现在的时节并不晚。”
罗总显然不是外行,他明白这只是对方的假意推脱。
“哈哈,你也说了,每个地方的春播时间都不一样。罗总,我们的生产方略以销定产,你们要是追加定单,准备提供什么样的保证?”
方唯刚才是故意那样说的,既然对方揭穿了他也就不再藏着掖着。
现在问题不是公司不能增加产量,而是超过计划产量的部分很难销售出去。所以他才会问对方要保证,这也是通行的做法。
“我们和杨总说过,等签订了合同之后,我们会支付总货款10%的定金。”
罗总微微一笑,显然心里早就有了对策。
“这点保证金不够,你们要是有诚心,定金起码要支付总货款的50%。”
方唯摇了摇头,10%的保证金够干嘛的?等秋收之后对方如果不要货了,公司就会吃大亏。
关键是资金沉淀造成了资金周转不灵,这对于聚力农业来说可是大问题。
因此,方唯开口要50%的定金,就算到时候对方毁约,也不会对公司造成什么损失。这叫防患于未然,毕竟他根本摸不透对方的底细。
“这不可能!整个行业都没有这样的规矩。”
罗总的脸色当即就变得不好看了,随即拒绝了方唯的要求。
“那我就没办法了,规矩不都是人定的?我认为要支付总货款的50%定金才有安全感,要是贵方不同意,那就只能等以后有机会再合作吧。”
方唯不想和对方来回拉扯,因为是对方主动要求增产的,但又不愿意提供保证。
在这种情况下,他根本不敢相信对方,宁可放弃这一笔大订单。
“方总,我们公司是很有实力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你提出的条件实在是太苛刻,真的不能通融吗?”
罗总显然还不死心,试图说服方唯。
方唯只是一个劲的摇头,对他来说什么大订单都没有安全重要。对方提供不了安全保证,那么这笔生意他就不会做。
事情就这么简单。
那三个人见方唯油盐不进,只好告辞离去,出门的时候还说,要是方唯想通了,可以让杨峰给他们打电话。
方唯没搭理他们,转身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稍后,杨峰送完客人回来,便走进了屋里。
“老板,这件事你怎么看?”
杨峰还是没经验,他总觉得这几个人不像骗子。
因为对方对于商业规则和外贸规则都很熟悉,这一点是装不出来的。还有就是罗总身上的气质,妥妥的商业精英一枚。
但他更相信老板的判断,所以才会开口请教。
“他们未必是骗子,但比骗子更可恶!我暂时还搞不清楚对方的来路,但对方绝对是想给咱们挖坑。对方真要是有诚意,肯定会答应我的要求,要不然他们上哪里去找这么大一批货源?”
方唯说的简单直白,现在国内能批量培育海水稻种子的,就只有聚力农业一家别无分号。
要是在产量之内提前订货,给总货款的10%的定金倒无可厚非。
可问题是他们需要的货量远远超出了公司的计划产量,如果要接受对方订单,就得临时安排生产计划,扩大海水稻种子的培育规模。
这么做的后果就是把公司原有的计划打乱了,毕竟市场现在的容量有限,到时候对方要是违约,公司到哪儿说理去?(本章完)